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這三步,從此告別“三分鐘熱度”!

你是不是激情滿懷地拿起一本書,卻堅持了沒幾天就覺得厭倦?

你是不是在假期給自己制定了一大推目標,可常常疲于實現?

你是不是總想養成良好的習慣,卻常常中途被打斷,繼而不了了之?

可是,相比于上述幾種情況,每天進行的刷牙就顯得輕松無比。很簡單,因為我們已經養成了習慣。你的所有行動幾乎全部,或至少有95%,是由你本人的習慣所決定的。從早上起床到晚上就寢,習慣控制著你的言行和對旁人的反應。而那些成功的人,往往培養了良好的習慣。

在日本作家古川武士的作品《堅持,一種可以養成的習慣》中,就詳細地探討了三個問題:

1.你為什么只有“三分鐘熱度”?

2.培養一個好習慣需要多久?

3.如何培養一個習慣?

可以說,這本薄薄的工具書讓我對堅持有了一個煥然一新的概念,而且,習慣養成記也并不是想象中的難于上青天。相信讀了此文,你也會受益匪淺。

一、你為什么只有“三分鐘熱度”?

我們的身體和心理,都有對抗變化,維持現狀的特點。舉個例子,人的體溫不管在炎炎夏日還是寒冬臘月,總是保持在一定的溫度。當人發燒時,就會通過出汗來降溫,這些都是身體為了維持一定溫度的表現。心理也一樣,你同時結交巧舌如簧的人和沉默訥言的人,并不會因此改變你的性格。這種現象被稱為“習慣引力”

那是因為,對于人類而言,保持在固定的狀態會感覺比較舒適,變化則會被視為是一種威脅。“習慣引力”有兩種功能:抵抗新變化和維持現狀。宅在家里的人一旦想要堅持運動,身體就會反抗;吸煙幾十年的人想要戒煙,也是困難重重,就是這個道理。

所以,對人類來說,中途失敗反而才是正確的情況。

總的來說,要想把一個行動轉化為習慣,就要持續到大腦覺得“這和往常一樣”就好了。一旦大腦覺得和往常沒社么差別,執行起來就輕松多了,這是迎合人類心理的好方法。

二、培養一個好習慣需要多久?

培養一個習慣,有人說只需要21天??墒钦娴萌绱藛幔磕阌X得寫日記、減肥、正向思考這三種習慣可能在相同的時間里培養出來嗎?

可以說,不同的習慣難度是不同的,相對應的“習慣引力”產生的抵抗強度也會不同。我們試著依據難度大小把習慣分為三類

1.行為習慣——每天規律的行為:讀書、寫日記、整理、節約等。大約需要一個月

2.身體習慣——與身體節奏相關的習慣:減肥、運動、早起、戒煙。大約需要三個月

3.思考習慣——與思考能力相關的習慣:邏輯性思考、創意能力、正面思考。大約需要六個月

本書探討的,主要是行為習慣。而培養習慣的過程,就類似發射火箭的過程——穿越大氣層需要巨大的能量,一旦進入太空,脫離了地心引力的影響,就飛行得輕松多了!書中也把習慣分成三個階段:反抗期、不穩定期和倦怠期。但只要每天持續行動,堅持到底,就會出現奇跡。下面我將針對每個時期詳細論述。

三、如何培養一個習慣?

1.反抗期(第1天~第7天):很想放棄

在這個階段,你很可能出現以下癥狀:

馬上就感覺沒勁,只有三分鐘熱度

計劃內容太過勉強,導致中途放棄

時間一天天過去,變得越來越懶得行動

據統計,有42%的人在最初七天就被強大的“習慣引力”拉下了馬。所以你會聽到很多人說:“一開始幾天我執行了,但是后來……”,“我太忙了,沒時間”。但反過來說,如果度過反抗期,相當于你已經成功四成了。

那么,如何才能度過反抗起呢?不妨參照以下兩個策略

策略一:從嬰兒學步開始

簡單來說,就是“從小地方開始”的意思。比如說,想要閱讀的,每天讀兩頁數;想要慢跑的,先穿上運動服走15分鐘。這樣你就可以順利地踏出第一步。

因為,人往往容易陷入到“完美主義的陷阱”,覺得達不到目標,所以反而不做任何行動。那些失敗的人往往一開始把目標定得很高。都說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不要因為害怕而不敢行動,或者嫌麻煩而不付諸行動。

利用“嬰兒學步”的方法,你就會逐漸感到習慣了。實際地運用身體行動,你就感到身體產生的持續動力。

策略二;簡單記錄

記錄的效果在于能夠消除“隨意”的感覺,客觀地掌握現實。比如說我要節省開支,如果我只去便宜的餐廳或者買打折的商品,一個月下來我只是憑著感覺節約,非常抽象。只有記錄下自己的開支,才有確切的概念,知道自己哪部分超支了。

所以,記錄可以幫助我們客觀分析問題、減少不確定性,提高動力。值得注意的是,記錄不要過于繁瑣,比如打算減肥,就在體重計上貼上記錄表格,只填日期和體重。而且,堅持每一天都堅持記錄。

