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在寫這篇文章的時候,對于辭職也思考了很久。就我的一些工作經驗和感悟,談談自己對于辭職的一些思考吧,畢竟工作時間不長,有不妥之處,望指正。
對于辭職,你究竟想明白了嗎?是因為環境不好,老板給的錢少,領導傻X,總是為了一點小事發火,莫名的背黑鍋,還是因為老子心情不好,就要辭職。
我曾見過最奇葩的辭職理由,老板不給我買iPhone 6,太小氣了,我要辭職跑路。其實換工作的原因很少,大致的原因,我覺得不過以下三條。
1.工作技能得不到提升
我們工作是為了得到技能的提升,進而得到職位的提升,薪資待遇和地位的提升。我認為這是最重要的原因,如果你覺得自己在公司待下去,得不到技能提升,而是處于溫水煮青蛙的狀態,那么你可以辭職了。哪怕公司目前給你的待遇很豐厚,提升不了技能,意味著你已經到了天花板,公司無法再給你提供更好舞臺,為什么還賴著不走呢?你繼續待下去的后果就是,你被這個市場淘汰。、
那么如何判定你是否處在溫水中呢?其實很簡單,那就看你是都在學習去區或者焦慮區。學習期的特點就是每天完成工作之余,有計劃的提升自己的認知,安排自己的生活,總是有一種積極進步的感覺;焦慮期,夸張點就是夜不能寐,總是憂心忡忡,瞻前顧后,猶豫不決,對任何事情都有一種畏首畏尾的,甚至是猥瑣。如果不在這兩種區間,那就恭喜你,處于舒適區了。
2.團隊發展
如果一個公司不注重團隊的發展,或者碰到一個傻X領導,根本就不知什么叫團隊,對于團隊出現的協作溝通問題,素手無策,此時不走更待何時。不要想著既然領導不懂,我為什么不留下來證明自己的能力,然后順利上位呢?那我只能說,你太天真了,既然他能當上領導,你沒有上得到重用,難道還不能說明問題嗎?
我舉一個例子,之前待過的某公司。這個公司不大一百多號人,當然部門都很齊全啦。我們單獨的一個部門重新租了一個辦公區,離公司也就幾公里的距離吧。大老板某次宴請我們部門說,“你們好好干,最好是你們部門給我搞上市了!你們都是公司的功臣!”。我們私底下笑了,老板您創業十多年了,目前公司雖然有些錢,但離上市還差太遠了,指望我們十個人的部門。
于是呢,我們部門的領導,就開始大封官爵了。自任總經理,依次任命了副總,技術總監,兩個主管,一個組長,一個助理其余的就是主管下面的職員了。我是剛進公司的,當然就是職員了。團隊的定位兩種,一種大公司管理模式,很多流程標準化,上級的指示,下面負責執行;另一種就是創業團隊,大家一家親,有事情一起商量一起協作完成,只聽最好解決方案,不論上下級,類似谷歌的管理吧。
我們部門似乎都不是。一個總經理的指令,通常是助理代為轉發,依次到達主管,組長,然后就是我這樣的職員。此處省略三百字......。一個部門十個人,其溝通成本甚至比大公司的還要高,加上任務不明晰,人為設置溝通障礙。其他的方面就可想而知了。
3.為人處世,待人接物
這方面能力的提升非常重要啊,直接區分職場的菜鳥和老鳥。輕則職場不順,重則直接滾蛋。當然為人處世方面,不僅僅在職場中,生活中方方面面都體現一個人的修養。這些怎么學,當然是從職場老司機那里學了。如果在公司連這方面的能力得不到提升,領導對于你的工作狀態置之不理,只看重你的工作結果,結果不好,伺機吵你魷魚。這樣的公司,早就該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張紙。
作為新人,我們進公司本來就是學習,而很多人卻要拿出職場的無情來說事。新人當然會犯錯,犯錯需要被指出和指責。最怕的就是領導只是指責,完事之后,也不知道問題出在哪里。
總結
工作,表面上是我們拿著老板的錢,給Ta打工。實際上這是一種自我的投資,我們把自己時間甚至超過八小時,投給老板,我們需要的回報不僅僅是那點工資,而是為了更多的工資。為了提升工作技能,符合團隊發展,學到職場經驗,如果這些我們都學不到,那么這樣的投資是不理智的,為什么不扯資,轉投別的公司呢?
你繼續待在公司,出賣著自己的時間就是出賣自己的青春,與被人包養的“二奶”,“小三”有什么區別呢?都是被別人買去了時間,不同的是,你暫時被公司包養,不會受到道德上的譴責,不久你將會受到內心的譴責。
題外話
很多人說,這個社會浮躁,焦慮。這是大勢,什么是大勢?就是我們任何人根本停不下來,歷史的輪子轉起來了沒人能阻止,我們只能推著自己跑,否則,我們將被這個輪子碾壓致死。誰讓我們活在這個時代呢?
(夜深人靜了,該睡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