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為了減肥,我和閨蜜約定每天至少走路一小時。
剛開始,我和閨蜜都對這件事情充滿了熱情。甚至我每天早上5點就起床,就為了逼迫自己鍛煉。可這如火的激情卻并沒有讓我堅持很久。還沒到一個月,我就又恢復了從前的懶散。甚至,對運動再也提不起來任何的熱情。
我相信,有很多人都跟我一樣,有這樣的經歷。
每次興致沖沖的想要做一件事,可是沒過多久,卻又漸漸放棄。然后又過一段時間,又會對另外一件事情感興趣,于是就對自己各種發誓各種保證,表示一定會堅持做下去。然而,這一切并沒有什么卵用。因為事實上,我們真正堅持下堅持下來的事情真的少得可憐。更多的時候,我們都是在“堅持,然后放棄,然后再堅持,最后再放棄”之間掙扎。
所以,我們往往是既沒有得到我們想要的結果,也沒有因此而累積實用的經驗或者知識技巧,甚至我們會因為這種循環往復的游戲而浪費太多的時間和精力。
那么,為什么我們總是無法堅持呢?其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習慣。因為你所有的行動,幾乎全部,或至少有百分之五十是由你本人的習慣所決定的。
而所謂習慣,就是不依賴于意志或毅力,把自己想要的持續的事情引導到和每天刷牙一樣輕松的狀態。我們稱之為“習慣引力”。
打個比方,如果把每天寫3000字是一種需要堅持的習慣。
當我決定培養這種習慣的時候,我的身體就會開始產生反抗,甚至會找出各種各樣的理由讓我不能堅持下去。比如,寫著寫著字,我的大腦會讓我不由自主的拿起手機刷刷微博,看看朋友圈,或者逛逛網頁。然后,時間就這樣一分一秒的在我的無所事事中過去。而等到我想起來還有字要寫的時候,這個時候往往已經處于很疲勞的狀態了,于是理所當然就會堅持不下去。
但是與此同時,“習慣引力”還有另外一種功能,那就是維持現狀。通俗的來講,就是大腦一旦認定某種行為和往常一樣,就會拼命的維持這種行為。所以,我們要做的就是讓大腦認定某一種好習慣“跟往常一樣”,那堅持起來就相對變得簡單了。
“火箭升空的最初幾分鐘、幾公里內所耗費的能量遠遠多于后來幾天、幾十天旅程中所耗費的能量。”而培養習慣的過程,就類似于火箭發射的過程。
在火箭升空之初,其穿越大氣層需要耗費巨大的能量,而我們在最開始想要培養一種好習慣的時候,也會遇到各種各樣的阻力。因此,這個時候往往也是放棄人數最多的時候。
而當火箭沖破了大氣層,脫離了地心引力的影響,那就只需要很少的能量就能夠前進。也就是說,當我們養成了一種好的習慣之后,只需要極少的精力就能夠讓習慣自然而然的持續下去。
可是,我們到底該如何才能順利的培養并堅持一個好習慣呢?
下面,我們把培養一個好習慣分為三個階段:
一,反抗期(1-7天)
這大概是多數人都會失敗的一個階段。在這個階段里,我們的大腦和身體都會對這突如其來的習慣產生巨大的反抗,甚至會找出各種各樣的其他不相關的事情來阻礙習慣的繼續進行。比如,我想要跑步減肥,才剛開始我就不小心受了一點點的輕傷。這個時候我的大腦就會不停的告訴我:你已經受傷了,你不能跑了,你要放棄了!如果這個時候我把大腦的話聽進去了,那我百分之百就會放棄減肥。
可是,如果我堅持“習慣培養的三原則”,那效果就會大不一樣。
原則1,鎖定一項習慣。
沒錯,是一項!也就是說,我在想要減肥的時候,要么就通過運動,要么就通過控制飲食。但是絕對不能將這兩種習慣在同一時期進行培養。因為這樣我就得承受多倍的“習慣引力”。除非我意志堅強過人,否則一般情況下我根本就無法堅持其中的任何一項。
原則2,堅持有效的行動。
而這里的行動規則越簡單越好。比如我想堅持寫作,于是我給自己制定了一個計劃:早上6點起床看書,去上班的路上聽別人寫得優秀的作品,午休的時間背背成語諺語,然后晚上動筆寫作,周末去參加寫作培訓課等等。可能一開始我還記得自己每天都要堅持什么,可這么慢慢的時間長了,我就會開始忘記自己早上該干嘛,中午該干嘛,晚上該干嘛。如果連記都記不住,那想要持續執行恐怕基本上就沒有可能了。因為對人類來說,復雜的事情容易失敗,而簡單的事情卻更容易堅持。
原則3,不要太在意結果。
比如,我寫網絡小說,一開始我每天都按照自己的節奏堅持寫3000字。可是突然有一天我的編輯告訴我:你這樣下去不行啊,你得撿塊你的更新速度,速度提不上來,那銷量肯定好不了!
