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花生
文/小希
圖片發自簡書App
國慶期間,收花生的機器白天都不作業,據說是怕污染環境。半夜從地里收回來,因為抹黑收花生,地里不知道掉了多少。
第二天,一家老小去地里拾花生,兒子十歲了,也該下地里干活了,可是出生在城市里的他還真啥都沒干過。
我們一字排開拾花生,落在地里的花生并不多,現在的機器還真是先進。不一會兒子就累的自己撂挑子了,吵著口渴,怕熱躲到樹蔭下了。小閨女則非常開心,花生地里自己把鞋襪脫掉,一個人坐在太陽下玩土,這滿地的沙土,在城里是見不到的,不一會兒就成了一個小泥人。
不一會太陽更熱了,我們就收工回家,現如今,撿拾花生只是面子上的事,如果你不去拾花生,別人可能會說你們太懶,如果拾花生呢根本不劃算。就算一家人拾一上午,每個人都累得精疲力竭也值不了幾個錢。
現在拾花生只是形式上意思一下,原來拾花生那是拿著工具,恨不得把地再刨一遍,不遺留任何一個花生。如今我們只是把明面上能看到的拾起來,至于埋在沙土下面的就顧不上了。
拾花生這項農活,也許不久就不會存在了吧,就連種地都是賠本買賣。今年種的玉米,投資1000多,化肥,農藥,澆水等,最后玉米賣了才1000多一點。
拾花生出出汗,感受一下農活,別忘記自己是農民的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