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大家描述一下我自己,你們來評估我算不算得上是一個吃貨。
首先,我查了我的信用卡賬單,我的錢不是花在吃飯上,就是花在買水果上,恩格爾系數超過70%;其次,我的周末以做飯為目標,在廚房揮汗如雨2小時,就只為吃上一口鮮美迸汁的肉;最后,我從來沒有減肥成功過,我憑本事長得肉,為什么要減掉?
(給基友評估了,算不上真吃貨,能把所有錢都花在吃上面,窮倒是真的——好悲傷!!!)
不過話說回來,對我來說,吃飯還真是生命中很重要的事情之一。這樣的興趣也就引起我對吃的研究,基于興趣的研究都不會半途而廢不是?
于是一本書引起了我的注意,那就是約翰麥奎德《品嘗的科學》,書里有很多稀奇古怪的知識點,比如說人的心智怎樣把感官感受到的味道與從人體代謝系統傳來的信號組合起來?甜食為什么吃起來好吃且容易使人成癮?為什么有些讓某人厭惡的東西,另一個人卻覺得很美味?隱藏的味道知覺如何避開障礙到達我們的器官和系統?作者本身是一個記者,知識面很寬廣,他結合科學、古代神話、哲學文學,講述了關于“品嘗”的各種故事,為我們大家提供了一場美味的知識盛宴。
現在你們知道為什么我取文章標題為“品嘗的科學、吃貨的武器”了吧?作為一個想裝逼的吃貨,以后我不會在餐飲聚會上只埋頭說好吃,而是要告訴大家地球生物第一次吃飯的場景……那就厲害了。
我在看這本書的時候,深深把自己看餓了,此書雖然沒有《舌尖上的中國》那么直觀美味,但是人類最豐富的想象力發酵成為想吃上一口的意念,又是在寂靜無聲的深夜,絕望地起來煮了一包農心辣味泡面。
燒開水,放入面餅,將調料倒進面碗中,等水滾成乳白色的面湯,用湯勺將翻滾最中心的湯舀入面碗澆在調料上,用筷子充分攪拌調料湯汁,等鍋中面條稍軟,盛入面碗中,再舀上兩湯匙面湯正好蓋過面條,接下來的時間,留著慰藉空空的胃。
農心的辣味有點咸,有點暖,被空調吹的發涼的胳膊立馬就暖和了起來,與所有的辣椒一樣,吃辣可以取暖。
這讓我不得不想到《品嘗的科學》中寫道的天下第一辣,這章有一個很有趣的開頭,21世紀初,一群來自世界各地的業余園丁好手,展開了一場絕無僅有的競賽——培育出天下第一辣的辣椒,推翻紅色“沙維納”在1994年《吉尼斯紀錄大全》留下的紀錄。
紅色沙維納的外皮光滑,大小如乒乓球,辣度是墨西哥青椒的200倍,這個辣椒當年創下的紀錄是:577000史高維爾(Scoville heat unit)。
經歷了艱苦卓絕的努力,在2006年紅色沙維納的紀錄被來自印度的斷魂椒打敗,這種乳白色的辣椒辣度高達100萬史高維爾。
不過大家種辣椒都種出心得來了,這個紀錄在2010年被英國的辣度高達1087286史高維爾的無限辣椒刷新了,很快,娜伽毒舌辣椒(辣度達到1359000史高維爾)橫空出世,繼而代之的是澳大利亞農場主培育的特立尼達蝎子布奇(辣度為1463700史高維爾指標),但這一切,被美國的愛德柯里改變了,他種出了卡羅萊納死神辣椒,辣度都在150萬以上,有些甚至達到200萬史高維爾。
講真,我看到這里時差點笑死,全世界都在比賽種辣椒,已經種出做辣椒醬都要穿防毒面具那種程度的辣椒了,還在奮斗不止,這種探索精神才是人類生生不息的原因之一吧。對了,新墨西哥州州立大學還成立了“辣椒研究中心”,真是太較真了。
不過不正是因為對食物和口味的較真,我才會在這里和大家分享這本書的對嗎?
書里還寫了辣椒的口味,不同品種辣椒的口味相差還是蠻大的,就比如我們生活中常見的一些辣椒,小米椒、菜椒、燈籠椒、尖椒等的口味都是不同的,吃辣地區比如湖南、四川、江西的口味也甚是不同。更別提這些在辣椒史上有過濃重筆墨的辣椒品種了。接下來我也來嘮嘮,你們別當真,我也沒吃過。
辣椒的辣度有三個主要特征,第一個是延宕時間:從剛咬下去,打破細胞壁,到釋放出辣椒素、感覺到辣之間的滯后時間;第二個是它的消散情形;最后一個是辣椒帶給人的獨特感受,比如亞洲辣椒的辣屬于刺熱型,美國西南部的辣椒則會厚重一些。這里我想到以前作死吃的變態雞翅,剛吃下去時我還洋洋得意,心想并不是那么辣嘛,過了大概10秒后,漲紅的臉和說不出話的嘴已經十足證明了我是一個傻逼,辣成狗了有沒有?延宕時間長,消散慢,還特別刺熱,辣到懷疑人生有沒有???從那以后再也沒作死碰過變態辣。
吃下一絲只有幾平方毫米的死神辣椒是什么感受?作者是這樣回答的,“我先嘗到的是檸檬和巧克力的味道,大約15秒后,它的灼熱感開始在我的嘴里擴散開來,直到令人無法承受,就像一股浪潮席卷我的身體。我全身無力地坐在椅子上,周圍的聲音也逐漸退去,鼻涕流了出來,然后我開始打嗝。”
看到這段描述,簡直就想嘗試一下來自死神辣椒的暴擊,雖然最后又會像孫子一樣求饒,最后告訴大家,辣椒素可以溶解在乳脂里,所以牛奶和奶油都可以用來解辣。
我自己是非常喜歡這本書里關于食物的知識,除了天下第一辣之外,還有美食地圖、甜蜜誘惑、苦味基因等有趣的章節,下次有機會還會與大家討論甜蜜誘惑。
最后說一句題外話,我看書很雜,經常會去閱讀別人眼中沒用的書,對看什么書好這個問題,我覺得見仁見智,每個人的選擇不一樣。借用唐赫羅爾德在《我會采更多的雛菊》中寫的,“如果我能夠從頭活過,我會試著犯更多的錯。我會放松一點,我會靈活一點。我會比這一趟過得傻。很少有什么事能讓我當真。”祝所有人都幸福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