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買菜路上,聽一對母女聊天。
母親說:叫你堅持你不堅持,一會兒學這樣,一會兒學那樣,到頭什么都沒有學會…
女兒說:是啊,我現在知道了,后悔了!
提起堅持,誰都說好,就是很難做到!
簡書上看到一篇文章,大概的意思是:一起寫作的伙伴最初有幾十人,8年后的今天,最終堅持下來的就只有他一個人。
堅持不僅僅靠意志,可能還與興趣和方法有關。
對我來說,堅持得最好的一件事是跑步。與三年前相比,現在跑步的頻率和距離都遜色多了,但跑步的樂趣和堅持帶來的收獲卻是巨大的。我認為,這是一件可以堅定走下去的有意義的事。
《堅持,一種可以養成的習慣》認為培養一個習慣要經歷反抗期、不穩定期和倦怠期。掌握正確的方法,就能順利地度過這幾個時期,培養一個新習慣。
001反抗期
第1天-第7天是反抗期,為第一階段。據統計,42%的人會在第一個時期失敗。如果說頭一兩天是新鮮的話,第三四天就覺得沒勁兒,就容易放棄。
所以,一開始建立興趣和嘗到甜頭很重要。
比如跑步,可以先從1公里開始,每周按20%的比例增加距離。將跑步作為一個重要的任務列入待辦清單,完成了去慶祝和鼓勵。
完成一公里獲得的成就感,會幫助你繼續跑下去。因為簡單,所以容易。
002不穩定期
第8天-21天是不穩定期,為第二階段。這個階段,會遇到更多的不可確定的因素,難度的增加又是一個挑戰。
比如跑步,跑完一周,建立了初步的跑步意識。這個時候增加跑步的距離,就變得非常重要。
如果你把清晨作為跑步的固定時間,每天起床后的條件反射會促進你開啟晨跑模式。
如果你今天有聚會,身體不舒服,或者天下雨怎么辦呢?你可以提前想好一個替補的辦法,怎么做可以讓跑步兼顧。
如果堅持10天,你獎勵自己吃一頓大餐。如果堅持15天獎勵自己一段小旅行,獎勵機制給你繼續跑步的動力。
固定跑步時間,想好替補的辦法,建立獎勵機制,可以有效對抗不穩定期!
003倦怠期
第22天-第30天是倦怠期,為第三階段。跑過21天,建立了初步的習慣,很容易發生倦怠,也容易放棄。
比如跑步,如果以前是跑操場,每天一圈一圈跑很枯燥。這個時候你可以去跑跑河邊公園,去欣賞風景。場地的變化,視覺地沖擊,給跑步增添不少樂趣。
或者,邀請一兩個朋友一起跑步,聊聊天,交流交流心得,相互督促和鼓勵。有伙伴,不再孤獨。
如果你的跑步習慣已經養成,你可以考慮:下一步是學習攝影還是寫作呢?
當你知道下一步要培養新習慣,你是不是很激動?對未來的憧憬將給你很大的動力,你一定會加速完成現在的習慣。
一個習慣的養成需要時間,需要方法,也需要自己不斷的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