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喜歡拾花生,開洼(主人收割完畢)后,人們不顧冬日天冷,一大早就絡繹不絕地趕來了,散在田里,彎腰、蹲著,還有的帶了泡沫板坐著,帶著筐子、籃子、塑料桶等,手持鐵撓子,仔細翻找。
地面有層凍土,結著白霜,這也絲毫不能打消人們對拾花生的熱情。
隨著太陽的升高,霜化了,凍土松軟了,更多的人趕來了,加入到拾花生大軍中,布滿各個角落,這樣蔚為壯觀的場面,我還是第一次遇到。
在這些人里,大多是中老年人,今天是周末,孩子們放假了,也跟了來玩。
大家一邊翻土拾著花生,一邊和身邊的人閑聊,不管是否認識,都能聊得很熱鬧。當然,聊得最多的,還是和拾花生有關:
“某某頭上頂著燈,某某打著手電筒,天還黑著呢,就一塊來了!就為了多拾點花生,你說值么!”
“有個王渡的,開車跑了20多里,特意到這里拾花生,還說不遠,一會兒就到了!”
“某某專等周末放假,從縣城跑了十幾里來到這里,就為了過過拾花生的癮!”
……
也有聊家長里短的:“兒媳婦一瞪眼,婆婆就嚇得直哆嗦!”
另一個人打趣道:“我怎么沒見你哆嗦過?”
整個上午,拾花生很容易,略一扒拉,隨處可見。但是,花生再多,也禁不住這么大密度地翻找呀!到了下午,就不怎么好拾了,往往需要扒拉好幾撓子,才冒出來一兩個。
記得《聊齋志異》里有個書生,神龜在他的胳膊里縫進去一個寶珠,于是,他就擁有了能夠穿透地下、無寶不識的特殊視力。
我要是有那個的本事就好了,不用無寶不識,只要能看到花生在哪里埋著就好。呵呵!
雖然是坐著拾花生,但是也不輕松,腰疼得很厲害,右臂用力太久,也隱隱作痛,那就換左手。
縱然是累得渾身不舒服,縱然是花生越來越難拾到,太陽不下山,就毫無去意,仍然固執地一下一下地扒拉著泥土。一句話,就是拾花生有癮!
如今,種地不再是農民的主業,越來越多的人離開了家鄉,離開了祖祖輩輩汗水澆灌的土地,到城市里去打工、去發展、去扎根……但是,土地是農民的根,不管社會怎樣變化,不管工作有多勞累,農民出身的人,依然保持著對土地的熱愛與眷戀,保持著對糧食的重視與珍惜。
離開了土地的人都是這樣,何況我們這些沒有離開土地的人呢,無論做出怎樣瘋狂的舉動,也都不足為奇了!
注:從容小主群打卡第39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