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幾個孩子在一起玩耍,想起了自己的童年。
我的童年雖沒有現在的孩子們有那么多新奇的玩具,也沒有去過游樂場,也沒有現在的各種好條件,但我的童年無憂無慮,也算快樂。
我七歲才開始上學,每天放學回家,還要幫父母做家務,大一點的時候要刷鍋、洗碗、給豬和牛割草。周末要做飯、洗衣服。最有趣、最開心的事就是和村里大大小小的孩子們一起做游戲:捉迷藏、老鷹抓小雞、跳皮筋、打沙包、過家家。不管玩什么,我都是“策劃人”,因為我是玩伴中年齡較大的。我安排的角色他們都會同意,而且“演”得很好。
我們最愛玩的就是過家家了。小伙伴們在周末無家務可做時,就會聚在我家院子里。我點人數后,開始分角色,分完角色,我又開始口述臺詞。做完準備,游戲開始。每個人都投入自己的角色,“演”得不亦樂乎,知道大人喊著回家,我們才依依不舍的解散。真的意猶未盡??!
還有一件有趣的事就是放牛。節假日里,我小伙伴們就成了放牛娃。早晨天蒙蒙亮,就被大人從被窩里拽起來,洗洗涮涮,那個蒸饃,提一壺水就趕著牛去村口集合。然后商量著去哪放牛。到達目的地,牛在一邊吃草,我們圍成一圈開始吃早餐:蒸饃就著白開水,好一點的有煮雞蛋,有包子或油餅。吃完了,自己做自己的事,年齡大的婦女織毛衣,小伙子砍柴,我們這些小孩有的看書,有的摘野果子或挖野菜······到中午十二點趕?;丶遥挛鐑牲c多再去放牛直到天快黑才趕?;丶?。我到上四年級時,放?;丶視r就能幫家里被一小捆柴火了,也能幫家里干些農活了。
這就是我的童年,累并快樂著,也讓長大后的我可以早早獨立,也許這就是“窮人的孩子早當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