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心理學家和一個科學家,不好好的搞科研,非要往暢銷書隊伍里擠,合作寫了本《刻意練習》,果然賣的特別火。我依稀記得十多年前有本《學習的革命》也曾有此盛況,我身邊的人當時幾乎人手一本,可現在這本書早已不見了蹤跡。估計《刻意練習》也難逃紅極一時后被遺忘的命運,因為它不是經典,之所以不是經典,正是因為它暢銷,只不過是本按照工具書的套路寫就的長篇文章而已。
一、推翻一個流行觀念
本書一上來就矛頭直指“一萬小時定律”,并且強調:“從來不存在1萬小時定律,它僅僅是暢銷書作家對心理科學研究的一次不太嚴謹的演繹而已。”并且指出該定律的荒謬之處。雖然我沒有看過《異類》這本書,但我想作者必然不是告訴人們,將一件事機械的重復一萬遍就能成為大師,如果是,《異類》的作者和讀者腦子肯定都有問題。不過,暢銷書的開頭都有顛覆讀者大腦的固有模式,所以《刻意練習》的開篇就給發熱的頭腦潑冷水,并無不妥之處。
二、創造一個新詞匯
推翻別人的目的是為了自己站的穩,為了彰顯“刻意練習”與“刻苦練習”的決定性差異,書中用大量的篇幅創造了一個“心里表征”的名詞,并多次重復使用。“我們開始把自己對心理表征的解釋視為本書的主旨,沒有它,本書的其他內容都將無法成立。”
“心理表征是一種與我們大腦正在思考的某個物體、某種觀點、某些信息或者其他任何事物相對應的心理結構,或具體或抽象”——書中關于心理表征的概念表述。
如此專業的心理學語言,對于讀者來說沒有任何意義,因為讀這本書的目的是要寫得把自己變優秀的方法,而非獲得心理學專業知識的。所以,我以為接下來的內容作者會用平實的語言告訴我們到底什么是心理表征,以及通過什么樣的方法能得到它。
可是除了簡單的提了個蒙娜麗莎畫像的例子之外,話題一下子就轉到心理表征在培養杰出人物中的重要性了。“如果只是培養普通的技能,沒有心理表征這回事。”我的天哪!我肯定自己現在不是將來也不可能是杰出人物,難道我之前花在這本書上的時間全都浪費了嗎?
三、偷換了兩個概念
一種觀點要實現破舊立新標新立異的目的,偷換概念是最容易走的捷徑。關于老子《道德經》的文章多不勝數,無數的文人墨客對短短的五千字從各個角度作各種不同的理解,僅就“盜”這個概念就有大大小小十幾種解釋,其中自然有歪解曲解者。由此看來,偷換概念是古已有之的文人吃飯本領。
本書中“意志力根本不存在”這句話實實在在嚇了我一跳,因為我從小就被教育做任何事情都要有堅強的意志。因為已經在這本書上耗費了好多時間,生怕對不起已逝的時光,只好繼續讀下去,才明白作者是生生的將“意志力”往“天生才華”的錯誤思想上靠。繼而作者強調“信念十分重要”,可在我的概念中,意志力就是堅守信念永不言敗之意,不曉得我和作者到底是誰偷了誰的概念。
“最好不要把智商與天生的智力等同起來”,作者用這樣小心翼翼的一句話,就把智商的概念偷偷換掉了,要知道在心理學領域,智商就是智力商數。
為了說明練習時間比智商更重要,作者不惜犧牲科研人員必備的嚴謹精神,竟然采用了推測性態度:智商較低的精英棋手往往練習得更多一些,這使得他們的棋藝得到了精進,從而比同是精英棋手的智商稍高一些的人棋藝略高一些。在這里又變相承認“智商”就是天生的智力。
四、列舉無數個名人的成功實例
空洞的說教總是沒有事實更有說服力,本書與普通的工具類書籍毫無二致的運用了這一方法,只不過運用的太過泛濫,幾乎導致本書成為一本名人勵志故事,而且所舉事例大多太過久遠,對現代讀者的激勵作用想必不會明顯。霍去病與賀龍誰更能激活我們保家衛國的熱血?前者更像個傳說,而后者仿佛正奔跑在我們前方。
不過作者懷疑莫扎特6歲所作曲子可能出自其父親之手,這倒是符合科學家的質疑精神。
五、借用他人的成功經驗
第一階段,產生興趣,父母以好玩的方式向孩子介紹某一領域或行業;第二階段,變得認真,保護興趣和動機,同時培養技能和養成習慣;第三階段,全力投入,尋找最好的導師或學校指導自己的練習;第四階段,開拓創新,在各自領域工作很長時間已經成為杰出人物之后,再開始開辟新的天地。
這種方法既安全,因為實踐已經證明了他人經驗的正確性,又占便宜,因為可以增加書本的厚度,購買者不會因為書的“份量”不夠而抱怨不菲的售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