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1、我們經常講了一個故事一件事情,然后說“我只是想說一說,沒有其它意思”事實上是呢,還是需要他人反饋的,需要給予支持、認同或者發表不同看法。所以對自己認識越深刻,表達越清楚,我們就越可能得到稱心的回應,嗯嗯,這也需要練習。豬豬微信:mimima888
感悟2、我之前經常指責孩子,導致他現在無論聽我說什么,都聽到的是指責。下一步我需要加強練習,“寶貝,謝謝你的反饋,我想我沒有表達清楚”“你希望我怎么說,你可以愉快接受呢”
(關鍵詞的體會:老師的關鍵詞好精煉,好膩害)
帶問題閱讀
1、在NVC中,請求的目的是什么?我們怎么表達它?他和命令有什么區別?我們如何“檢驗”我們所提出的是命令還是請求? ?
請求的目的是得到積極的回應。
具體表達:清楚的告訴對方,我們希望他們做什么。(不是說不希望的)
請求,我們看重彼此的感情,并能兼顧雙方的需要,這樣表達的愿望就是請求而非命令。
請求和命令的區別,請求沒有得到滿足時,提出請求的人如果指責批評就是命令;如果利用對方的內疚來達到目的,也是命令。
如何檢驗,我們是否尊重他們的感受和需要最能體現我們提出的是請求還是命令。
2、用以下方式表達時,將有可能發生什么?
別人難以理解我們到底想要什么
(1)用模糊的抽象的語言表達請求
對于詞語,大家都有不同理解和看法。
(2)表達愿望時只提感受
“為什么不去理發呢”可能會以為在指責他。
3、作者相信,在我們和他人說話時,我們都希望有所回應。列舉三種我們可能想要得到的回應。
a,傾聽并了解我們的處境
b,如實的反饋
c,采取某些行動
4、在哪種情形下,我們可能需要得到反饋?
無法確定對方是否明白,我們可能就需要得到反饋。請求反饋能確保對方準確把握我們的意思。
5、當我們請求反饋時,如果他人感到不耐煩,我們可以做什么?
可以體會他的感受和需要,并表達對他的尊重及我們的需要
6、為什么馬歇爾提及印度人的“bas”這一表達方式?
“bas”是得到所需要的回復的詞,意思是“謝謝你!我已經明白了”
7、在什么情況下,人們會傾向于把我們的請求看作是命令?
a我們在過去常常指責他人,我們的請求很可能就會被看作是命令
b經常受到指責的人也會傾向于將請求解讀為命令
8、非暴力溝通的目的是什么?
幫助我們在誠實和傾聽的基礎上與人聯系。
人們的改變和行動是出于對生命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