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聽到了一個故事,提到了一只玩具熊——帕丁頓熊。剛一聽到這個名字的時候,我腦海中似乎閃過那么一點點印象——可能是在哪個商場柜臺里或者電影海報里見過,又好像是和泰迪熊有點像的玩具熊——腦袋中的所有關于帕丁頓熊的記憶也僅限于此了。但是,當我聽完這只熊的故事之后,心里卻涌起了一股酸酸的感覺……
1956年12月24日,邁克爾·邦德(Michael Bond)在倫敦帕丁頓車站附近的一家店內看到一只玩具熊。當時貨架上僅剩這最后一只,孤零零的樣子很可憐。所以邦德就買了下來送給妻子作為禮物。
這只小熊激發了邦德的靈感。他用10天時間創作了一本故事書《一只叫帕丁頓的熊》(A Bear Called Paddington),于1958年10月13日出版。當時它待在失物招領處外一旁,坐在一只被壓扁的行李箱上,大衣上掛著一個牌子:“請照顧這只熊。謝謝?!边@是小熊的嬸嬸露西寫的。布朗夫婦決定收養他。因為小熊說沒有人能明白他的秘魯名字,所以他們就根據車站的名字給他起名叫帕丁頓。
上面就是我聽到的帕丁頓熊的來歷。當我聽到它的脖子上掛著一個牌子,上面寫著:請照顧這只熊,謝謝!的時候,心里泛起了一絲復雜的漣漪,接下來,聽到作者是因為在戰火中真真切切的親眼看到過這樣的孩子——因為戰爭被迫與家人分別,孤苦無依,脖子上掛著這個牌子,在路邊茫然無助的時候,我心里瞬間崩潰,難過的幾近哽咽。
自從有了兜兜以后,我經常會體會到以前完全體會不到的一種交織著溫暖、責任、牽掛、擔憂、疼愛、喜悅于一體的感情,或許,這就是體現在我身上的 “父母對孩子的愛”。所以,我能非常強烈的感覺到與自己的孩子分別甚至是永別該是多么令人心碎,我是完全無法接受的。
此時此刻,兜兜在銘銘的陪伴下已經睡著了,我不用去看,都能想象的出她睡熟的樣子,胖乎乎的小手肯定又伸到了被子外面,頭側在一邊,嘴巴沒有閉緊,還時不時的滴落兩滴口水……
我無法接受在任何情況下和兜兜的生離死別,甚至想多不敢去想,所以,當我聽到這個帕丁頓熊故事的時候,我無法思考:如果有一天,我要在牌子上寫出 請照顧這個孩子,謝謝!這句話的時候,是傷心、是痛苦、是絕望,還是刻骨銘心的恨!但我知道的是,那字跡,一定是鮮紅的…
在回家路上我就一直在想,我一定無法用文字來描述我現在的感受。我寫下的這些文字表達出的感情還不及我內心感受到的萬分之一。
我突然好羨慕那些能力透紙背的作家們。
我希望,生離死別的悲劇永遠不要降臨在我和兜兜身上!由此及彼,我也希望,悲劇不要降臨在每一對父母和孩子身上!
請照顧這個孩子。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