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舍離》讀書筆記

1月10日在樊登深圳讀書群里看到1月14日在寶安樊登書店有線下沙龍分享,分享的主題是----《斷舍離》心靈整理課,由國家高級衣櫥整理師—劉恂羽老師帶領分享。對于所有女性,誰沒有一個頭疼的衣櫥,膨脹的購物欲及越來越快捷便利的購物渠道讓女人總是在買買買面前停不下手。

感謝我的媽媽,我媽媽是個善良賢惠的家庭主婦,從小耳濡目染、言傳身教,我遺傳了媽媽愛收拾,愛整理的基因。加上自己雷厲風行的性格,向來在處理雜物方面非常果斷。先生是獨子,我一直與公公婆婆居住,愛扔東西的性格招來公婆諸多不滿,多次向先生投訴我的不是,我嘴上應承下次一定注意,內心基因作祟堅決不改。我的小家在我堅決無用就扔的鐵腕政策下還是保持的較為整潔,簡單。那天分享課開始之前老師讓每個書友給自己的家畫平面結構圖,標出自己最喜歡的區域、最不喜歡的區域,及評分。我評了8分,我最愛的區域是陽臺和空中花園。寫完老師讓我們思考為什么?為什么擁有了,丟棄了還是不舒服,沒有安心自在的感覺?我想不管是入、出還是內在的平衡消耗,一定是在哪一個點出了問題,一直以來總覺得得到才是幸福,世間萬物,有入必有出,不管是物品或心靈,出入平衡才能自在和愉悅。有緣接觸斷舍離,那就讓斷舍離帶我探究內心更深層次的聲音。

斷舍離是通過收拾物品來了解自己,整理自己內心的混沌,讓人生更舒適的行為藝術。 簡單地理解:

斷——斷絕想要進入自己家的不需要的東西。

舍——舍棄家里到處泛濫的破爛兒

離——脫離對物品的執念,處于游刃有余的自在的空間

斷舍離和單純的打掃、收拾不一樣,不以“很可惜啊”、“還能用嗎”、“不能用了嗎”為考慮重點,而是要問“這個東西適合自己嗎”換句話說斷舍離的主角并不是物品,而是自己。是以“物品和自己的關系”為核心,“這件東西適不適合我?”,通過常常自問“這件東西與我的關系還存不存在”來不斷篩選物品。我永遠都是主語,通過以自我為核心著眼于當下物品的取舍,當下的自我越來越鮮明地呈現出來,用外在的行動改變內在的能量場。通過物品來了解得到與舍棄與擁有的整個過程,從而接納最真實的自己。 從斷舍離里中我覺察到自己平常所謂的扔、扔、扔—--即所謂的整理、整頓與斷舍離的核心概念---收拾是有差異的。整理、整頓是被動的行為,關注的是:過去、未來、曾經、今后。而收拾卻是主動的行為,關注的是:現在、當下的自己。

收拾在斷舍離中是最重要的概念,在收拾過程中需要考慮兩個維度:1:我與物品的關系(關系軸)2:當下的我與物品的關系(時間軸),而我犯的最大錯誤就是把軸線錯位了,錯位在物品與他人的關系、不確定的未來和已經成為過去的過去上。 斷—舍—離這三個看似不同階段的三個狀態在本質上卻是相輔相成,只有在不停的收拾過程中才能認清原來自己的生活中充斥著這么多無用的東西,從而學會拒絕非必須品,真正實現的“斷”的狀態,在“斷”與“舍”的交替里脫離對物品的執念,達到輕松的狀態。

前幾天在朋友圈看過一個帖子,日本的一個小伙子,把自己家的物品處理到極為簡單的狀態,除了生活必需品幾乎空無一物,文章特別強調日本小伙子自從過上極簡生活后工作事業得到提升。那這算不算是斷舍離?我覺得是,極簡生活是不是斷舍離的宗旨?我又覺得不是,斷舍離并非絕對要把房間弄干凈為目的,也不是像苦行僧一樣極端控制自己的欲望,而是通過減少不必要的物品,在收拾的過程中了解并喜歡上自己,實現自我肯定感,也是人生的自我修行。通過斷舍離達到滿意的自我狀態就行,沒有絕對的標準。