2.不穩定期(第8天~第21天):容易被影響

好不容易利用“嬰兒學步”度過了反抗期,進入了第二階段。就要逐漸難度提高到自己本來設定的程度,比如原來看計劃每天都一小時書,那么現在就應該堅持這個標準。但隨著門檻增高,你常會出現以下癥狀:

在已安排好的時間內插入其他事情而荒廢計劃

因為加班或個人私事導致計劃中斷

因為天氣或突發事件導致多日無法持續行動

具體對策有以下三個:

對策一:行為模式化

簡單來說,就是把你想要培養的習慣化為固定的模式(時間、地點、做法)。我曾在《學會學習》中看到作者介紹的“外界屏蔽法”,他總是在固定的時間走進固定的房間,然后開始寫作。每當他進入這個世界,就能找回之前的激情,迅速進入寫作狀態。好比是一種創作型睡眠,身體在日復一日的行為下養成了習慣,就像做夢一樣,每當同一時間走進書房,就會自動進入"做夢"的狀態——寫作。

把習慣嵌入日常生活的節奏中,就能夠無意識地重復行動了。

對策二:設定例外規則

就算計劃再怎么周全,想要一個月都遵守也是很困難的。因為很多突發事件會導致計劃中斷,比如被主管臭罵一段心情低落,或者聚會喝醉了沒法集中精神。這個時候就需要用“例外規則”來靈活應對。

首先考慮例外狀況

A:身體狀況——疲倦、提不起勁、感覺不舒服、感冒等

B:氣候——太熱、太冷、下雨、下雪等

C:預定事項——突然加班、聚餐等

然后考慮應對方法

A:以“嬰兒學步”的方式行動——只讀5頁數,或者只做5分鐘運動

B:替換——第二天加倍完成目標,或者周末預留時間,不做任何安排

C:設定特別的日子——“光明正大”地中斷一次,也是一種方法。

設定例外規則不是為了寵溺自己,而是讓計劃保持彈性。這樣,就不會因為沒達到目標產生自我厭惡感或無力感。特別對于完美主義者,這個方法能夠帶來良好的促進效果呢。

對策三:設定持續開關

“持續開關”是善于培養習慣的人為了能夠持續行動所設計的一些巧妙的方法。比如說,有些人在學習目標完成后獎勵自己一頓美食,也有人把自己的夢想寫在紙上激勵自己,有些人喜歡和朋友一起復習。我大學的古文老師,在準備考研期間,就通過向所有人宣布自己考研目標的方式給自己造成沒有退路的狀態,以此來逼迫自己不斷努力,

總之每個人的“持續開關”各有不同,不同的習慣也有不同的“開關”。“產生快感”和“回避痛苦”都能夠在心理上產生動力。我們可以依據自己的喜好選擇適合的開關。書中也列舉了12中持續開關提供參考:

3.倦怠期(第22天~第30天):感到厭煩

這個時期是“習慣引力”最后的反抗機會。你也很容易找各種借口放棄行動:

感覺厭煩提不起勁

感受不到培養習慣的意義

因一成不變而產生空虛感

都說行百里者半九十,很多人不是倒在了黎明前的那個晚上。若想要順利地度過倦怠期,就要“注意變化”。改變環境或者利用不同的“持續開關”給計劃添加源源不斷的創意。

對策一:添加變化

如果一直持續做一樣的事情,人肯定會感覺無聊。所以你可以嘗試從兩個方面給自己一些變化:一是改變內容和環境。比如減肥時,你可以換一條跑步的路線,這樣不同的風景會帶給你別樣的感受?;蛘咴陂喿x時,古代的作品,外國的作品,現代的詩歌都可以交替看看。二是使用不同的“持續開關”,比如之前讀完英語,你會獎勵自己,現在可以換一種方式,參加英語沙龍,和老外聊天等

不過,在添加變化的時候要注意不要輕易改變不穩定期所建立的行為模式和“例外規則”。

對策二:計劃下一項習慣

在倦怠期中,你需要預先做好“思考下一項要挑戰的習慣,并開始擬定計劃”。這樣就可以建立習慣的連續性,按經驗來說,這樣不僅會提高現階段的動力,你也能夠以新的心情投入新的行動。就像有些人減肥成功后,就開始著手準備健身塑形。

計劃下一個習慣時,你可以依據優先級排列。原則是一次只培養一個習慣。太貪心將會導致失敗。

你知道要改變自己的人生,就必須將好習慣堅持下去。這些習慣就像指數函數,起步或許是緩慢的,可是一旦沖破阻礙,就是爆炸式地上升,帶來無窮的能量。有時候,你正是因為努力想要接近夢想中的那個樣子,你也一點一點變成了美好的模樣。而這過程,就是將行動堅持到底的過程。而所謂“堅持”本身,就是一種可以科學養成的習慣。明白了這點,你就可以和“三分鐘熱度”說再見了!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