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對于現在的人們,已經是一種十分平常的食物了,而對于50后小時候的我們,卻是十分奢侈的東西。那時候人民公社實行計劃種植,我們賈村鄉一帶以糧棉為主,只有光華鄉裴莊鄉一帶種植花生。我們賈村鄉一帶地勢高稱為坡上,光華鄉裴莊鄉一代地勢低稱為坡下。坡上的人們想吃花生又沒有錢買,只有去坡下拾花生了。
? ? ? ? 說是拾花生,其實是要在土里刨尋。坡下種植花生的生產隊,集體先把花生從地里挖出,裝車運回,再用耩子(一種翻地工具,比犁淺,靠牲畜拉)耩一遍,把土里未出干凈的花生拾走,這些都歸集體所有。然后分塊劃給本生產隊社員,各自用鋤頭再刨一遍,這次拾下的歸社員自己所有。坡上的人就是要在人家翻騰過好幾遍的土地里尋找花生,所以拾花生又叫搜花生。即便如此,每年花生收獲季節,坡上都會有不少人前去坡下拾花生。
? ? ? ? 小時候我對花生特別向往,往年哥哥姐姐拾回的花生曬在院子里,我上學時會偷偷抓上幾顆,課間就饃吃。那時候農村人不吃早餐,孩子們上學時都會帶一塊饃,課間時充饑,叫做吃晨饃。吃晨饃就花生味道香極了,即便是很難吃的秋面饃(秋糧做的),就上花生也會好吃許多。其實,哥哥姐姐拾回的花生他們自己也舍不得吃,而是交給家里換糧食。只有我最不懂事,見了花生總想吃上幾個。父母便鼓勵我去拾花生,自己拾下自己吃,就不用偷吃了。
? ? ? ? 大概在我上二三年級的時候,一個星期天,我也跟著姐姐去光華鄉李家坡村拾花生了。李家坡和我們賈村鄉吳薛村緊鄰,是距離我們村最近的一個種植花生的村子,大約十五六華里地。那天應該是農歷的十七或十八吧,我們起了個大早,趁著明亮的月光趕路。一路上大人們說說笑笑,很是熱鬧,不知不覺就來到一個大坡前,下了坡就是李家坡村了。走著走著,突然發現前面有一輛載花生的牛車,不知道是我們來的過早了,還是人家一夜都沒停工,這個時間還在干活。由于這段路呈溝壕狀,路面較窄,花生車裝的較寬,車上帶蔓的花生擦著兩邊的土崖行走,地上掉了不少花生,大家便邊走邊拾,我也拾到好幾把。但是快進村時,突然有人攔住了去路,問:“干什么的?是偷花生吧?”不由分說,就領我們去大隊部。這個人是村里看莊稼的,也稱看坡的,在村里干這種活的一般都是二桿子,比較厲害。當時我嚇壞了,趕忙又悄悄把拾下的花生從口袋掏出扔到路邊。到大隊部后,看莊稼的把我們交給了正在睡覺的村支書。我以為會怎么處罰我們呢,沒想到村支書特別和善。他大概五六十歲年紀吧,濃眉大眼,和我們鄰村演楊子榮的演員很像。他不僅不處罰我們,而且特別熱情,既招呼大人們坐下,又關照我和另一個小朋友睡在他鋪著狗皮褥子的被窩里,還取來了花生讓我倆吃。此時我感動極了,也后悔極了。感動的是碰到了這么好的村支書,暗下決心我長大后若能當上村支書,也一定像他這樣與人為善。以至我成年后到鄉鎮工作,大家都說我人好沒脾氣,其實是受到這位好支書的影響。當時我固執的認為,他一定是從部隊復員回來的,只有當年的八路軍、解放軍戰士才能和人民群眾魚水情深。后悔的是,不該把拾到的花生又扔出去,多可惜啊,我到地里還不知道能拾下這么多嗎?天亮時,村支書告訴我們,那塊地現在能去,那快地下午能去。我們按照他的吩咐去早上能去的地塊里了。
? ? ? ? 一到地里,我便照著大人的樣子揮動鋤頭,一鋤挨一鋤像過篩子一樣開始刨尋,好多鋤下去都是空的,偶爾一鋤能勾出一粒花生來。半個上午過去了,我才拾到20多粒花生,而且秕的(不成熟的)較多,胖的(籽粒飽滿的)較少。感到很泄氣,便坐下來休息。
? ? ? ? 這時來了個翩翩少年,他肩扛鐵锨,手提筐子(我們土話叫cuo),一張白凈的臉龐上鑲嵌著一雙忽閃忽閃的大眼睛,顯得很機靈。通過聊天,我知道他叫林林,小我一歲,也是坡上的人,村名我忘了,小時候對其他村名沒概念,記不準。他小姨就嫁到李家坡村,她媽幫他小姨拾花生去了,他到地里玩來了。看見他的鐵锨,我忽然想起距離不遠的地方有個地老鼠窩,當時就想挖,但苦于沒有工具。我便問他:“你的鐵锨能讓我用一下嗎?我發現了一個地老鼠窩。”他很痛快的答應:“能!我幫你挖,我就想挖地老鼠窩呢。”我便把他領到地老鼠窩前。這個地老鼠窩曾被土埋掉,又被地老鼠打開了,窩邊有新土,說明地老鼠還在這里活動。我倆便輪換著開始挖。
