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周抽取零碎的時間把《富蘭克林自傳》翻了一大半,斷斷續續看的,加上看的較快,以至于現在有些內容已經開始印象模糊,寫點東西加深印象。
很多人寫讀后感或者讀書筆記都喜歡把書中的內容復述一遍,這樣做確實可以增加自己的對書中知識點的熟悉程度,也可以理清楚一些知識脈絡,也算一種不錯的方法,比光輸入卻不輸出強很多。
之前我寫讀書筆記也還是這樣,很多時候甚至不寫讀書筆記。
今天想到一個問題給了我一些啟發,這個問題是:為什么富蘭克林總是遇上貴人?
17歲的時候,和家中的哥哥不和,離家出走,十分狼狽,卻在異鄉三番五次的遇到貴人相助。
在費城開印刷鋪的時候,有合伙人的原因提供大筆的資金和他合作,即使在合作一段時間后,合伙人撤資,又有另外一批人愿意出資支持富蘭克林的事業,這個印刷鋪是富蘭克林生意的起點。
我發現自己能夠想起一個問題是因為對某些概念有深刻的理解,否則看完一本書也難以提出一些問題。
富蘭克林有哪些特征使得他總是會有貴人相助呢?
1,愛讀書
我從小就喜歡讀書,一直以來,自己手上的所有零花錢都花在買書上。
這是全書第二章開始的時候富蘭克林對自己的介紹,印刷工作之余,周末有空就用來看書。
一位馬太·亞當的喜歡藏書的商人借給了富蘭克林很多書,富蘭克林因此讀到了一些詩歌,開始了寫作。
鎮上一位同樣喜歡閱讀的孩子,經常和他一起討論問題,進行思想爭辯,還經常書信往來,讓富蘭克林看到了自己的差距,為以后的進步奠定了基礎。
16歲的時候,看了一本素食的書,于是開始決定素食,這個習慣幫助他節省開支,用來買書,并且幫助他保持清醒的頭腦和思維的敏捷。
看好書就是和偉大的思想交流,和優秀的人在一起,久而久之,自己也成了優秀的人,也就更容易識別和吸引優秀的人,也就更加容易得到貴人相助。
熱愛閱讀可以說是富蘭克林一切的開端,因為閱讀愛寫作,因為閱讀,結識了很多愛閱讀的同類,因為閱讀,知道了完美品德的重要性,培養自己完美的品德,鑄就了包含勤勞等一系列良好的品德。
2,喜歡寫文章,善于表達觀點
因為看了關于詩歌的書,富蘭克林開始喜歡詩歌,并作了幾首小詩,滿滿的開始了寫作之路。他寫道:“散文寫作對我一聲十分有用,而且還是我走向成功的主要手段之一”。
因為喜歡寫文章,所以可以通過文章發表自己的觀點,從而與更多志趣相投的人結識。
3,勤勞以及對完美品德的追求
在富蘭克林的方法一文中已經對富蘭克林如何培養出完美品德進行過記錄,良好的品德也是富蘭克林經常遇到貴人的重要原因,而這些品德也是從閱讀中積累提煉出來的。
我發現自己也有可能是這樣的,因為閱讀得到專欄(也就是其他作者寫的一些文章),所以開始寫作,因為寫作,所以頭腦更加清醒,因為腦子清楚了,所以能夠識別出厲害的人,因為識別出厲害的人,才知道去接近他,向他人學習,從而不斷的改變,不斷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