時隔一年了,再次回到簡書來更文章,感慨頗多。其實之前也有打算時時來寫文章的,然而總是以“忙”為借口而沒有來。
那我這一年去干嗎了呢?
我在一所大學里面的咖啡館工作了2個學期,也就是一年,到本月初離職。其實也不算離職,那家咖啡館由于生意不好轉讓了,所以我也就順其自然離職了。
這一年里收獲很多,打算分享出來做一個總結,講一講飲品制作,說一說客戶管理,談談店鋪管理,聊一聊大學里的咖啡生意應該怎么做比較好,就當做是這一年的學習復盤。
通過這一年的工作,得出的結論是大學里的咖啡生意確實不好做,咖啡在現在還未普及開來,各項成本無法降低,學生對咖啡的了解和需求還停留在速溶咖啡階段,這就注定了咖啡在大學里不是一門快生意,只能慢慢培養市場。
1.客單價很難提高,靠走量以獲取利潤
咖啡館在長沙某師范類大學,學校師生將近3萬人,男女比例2:8,學生多是簽約師范生,經濟水平不是很高,食堂飯菜價格平均6元,這就從一開始注定了咖啡館里的飲品價格不可能像普通咖啡館離的飲品一樣動輒22元、28元的。
除了咖啡,我們還有水果茶、奶蓋茶、鮮奶、披薩和蛋糕等小食,這樣算下來我們的平均價格在12元左右,只能依靠低價位的小食來走銷量。
2.競爭激烈,沒有先發優勢
咖啡館位于女生宿舍旁邊的生活廣場里,跟咖啡館的客戶群體還是很匹配的,但是在另一側還有蜜雪冰城、貢茶、亦古亭、避風塘這樣的連鎖飲品店存在。
蜜雪冰城和避風塘的平均價格是6元,跟食堂的價格一樣,有些走量產品比如冰淇淋2元一支,還有大量4元、5元的飲品在列。亦古亭的平均價格是8元,比我們的低,貢茶的平均價格是10元,依然比我們低,
所以如果產品沒有什么特色且又不是咖啡愛好者,短時間很難和他們競爭。
3.翻臺率低,尤其是期末階段
店里有6張桌子,靠墻邊還有八個位置,理想狀態下店里一共可以坐30個人,平時除非是天氣很熱或者很冷的天氣下,才會全部坐滿(因為店里安裝了空調),大部分時間是只有三五個人在店里的,即使是飯點時間一個人也忙的過來。
然而到了每學期的最后半個月時間里,因為是進入考試周了,學生開始扎堆過來店里復習功課,但是僅僅消費一杯飲料就從早上坐到晚上,一張桌子能翻臺兩次就算不錯了。
每天咖啡館是早上10點開門,11點半左右店里就坐滿了,只要把這30個同學點的飲品做完,基本上這一天就不會很忙了,平均每天銷售額在1000元,其他時間日常平均銷售額是400-500元左右,這樣遠不能支撐運營成本和房租成本。
4.老板外行,對店鋪幾乎沒有什么幫助
咖啡館是由一個懂咖啡的女老板和一個不懂咖啡的男老板一起合作的。女老板是另一家咖啡館的店長,日常也在那家咖啡館工作,除非是我休息,她來給我代班,一般也不會來店里。男老板原來是做家居裝修的,屬于門外漢,現在也50多歲了,日常在店里給我幫忙做一些簡單的飲品。
男老板每天除了給我幫忙,大部分的時間是坐在電腦旁看新聞,比如軍事新聞、國際間的大事以及體育新聞等。可以說10個小時候里,有6個小時是在看新聞和玩游戲的。
按照我們一開業的設想,他應該是去找學校社團組織談合作,聯合學校社團組織做一系列的推廣活動的。可能還是因為外行的原因,略有害羞。一年過去了,一次社團活動都沒有做,宣傳活動也沒有做好。
未免有些遺憾,錯過了很多生意。
5.產品更新慢
飲品屬于快消產品,產品更新迭代的速度一定要快,不然消費者容易失去新鮮感,尤其是現在的00后、90后,注意力分散的很快。你看上個月還在追網紅臟臟面包,這個月就變成追臟臟奶茶了。
因此在大學校園里,如果你的產品價格不能再降低了,那么飲品更新的速度就一定要快,爭取一直吸引他們的目光,讓他們經常來消費。
很遺憾的是我們咖啡館就沒有這樣做。
兩個學期一共就更新了三次菜單,最后一次更新菜單是今年5月初。但是開始提出來更新菜單是在開學初3月份的時候,這中間耽誤了一個多月。這中間什么事都沒干,最后在4月底花了一個星期調試新品,然后五一長假回來后就上線了,沒有做好新品預熱以及新品推廣活動,再次,也沒有做好整體店鋪的營銷推廣。
所以,菜單更新后店里的銷售額跟之前幾乎沒有什么變化,但是物料成本上升了,要準備的物料更多了,浪費更嚴重了。
在客單價和翻臺率都不能提高的情況下,盲目擴大品類是錯誤的。
以上是店鋪之所以轉讓的五個主要原因,其實還有很多原因,比如飲品口味不適合該校學生,比如客戶關系管理沒有做好等等,后續會再寫文章復盤。
其實租期還有一年,要續租的話也沒有問題。但女老板覺得兩頭跑太累了,男老板看不到盈利的希望,想及時止損,因此兩人一拍即合,決定轉讓咖啡館。
然后,我就失業了。但不要緊,有這段經歷,以后再去開咖啡館的時候也能少踩一些坑。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