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休假回來第二天清晨,一邊跑步一邊聽喜馬拉雅時,突發感慨,隨筆而記。
去馬來了六天,玩得很開心,也坐了快一天的飛機,飛機上斷斷續續看了一半的哈耶克的《通往奴役之路》,當然這是一本經濟學著作,里面認定的自由概念(在法律等制度預設的情況下,國家等各個主體必須受到其限制,每個個體都可以運用自己的知識去預知主體之間的效果,從而追求自己的目的。),卻讓我突然想起了我們這一代所謂的自由,對!就是自由!我們這一代很崇尚自由,應該說得最多的是即我的人生我做主、這是我的人生我來決定。在我活過的27年日子里,我覺得是無比正確和積極的,直到過去五個月前。
二
自由,現在看來卻是自我主宰,不是肆意妄為。而自律,才能自我主宰。這五個月,我的變化挺大的,體重從156斤減到132斤,身體強壯,皮膚更好,精力更加充足,人際關系更加和睦,幸福感逐日增加,不再憂慮。不管是旅游,工作各個方面,都會有人給我帶來比一般人更多的便利。我說是顏值變好的原因,可能會被吐槽,但確實嚴格要求自己,做一個精致的自己,確實會有好運也有自信。每周四次跑步,工作日早睡早起,看書健身,嚴格自律,造就了我現在的生活,我感謝這五個月的自己,讓我認識到另外一種生活方式。
當然很多人,包括些許長輩都認為人生苦短,所以在一段時間內及時行樂非常有必要,年輕就要瘋狂。我曾經整夜整夜打游戲,天天抽兩包煙,沒日沒夜的看小說,瘋狂的追求女孩,夜不歸宿,對!很激情,當時很有快感。但是打完游戲、看完小說、抽了好多煙等等事情后,幡然醒悟,我離我想要的世界是多么的遙遠,我無法掌握它,我無法得到我想要的生活,焦慮空虛蜂擁而至,身體亞健康和精神上的匱乏更痛苦。
每天逼著自己跑步看書痛苦和懶惰、工作壓力大寧愿看電影吃零食導致身體不適等都使自己痛苦,兩者都痛苦,對,就像外婆說過的那樣人出生為什么要哭,因為人生苦苦苦。只是前一種痛苦,在我看來比后者輕微,因為痛苦過后你會有成就感,同樣你還會有一個健康的身體,充實的大腦,和美妙的前途。嚴歌苓說過:每次坐到書桌前讓我痛不欲生,但我確不得不做,只有寫作讓我有存在感。
三
我們這一代,想要過著自己想要的人生,我一直也這樣希望著,現在將來都是如此。經歷過這么多,我發現看小說、打游戲等等都不能讓你使目標更進一步,只有不斷讀書運動充實自己,才能讓你慢慢往你希望的方向靠攏。自我主宰,也是我的人生我做主,是我堅定了的我人生路線。人云亦云的太多,功利社會的價值觀也影響很多人,真正在內心中明確自己想要的人生路線的卻少之又少。
我認為接受外界的不同資訊改變自己的認知,但固執的認定自己人生路徑,才是真正通往的自由之路。比如我媽經常給我說老跑步傷膝蓋,但任何人都不是你不跑的理由,我可以接受跑步可能傷膝蓋的說法,那就花錢請教權威醫生幫忙解決這個問題,繼續跑步。PS:知識付費、健康付費本就是一個趨勢,花再多錢也不為過,因為你得到的更多。又比如結婚,必須要結婚是社會倫理的枷鎖,自己決定是否結婚,也要接受不結婚弊端的信息,確定好自己是否能夠一輩子這樣過下去,而不會黯然神傷和確定家庭責任與自我的界限。PS:柯麟給我談心說去修橋了,很累工資還沒發,哈哈。。。。。我說選擇好自己的方向就做吧,就當為年老時少些遺憾吧,如李忠盛那句“人生沒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數。”
四
應該有很多人不滿足于現在的生活,我曾經也是。讀書的效果除了增長知識以外,更多的是它讓人心里平靜,不困于心,不亂于情,慢慢來。讀到研究生一直沒有發現這用處,因為我們在為考試而讀書,不是為了自己心靈的需要來讀書。那是一種踏踏實實的滿足和我能夠得到更好的野心并存復雜心態。
這輩子我遇見了很多人,有些人教會我很多,我學會了不抱怨,因為只有你自己才是自己的依靠,只有你足夠優秀才能獲得更好(前半生電視劇的感觸)。同時我覺得父母是父母自己是自己,自己去爭取自己的,給父母留下他們該有的。
現在心態真的比較好,不再討厭工作(即使想要出去獲得更多,不也應該學得更加牛逼再說嗎),不再抱怨任何人,做自己該做的事,過自己該做的生活,感謝父母提供足夠好的條件。之前兩年多上班,雖說工作還算不錯,但仍想換不同工作,卻又害怕自己無能。現在即使任何事情來臨,我想我都能從容面對,我能夠成為一個有能力的人。很喜歡烽火的一句話:一個男人拋開光鮮的外衣、顯赫的身世、不錯的相貌。剩下什么?是滿腹臟水猥褻?是一腔無病呻吟的怨天尤人?還是一胸襟的山河錦繡?我想我正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