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玉是中文系畢業的大學生,應騁來公司做文案工作近1年了,工作主動熱情,業務熟練做事有條不紊,得到了公司的認可。只是心氣比較高,受不得委曲。這天,小玉打電話給我,說要辭職。為什么,我不解的問,“因為我看不慣哪個剛來幾天翹著尾巴上天的人,憑什么讓她去勞資科,不讓我去,難道就是因為她與老板的家人有關系嗎”。小玉很在電話里激動的說到。不去就不去吧,哪又能怎樣,我勸道。“怎樣,前幾天上司給我說了,哪邊缺人考慮讓我過去,他把我的名字都報上去了,這不,讓她給攪了,勞資科可是個實權單位,誰不愿意去。太不公平了,我不想在這干了,在這干也沒有意義”,小玉憤憤的說。林子畢業于技算機專科專業,在公司電商部工作。因他在技算機辦公軟件應用上比較熟練,不久成了電商部的骨干,在產品的推廣和設計上做的不錯,每個月都能超額完成任務。但在守時和加班上,表現得不哪么主動。不久前,公司有一個緊急任務要趕時間做出來,晚上加班時間多了些,小林便不太滿意,在工作中有些懈怠,至使后期輸入的數據出現了錯誤,不得不重新做了一遍,由此受到上司的嚴厲批評,不久,他便辭職走了。小吳在銷售部工作,大學學的專業是技術機,因為他覺的銷售拿錢多,又可公差出發,所以他一進公司就去銷售部報道了。
在銷售部的一年多時間里,業績沒有什么起色,反而在電腦上有專攻,誰的電腦出現了故障,系統不運行了,他一般都會很快搞定。
不久,公司進行了重新組合,把他分配到了電腦維修部,他嫌維修部拿錢少不愿意去,在銷售部又干了半年之后,看到大部分人已拿到上萬元提成,而自己還是二、三千時,最終沒有堅持干下來,辭職找高薪去了。
辭職是每個人回避不了的話題。因為它將決定著你職業生涯的重大轉折——轉去何方。
有一個故事說:兩個同事爬山遇到一個老和尚,說起工作中的各種不如意,老和尚說,不過一碗飯。
回去以后倆人一個辭職,一個繼續。
若干年后,兩個人再相遇,辭職的已經有了一個自己的小農場,繼續工作的也已經成為公司的棟梁。
這個故事,說明出來工作,最終還是要靠實力說話的。雖然環境種種令人不如意,但還要問問自己,工作做好了沒有,生存的技能學到了沒有,想拿高薪的本領學到時了沒有,喜歡這個工作嗎。
一個國際銷售的男生說,以前最羨慕的就是拿著公文包,帶著簡單行李全世界飛的國際精英。后來,他真的去了跨國公司做銷售。后來無法忍受與家人長時間分居,特別是干了三年后,回家結婚只有8天假期,他有了二百次想寫辭職報告的舉動。
一個駐外的姑娘,以前最羨慕戰地記者。后來,她也做了記者,去了戰地,變成了理想中的那個她。再后來,那個駐外的姑娘被外派非洲,在戰亂和疾病并存的國度里工作。極其艱苦的工作環境,無法享受的度假的生活及不高的薪水和已經高不可攀的房價時,她二百次的問自己要不要辭職轉行。
對于年輕人來說,跳槽不是不可以,如果知道自己想做什么,方向在哪里,有信心和能力去為之奮斗,這樣的人選擇跳槽是可取的,人才合理的流動也是市場需要的。
但對另一部分人來說,特別是剛畢業不久沒有工作經驗的大學生來說,要先想好幾個問題:
辭職后你的生活來源?不能光指望啃老吧。
你的工作能力?工作能力是跳槽的核心。畢竟,辭職后還要去找新的工作,面對新的壓力。在跳槽之前,你應該清楚自己有什么能力和才干,以及在市場中的價值。
辭職如果不能順利再就業,會造成較高的時間成本和生活成本的浪費。另外,從職業發展的角度來說,任何一份職業,求職者都需要有一定的積累,去沉淀出核心競爭力。如果在工作中受到一點挫折和不公就辭職,是積聚不了核心競爭力,對職業發展、對人的發展都沒有好處。
其實在哪家公司工作,不開心,不公平,受委曲都是常有的事情,不管因為什么原因。因為再好的工作都有令人崩潰的時刻,沒有一種工作是不想辭職的。
沒有一份工作如你想象一般圓滿的。就像劉若英說,沒有一份工作是不受委屈的。
我們每一個人都被批評過,被誤解過,被嘲笑過。也許你會說,我要自己做老板,去創業,難道創業就不受委曲,不“低三下四”嗎,其實 “創業比工作還委屈。
人在職場,都會受到這樣或哪樣的不公和委曲,有些時候就是要咬牙堅持下來,只有經過了這些挫折和不公,內心才會變得越來越強大,才能克服眼前的困難,走得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