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房里有兩本書一直以來看不完,一本實在太厚另一本便是梁實秋的《雅舍談吃》。這書倒不是厚到看不完,而是作為一個吃貨實在沒辦法停止想象,他在書中所提到的食物。
他從食材寫到烹飪手法,從風俗習慣寫到人生道義。
這本讀起來輕松愉快,不僅僅讓我們感受到美食的故事,更是在輕松的氛圍中講了一個個道理呢。
一,同樣的事件用不同的角度觀察和處理方法都可以起到作用。拿羊肉來說,它可烤可燒可白灼可涮,風味皆佳。
那么我們應該將作用發揮最大化。
二,越是看似簡單的東西,越考驗技藝水平。白切肉材料簡單,只要水煮刀切就行,卻考究技藝的很。
曾經在《射雕英雄傳》中也見過這個觀念,大菜雖難,但是步驟走對和調料放全,味道相差不會太遠。像炒青菜這樣最常見的菜,才是最難做出心意,只見火候的掌握程度。
三,把一件事情做好,不僅要有足夠的實力,還要用巧力。爆雙脆,不僅要上烤的雞胗和羊肚,還得掌握其特性先后有序,火候得當。
四,團隊協作重要的是各取所長,而不是照單全收。冰糖葫蘆,山楂酸冰糖甜,比例恰當才酸甜可口,否則要么酸牙,要么齁口。
在團隊中隱藏個性,一味聽從他人想法,最后極有可能集體走偏。
五,好的言辭和外表,能修飾一個人的不足。甜豆玉米粒叫金玉滿堂時,瞬間雅致很多。
同樣賣產品,你只說產品的優缺點,和用故事用案例來引導,效果就像閱讀量一百多和10w+。
六,傳授知識不能只說123,與人交往不能只談事實,也需要潤滑劑。就像吃個烤鴨就上面餅大蔥剛剛好,光吃鴨肉膩的慌。
幽默是最好的氛圍調節劑,也是最好的知識助推器,有時講個小幽默就是不錯的選擇。
七,生活中不能只有工作和學習,也要偶爾放松一下,暫停之后效率更高。就像炸丸子,一味高溫不是外面糊了就是里面生的,外焦里嫩需要一炸之后冷卻片刻再復炸。
學會暫停才能走得更久,學會放松片刻才會有更加努力前行。
八,有時少即是多,慢就是快,合適的才是最好的。就像老北卷,餅不是越薄越好,太薄卷不起來菜,菜也不是越多越好,太多餅也卷不起來。
九,事物有兩面性,你所看到的和想的可能只是A面,對一個人有偏見也可能源于此。就像臭豆腐,有的人覺得臭不可聞,有的人卻覺得味足過癮。
看見一個姑娘夜里去喂流浪貓,就斷定姑娘心腸善良,看見一個老板訓斥員工,就認為老板是剝奪者,可姑娘也可能是個心狠之人,老板也可能專項培養下屬。
十,最好的東西總帶有回憶和愛,用心做的大家都明白。就像媽媽燒的魚,愛人煮的面,孩子給你的一顆糖。
味道就像刻在身上的圖騰,也像基因里帶著的情緒,我們在談吃的其實就是在談人生。
《雅舍談吃》梁實秋
——————————
我是小鬼,一個愛夾娃娃的攝影師寶媽。
日更day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