? ? ? ? 說到挖地老鼠窩,我也算小有經驗,因為我見過幾次村里的大人挖地老鼠窩,我覺得這方面的知識要比同齡人多點。地老鼠不同于家老鼠,家老鼠深灰色,尖嘴,圓眼,長尾巴,看上去令人討厭。地老鼠淺灰色,身材較短,圓嘴,胖乎乎,尾巴也不太長,樣子挺招人喜愛。地老鼠也不同于禾鼠,最大的區別是在窩上,禾鼠窩是斜的,地老鼠窩是垂直的,窩底有幾個斜洞,斜洞又有臥室和不同的糧倉之分。地老鼠非常辛勤,常常夜間出洞偷運地里的莊稼。它的嘴很特殊,下頜很大,像口袋一樣,每次出動都裝滿下頜,從直洞把偷來的糧食扔下去,然后分品種儲入不同的倉庫。我們村有個挖地老鼠窩的能手,他叫王云成,曾赴朝參加抗美援朝戰役,扛過重機搶,人很有力氣,他挖地老鼠窩時,順著窩打一個四四方方的深坑,然后仔細搜尋,不管地老鼠有幾個糧倉,都逃不過他的法眼。有一次他就挖出了綠豆、黃豆、玉米三個種類的糧食來。聽說他一年能挖100多斤糧食,在那個缺吃少喝的年代,100多斤已經是個很令人羨慕的數字了。我還見過其他大人在地老鼠窩中挖出過谷穗、高粱、棉籽等,附近地里種什么莊稼,地老鼠便偷存什么食物。
? ? ? ? 我也曾親自挖過一個地老鼠窩。那是一塊黃豆地,我滿以為能挖出許多黃豆粒,沒想碰到個懶地老鼠,窩中空空,一粒糧食也沒有。我用手掏洞時還被地老鼠咬破了手指。氣得我大叫:“膽大!敢咬主人?”分明是敵人,卻誤把自己當主人,甚是好笑吧。地老鼠逃跑時,我用鐵锨追著把它拍死。雖然解氣了,但也很喪氣,費了很大勁,卻空手而歸。
? ? ? ? 不過,積累的經驗終于在這里派上了用場。我先找了一個小棍,插入窩中,以勉挖窩時找不見洞底。然后圍繞洞口呈圓型往下挖。挖窩的過程我作了個比較,我們村的地老鼠窩深,大約八九十公分,這里的地老鼠窩淺,五六十公分的樣子。我們村土地硬實,一锨頭下面就是死土,挖起來很費勁,這里是沙土地,土虛,不費大勁就挖到底了。而且剛到死土層不深處,就發現了地老鼠存儲花生的倉庫,一個斜洞里滿滿當當都是花生。我用手慢慢往出掏,發現每一顆都是籽粒飽滿的胖花生,有不少還是三老頭的(小時候我們稱有三個豆的大花生叫三老頭)。清倉到底,竟滿滿裝了一書包,。曾聽大人們說過,有的地老鼠窩中還儲有純花生仁,我便向四面拓寬,但終沒有找到這樣的倉庫,也沒有找到這只地老鼠。不過自感已經很幸運了,我在地里拾三天也不知能拾下這么多不。
? ? ? ? 挖地老鼠窩成功,挖出的土也回填了,該共享勝利成果了。我提過林林的筐子,給他倒了一半。用他的鐵锨,他也參加勞動了,理應分一半。沒想到他堅辭不收。他說:“我小姨就給我拿哩,我家有花生,我就是來玩的,不要。”說著又給我往書包里倒,我說“不行不行,那一半就是你的”,捂住書包不讓他倒。他提起筐子順手往地下一倒,說:“你拾呀,我走了”,便揚長而去。
? ? ? ? 又是一個好人,同一天經歷了一個好大人,一個好小朋友。我都記不得那天我拎著一書包花生回到家里,我的父母,我的哥哥姐姐表揚了我沒有,但這一天的經歷,這兩個好人卻讓我記了一輩子。
? ? ? ? 后來,上世紀80年代實行了生產責任制,我在自家責任田里種了幾畝花生,足足收了千余斤,總算過足了吃花生的癮。也曾照著小時候的樣子饃就花生,盡管是白面膜了,但總也吃不出那個香味來。人啊就是欠皮,正像傳說中的那個皇帝一樣,饑飯才是好飯,什么緊缺,什么味道好。
? ? ? ? 現在每當看到花生或吃起花生,我都會想起當年拾花生的經歷,想起李家坡村那個和善的老支書,想起那個助人為樂的林林小朋友。但愧疚的是,那時候竟沒有當面向他們道一聲謝謝,這成了我終生的遺憾。今天把這個故事整理成文,就是想表達我的感激之情。我要借助媒體平臺,大聲說,謝謝!謝謝你們!祝你們二位好人,也祝天下所有的好人一生平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