侄子跑到我跟前,異常激動,“我頸椎不好,在課堂上,脖子來回轉動,老師就說我,同學們哄堂大笑”看著侄子憤怒的表情,我問他,“是否跟老師對抗?”
沒有,還好。
我勸了他,也批評了他,其實也是因為這一兩個月,他學習狀態不好,跟同學交往溝通,也不好,種種的情緒堆積,他其實處于一種困境。
我一直比較納悶,總覺得侄子是一個開朗大度,帥氣有禮貌的孩子,按理說,是招人喜歡的。可是,他現在,卻把自己的高中生活過得一團糟。
上課聽不懂,學業上沒有成就感,跟同學相處得不好,生活上不快樂。無處發泄的精力,讓他開始內耗。我跟他聊了聊,疏導了一會,但我覺得他并沒有釋懷。
建設比內耗重要,我需要幫助他走出這段人生困境。
不懂的課程,需要去突破。課堂的低效消磨,讓他各科都沒有掌握,學習上沒有成就感,就越發不想學習。先從根上澆灌,讓他再煥發生機。許多孩子喪失了繼續學習的力量,很多時候是因為找不到希望。我不想他因為學業,喪失掉學習的信心。甚至我覺得,可以學習不好,但不可失去希望。
小毛病慢慢改,不適合集中火力全面攻擊。侄子不屬于特別自律的孩子也沒有超強天分,給他錦上添花。資質偏上,毛病不少。如果抓住他的優點,去放大,也許就可以彌補下缺點帶來的傷害。認識到他能力的欠缺,也夸贊他對人的和善禮貌。幫助他引領前行的方向,但是不能讓他覺得,他所有的困境是源于“人善被人欺”,肯定自我,但也要學會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