我們剛開始了解斷舍離還會進入另一個誤區:這個物品能用就將就著用吧。這個思想的核心還是物品而不是我,斷舍離篩選物品的標準不以價格為判斷標準,而是看物品是不是最適合自己的,不是將就。通過精心的篩選,通過使用的物品投射出自我形象。

了解了以上的機理再來剖析為什么我不喜歡臥室?廚房?客廳?那里才是最有生活氣息的地方,為什么反而喜歡空無一物的陽臺和空中花園?為什么喜歡整理,愛扔東西的自己還是對自己不滿意,沒有輕松自在的感覺?

“斷”——我喜歡整理、喜歡扔東西,可沒有“斷”的想法,我不停地整理和丟棄可也不停地買,心情不佳、心情愉悅、淘寶、雙11、商場店慶,所有的都會是我買買買的借口,商家布下的折扣陷阱讓我來不及細思考量。羅胖在跨年演講---時間的朋友里說,當下的大部分人都被認知驅使,沒時間沒能力去追尋內在的需要。喪失對自己的感知力和對物品的執念才是我最大的痛苦。

“舍”---這是斷舍離中最難做到的部分,在“舍”的開始,人自會迷茫,總是會覺得很可惜,以前我會果斷地丟棄自己覺得不要的物品,但在丟棄的時候會有負罪感。會被浪費的罪惡感侵襲,因為我沒有認識到東西只有使用才是有價值的,在此時、在當下,如果我不需要了,那它就應該出現在它應該在的位置,而不是成為牽絆。

“離”—每個人都有一部分“不需要、不適合、不舒服”可還是扔不掉,一直留在家里,內在原因就是執念。衣櫥里有沒有一件在隆重的場合里只穿過一次,以后再也不會穿的衣服?家里有沒有一樣在某處活動中得到的紀念品?有沒有陪伴過你重要時光但已破舊的家具?能否安靜下來問問自己,它們給自己帶來的不方便、不舒服是不是已經超過它們帶來的記憶溫度?像我這么愛扔東西的人也有幾件,幾次拿起來又放下。這就是對曾經的執念,無用、不舒服但又舍不得扔。“不想扔”的感覺也會折磨的自己很累,所以就把它們束之高閣,塞在看不見得地方,讓它們不見天日躲在回憶的黑暗角落里蒙塵。以為眼不見為凈,可還是被擁有所累。

斷舍離就是通過外在的表象追尋內在的感受,通過收拾、與自己的對話療愈自己,找到自己最輕松最自在的方式,讓環境成為禪修的道場。


劉恂羽老師
圖片發自簡書App
樊登讀書會線下沙龍分享會
把一直舍不得丟的衣服做了個內心告別儀式,讓它去到更有價值的地方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斷舍離》 作者:【日】山下英子 2017年8月1日閱,8月5日閱完 斷舍離,一開始看到這幾個字心里感覺是帶有點抗...
    藍蘭花閱讀 4,811評論 7 8
  • 老規矩,先說下作者,因為作者是作品的靈魂,我對作者的興趣比對作品的興趣還大,這真是件很奇怪的事情..... 作者簡...
    zhangyin閱讀 1,171評論 0 50
  • 投稿讀書筆記,我的讀書筆記通常都是用思維導圖做的。在這里只能上傳圖片,如果導出的圖片夠清楚,就超過了大小限制;如果...
    MikeWei閱讀 668評論 0 0
  • 作者:山下英子出版社:廣西科學技術出版社版本:2013年7月第1版第1次印刷來源:微盤下載的PDF電子版 《斷舍離...
    馬文Marvin閱讀 698評論 0 0
  • 唯有文字能承載著記憶的永恒,我愿用我這不成熟的文筆來記錄我生活中的五味雜糧。 我的第18篇原創日記,相信日積月...
    水墨_畫卷閱讀 529評論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