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個池塘,出入口各有一個閥門,入口那里不斷進東西,而出口被鎖住了。
于是,池塘中的雜物越來越多,水渾濁不堪。
里面的鯰魚一動,池子里就烏煙瘴氣,沒有一點清水。
所以鯰魚終日不動,這樣淤泥沉淀了下來,池子中也總有表面一層清水,但它的呼吸愈發沉重...
如果我問,想讓鯰魚變成自在的游魚,怎么辦?
聰明的你,一定會回答:
把池子中的淤泥除去啊!
讓進的污物少一些;同時把出口的閥門打開,讓污物流走啊,這才是最本質的好嗎?
對,對,對!說的都對!
其實,那條呼吸略顯沉重的鯰魚就是我們,全是淤泥的池塘就是我們積滿雜物的屋子...
————
所以我們要做的就是斷,斷掉進入池塘的污物。舍棄貪圖小便宜,打折等商家靜心編造的消費借口,買東西時三思而行,拒絕沒有用的東西進入我們的居所,只添置必要的東西;
我們要做的就是舍,舍掉池塘內的污物。不要老想著“以后會用到”,“不舍得”,時時甄選,縮小“喜愛圈”,把沒有用的東西果斷的丟棄掉。
心情愉悅就是“離”的狀態。?脫離對物品的執念,了解自己,保持自己的環境、身體和頭腦,都在清凈、簡單的環境狀態中,我們才有足夠輕盈,可以跳出來的力量。。
如此一來,便神清氣爽。身邊被需要、舒服、合適的東西所包圍,把生活的主動權拿回來。
斷:物品要有用才有價值;
舍:物品在此時、當下、應出現在需要它的地方;
離:物品恰當的位置,才能展現出美感。
————
沒錯,斷舍離的精髓就是【接納自己,與需要、舒服、合適的物品做朋友,重新拿回生活的主導權,而非成為被生活駕馭的奴隸。】
它的出發點是【物品反映自我形象,判斷物品就是發現自己的過程。不斷覺察自己,肯定自己。】
1、 那么什么是需要、舒服、合適的東西呢?
就是“現在我所需要的東西”——從時間軸、自己與物品的關系的角度來看。
在這里,我是主角。問“我要用它嗎”?而非“這東西有用嗎?”主語始終是自己。
不斷問自己“我真的需要它嗎”,不斷甄選、舍棄,發現自己的真正需求,不斷了解自己。
同時,立足點是現在,而時間是由無數個現在組成,所以斷舍離是一個動態不斷變化的過程。確保每時每刻身邊的東西都是我所喜歡的必要的東西;
時時刻刻心情愉悅。
2、 斷舍離的實踐
只集中于一點,把它搞完美。及時收獲肯定和反饋,以此來提高斷舍離的動機。
一切從扔東西開始。
從空間里限制物品數量。看不見的收納空間放滿7成;看得見的空間放滿5成;給別人看的收藏空間放1成。
隨著時間不斷更迭,保持身邊只有最喜歡的最合適的東西,和物品做朋友。
打造物品外觀形態:輕易取出(只需要一個動作);自立、自由、自在的原則。
3、 從斷舍離中得到了什么?
物品是東西和感情的混合,判斷自己是否喜愛這個東西實際上是判斷自己的喜惡,了解自己的一個過程。長此以往,可以提升對生活的敏感性,發現最真實的自己。
所篩選出的物品可以反映自己的形象,清理物品就是清理自身。
被喜愛的,需要的,舒適的物品包圍,會產生一種信賴感,別人看到的是你對待自己的方式。從看的見的世界不斷與看不見的世界建立起連接。愛的物品就是連接意識與潛意識的途徑。
斷舍離的機制:選擇和當下的自己相稱的物品。
一切有形的東西都是虛幻的,我們的心也是不斷變化的。盡情地享受與物品難能可貴的短暫相遇,這一定就是我們所追求的幸福本身。當緣盡了,就瀟灑放手。不僅對物品,對一切的一切都做到這樣,就是斷舍離的愿望。
小感悟:
“看得見的世界”和“看不見的世界”中間,一定有著某種鏈接的!
斷舍離說收拾屋子,了解自己的想法就是鏈接潛意識和意識表層的一條通道。
夢、偶爾的天馬行空、還有宗教,我認為都是連接通道,都是我們眼睛透過意識看到潛意識的方式。
這么一想,好像都和心理學有關了。心理學的本質也是和讀書一樣,能更加了解自己,洞徹自己的想法,所謂心理學家、心理醫生的幫助別人只不過是副產品罷了。
能夠了解自己,無比清楚的認識自己+做自己喜歡做的事+賺錢獲得更好+幫助別人,這是心理學者的快樂動因吧。
分別是:人吶,你要認識自己;
做自己感興趣的事,每時每刻都充滿動力和干勁,內心歡喜;
賺錢,獲得物質資料,這是馬斯洛需求理論的第一步,先活下來;
幫助別人,相當于肯定了自己的存在意義,活得有價值,同時也獲得了尊重,。
這么一分析,馬斯洛的五大需求理論都得到了滿足啊!!!!
————
不過,我們作為普通人,怎么也能和心理科班出身的人一樣,收獲滿滿呢?
同向對比,我想可以這樣:
努力工作,專業能力過硬!——>堅持10,000小時理論,成為某一領域的專家=活下去;
工作之余,有自己的愛好和興趣,也努力爭取成為業余里的“專業的”——>興趣,就是可以給自己帶來內心愉悅的東西;
讀書+經歷+思考+冥想+總結——>讀書和旅游讓我們間接和直接經歷,經歷的東西要思考總結才能有所進步,有所指導,成為行動的指南,就這樣,一步步離真實的自己更近一些;
幫助別人嘛,這一點,能幫就幫,做人一定要善良!——>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會變成美好的人間......
————
歸結到這本書上來,它最大的意義就是:
(1)讓我們不得不思考,什么才是最重要的,養成這么一個習慣(如果暖男知道這點,就不會是中央空調了)。人的精力和愛畢竟有限。
(2)給自己打造一個舒適輕松的生活氛圍和環境。你想,我們在工作中微笑,給人三分薄面,你好我好大家好,不就是要給自己一個舒適的環境嗎?一樣的道理,在這樣的空間里才會開心啊,何必給自己添堵?
(3)最最重要的一點是,當身邊被喜歡的東西包圍,自己可以收獲巨大的快樂!這是一種能量,是自己生發出的愛,是宇宙媽媽敞開懷抱擁抱我們,深深的溫暖和愛包圍的感覺真不錯。
由內而外,我就是宇宙的中心,我就是宇宙媽媽無條件寵愛的可愛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