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周伯通的蓋世武功,但可以有老頑童的心態(tài)。這樣,生活中自然會快樂多多。六一節(jié)快到了,盡管今生再也沒有機會去享受童年的快樂與舒心,但可以用粗淺的文字記錄那年那月的點點滴滴,讓自己在精神上感受節(jié)日的愜意,也算是對似水流年的追憶。
時勢造英雄,因為生不逢時,也就沒有成為英雄的機緣,只能成為普通人,只好過著平凡的日子。牙牙學語時,因忙于農活,目不識丁的雙親不可能以《詠鵝》《靜夜思》《鋤禾》這樣的啟蒙詩歌對我們進行智力的開發(fā),也不可能教授我們一些簡單的文字。如果三餐不餓肚皮,在還沒有能力承擔一定責任時,整天似堂吉訶德般和小伙伴們走東闖西。這樣,當鄰家瓜果成熟,我們自然是第一個“嘗葡萄”者;而農村孩子頑劣的天性,也著實讓左鄰右舍吃了不少苦頭。但他們看到一群渾身沾滿泥土的孩子眼巴巴地望著自己,再無法忍受的惡作劇也只能“江湖一笑泯恩仇”了。
當然,“禍及鄉(xiāng)鄰”只是全部童年生活的冰山一角。童年美好時光大多數還是在自娛自樂的世界中度過。年少,做事情完全是出于自己的意愿,是“思之所觸,行之所及”,而且是不計后果,不像哈姆雷特那樣躊躇再三。只不過這種雷厲風行不是什么高大上的豪言偉行,而是以孩子標準選定,然后付諸實施。農村環(huán)境閉塞,生產力水平低下,生活條件艱苦,當時能夠用以陪伴自己度過快樂時光的絕對沒有什么“變形金剛和奧特曼”,也沒有《黑貓警長》《金剛葫蘆娃》等以供視聽之娛。能夠做的就是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于是,打紙拍子、摔泥巴,玩石子、打木制的陀螺、滾鐵環(huán)成為男孩子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寶貝。競技比賽自然就有競爭,因為少不更事,每一次比賽開始前不可能像成年人那樣制定嚴格的規(guī)則。這樣,比賽中“友誼第一,比是第二”的體育精神就失去約束力。肢體沖撞,拳腳相加,輕則鼻青臉腫,重則頭破血流。盡管不知道什么弱肉強食的大道理,但在殘酷的現實面前,弱勢者只能用阿Q的精神勝利法進行自我療傷。
世界本不太平,小范圍的“局部戰(zhàn)爭”也是極其稀松平常的。但畢竟是孩子,真的是“好不過三天,惱也不過三天”。在共同感興趣的游戲釋放的強大磁力的吸引下,曾經的冤家對頭不僅和好如初,而且友誼更進一層。土生土長的農村娃是最盼望雨季和夏天的到來的。因為,溝溝塘塘多,一旦雨季到來,大水泛濫,孩子們的節(jié)日就來了?!拔锔偺鞊瘢m者生存”,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由于溝塘河堰中天然生長著品類繁盛的魚蝦。雨季一到,被久困的魚蝦們想借著自然的力量沖出樊籠,換個環(huán)境呼吸一下新鮮的空氣。豈不知,螳螂捕蟬黃雀在后。當它們因“沖出亞馬遜”得意忘形時,一群“小魚鷹”已經拉開大網,在目不轉睛地“守網待魚”了。至于捕魚能手前三甲的評選,除了以量作為參照指標,捕魚的種類和大小才是硬性條件。而夏天的到來確實給尚穿不完整衣服的孩子帶來更多打發(fā)無聊時光的機會。炎炎夏日是曬不到孩子的,許多天然的大浴場成為消暑納涼的最佳去處。因為有得天獨厚的自然訓練基地,所以在農村是找不到旱鴨子的,大多數都是游泳的高手。狗刨、仰泳、踩水在水中雙腳懸空直立行走。日光太毒鉆入水中小憩片刻;累了,躺在水面上稍事休息。除了各自盡情展示泳技,興之所及再進行一場小型的水上運動會。比賽項目除了指定的項目,當然有自選內容。其中游泳速度和耐力,扎猛子的距離是必選的,而高難度的就是徒手在水中捉蝦摸魚。盡管時間不會太長,但在鍛煉身體,愉悅身心的同時,還小有收獲,如果回家大人再烹制美味加以犒賞,更是高興的事情。不過,到水中瘋狂不是無節(jié)制無原則的。如果沒有大人的特別許可擅作主張,一旦被發(fā)現,一頓皮肉大餐肯定是少不了的。有時候受不了皮肉之苦,只能逃之夭夭。當被大人追攆的無處遁形時,只得縱身一躍“赴清池”,水塘成為臨時的避難所。
逝者如斯,在光陰老人的呵護下,童真無邪慢慢讓位。當似懂非懂地聽了希緒弗斯的故事,亦真亦幻地知道自己頭上時刻懸著一把達摩克利斯之劍時,魯迅和林語堂的開撕,及魯迅給梁實秋送去“資本主義的乏走狗”雅稱的逸聞趣事,讓自己朦朧中知道了長大帶來的危險,成人的世界中有太多的“赤練蛇”隱身在自己的周圍。危機四伏,不想長大,但日月輪回的追趕,不想長大也難。童年已逝,童真不在,唯一可以做的就是在大腦中回放留存的關于那年那月記憶的黑白照片。欣賞著商店里為孩子們準備的琳瑯滿目的禮品,只能“欸乃一聲”——韶光不在,斯人已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