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因自己孩童時,沒有暑期的詩和遠方,只有局限的泥巴和沙。便深深的意識到,得先觀世界,才會有世界觀。故非常愿意嘗試帶著熊孩子們出來遛遛,哪怕對于她們只是一丁點的收獲,也會覺得一切是有意義的。
看完《神偷奶爸3》便來到KFC,一個孩子們都很愛的有吃有玩的地方。等待是幸福的一種,點單排隊,候餐排隊,玩滑滑梯也排隊,好像沒有不需要排隊的時刻。等待的過程里猜想了各種趣味性,越發顯得格外的想立馬擁有或占有,可能這是人的通性吧。作為能在電影院看到入睡的影片越來越多,如果一定要給消費定義合格與否,那就看那個人的認知程度在哪邊。一個包容性越來越強的時代里,你買單就是它最大的意義。至于精彩與否,合適與否,不能成為唯一的行業標準。
小朋友玩滑滑梯之際,我的靈感源于這個游戲的玩法。在公眾場所,天真爛漫的熊孩子們,亦如一個濃縮的社群活動。有各種方式來體驗生活的。
1,按規矩排隊
2,插隊
3,樓梯上的小矮墩
4,樂在其中且有創意的想法
5,在平臺里組隊玩其他游戲只是借用這個平臺
6,陪小矮墩玩會后,加入了平臺。
7,反叛玩水VS 嚴肅的媽咪制止
……
圖片發自簡書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