為了提高自己作品的銷量,于是乎,我開始每天瘋狂的趕稿子,堅持了一段時間的日更1W字。可是,每天超負荷的更新讓我產生了極度的焦慮,我開始厭煩寫字,甚至寫得自己都想吐了。
所以,把握習慣的行動節奏,是一件很有必要的事。畢竟你才是執行習慣的人,所以一定不能讓任何人來左右你的節奏。
二,不穩定期(8-21天)
這個時候我們已經通過了習慣培養的反抗期,已經不會再那么容易受到大腦的蠱惑中途放棄了。可這時候的我們,卻也并不是那么的穩定,這時候的我們仍然容易受到來自外界的各種影響。
比如,今天晚上我要堅持寫3000字,可是臨時老板通知要加班。又或者是今天晚上我要堅持跑5公里,可天公不作美突然下起了傾盆大雨。那么很顯然,我的習慣就會因為這些外來因素而不得不短暫的停止。而最可怕的是,習慣這東西一旦你停止了,那等到你想再繼續這種習慣的時候,會無比的艱難,甚至于基本做不到。
所以,對于各種突發事件建立一種有彈性的“動力機制”,會幫助我們巧妙的應對困難。
動力機制對策1:行為模式化。
所謂行為模式化,就是把你想培養的習慣化為固定的模式(時間、做法、地點),然后認真執行。
比如,如果我每天都在早上6點起床,時間久了,就會形成讓我們的生物鐘形成一種習慣。于是即使在周末,不需要鬧鐘,我也會在早上6點左右準時醒來。
因此,我們完全可以將我們想要堅持的事情,事先定好開始與結束的時間點,然后在日常生活中不斷的進行簡單的重復。時間久了,若是你哪一天沒有做這件事,你就會覺得渾身不對勁。
動力機制對策2:設定例外規則。
我們的生活并不是一層不變的,或多或少都會出現一些打亂我們計劃的事情。同樣的,一個計劃就算再周全,要堅持一周可能不太難,可是要不斷的堅持一個月兩個月,恐怕對大多數人來說還是有些難的。所以,設定“例外規則”就顯得尤為重要,它會使你在遇見突發狀況時能夠靈活應對。當然,設定例外規則不是讓我們無下限的寵溺自己,而是為了讓計劃保持彈性,培養固定的行動節奏。
動力機制對策3:設定持續開關
在堅持一種習慣的時候,我們時常會有撐不下去的感覺。而這個時候,如果能夠用持續開關來激勵自己,控制住堅持的動力。那事情往往也會變得不那么糟糕。
這里共有12個持續開關,同時12個持續開關又分為糖果型開關和處罰型開關。
糖果型開關主要是利用快感來推動行動。比如:獎勵、被稱贊、游戲、理想模式、儀式、去除障礙。
處罰型開關主要是利用懲罰來推動行動。比如:損益計算、結交朋友、對大眾宣布、處罰游戲、設定目標、強制力。
三,倦怠期。
當我們通過了反抗期和不穩定期之后,很快我們就會迎來倦怠期。因為人類的激情并不是無限的,當我們逐漸的掌握并控制了一種習慣,就往往會產生一種自負或者不滿足心理。這個時候我們就會開始覺得“沒有意義”、“好無聊”、“好煩”等等。
比如,你明明已經戒煙很久了,眼看著就要將戒煙養成一種習慣了。可有一天卻突然喪失了對戒煙的熱情,你開始覺得戒煙是一件沒有意義的事,甚至是一種極其傻X的事,人生就是要及時行樂,管那么多干嘛。于是,你很可能又會重新點燃放棄已久的香煙。
而面對這一個時期,有兩個對策:
1,添加變化。
如果一直持續做同樣的事情,任何人都會對單調感到厭煩,培養習慣也是一樣。比如運動,如果每天都在同一條路線上跑,沿途看到的都是同樣的風景。可能第一次看,會覺得有新鮮感。第二次看,會覺得還不錯。可是第三天第四天,你還會覺得這每日都可見的風景真的美么?這個時候,可能你就會開始厭煩,甚至于放棄。
可是,如果你經常變換不同的路線來跑,你每天就會看到不同的風景,因而你的大腦也會持續產生愉悅和新鮮的感覺。這樣你是不是就能將每日枯燥無味的跑步變成一種享受或者有意義的事情堅持下去呢?
2,計劃下一項習慣。
在倦怠期的時候,我們需要預先思考下一項要挑戰的習慣,并開始擬定計劃。一旦上一個習慣穩定形成之后,馬上就開始下一個習慣計劃。這樣做就是可以保持習慣的連續性。畢竟,要想得到豐富的收獲,持續播下“習慣的種子”是很有必要的。
我們大多數人的起點都是一樣的,而決定我們成為什么樣的人的關鍵就在于我們在成長的過程中養成了什么樣的習慣。所以,如果你想要得到一個好的結果,請找到自己的目標,然后按照科學的方法堅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