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碎片化學習是通過對學習內容或者學習時間進行分割,使學員對學習內容進行碎片化的學習,這樣的學習方式稱為碎片化學習。”可見,碎片化學習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以對學習內容、學習時間進行分割為主。
? ? ? ? ?我們要注意到的是“知識的碎片化本身并不帶來優勢,優勢在于碎片化后的有效利用給用戶帶來的價值,這個價值來源于用戶的碎片化需求,而且這個碎片化需求是隨著情境變化而變化的。”可見,單獨知識的碎片化不具備優勢,優勢在于“碎片化后的”有效利用。在有效利用方面,知識是有體系的,體系需要進行碎片化,方可進一步細分內容及時間,然后才有了真正意義上的“碎片化學習”,按部就班的學習即可。令人比較頭疼的一點,上述的碎片化需要花費一定的時間及精力,是一套任務,需要計劃在先,執行在后。反觀當前的碎片化學習,嚴格意義上來講,大多只做到了時間上的碎片化學習,而在內容上存在較大差距。
? ? ? ? 從現實生活來看,往往對多個公眾號感興趣,其中涉及各種話題,多數選擇了收藏,少數選擇了閱讀。總以為收藏了總有一天會學習,而當收藏的越積越多時,無疑進一步加大了整理的難度。
? ? ? ?從碎片化學習的褒貶程度來看,關于碎片化的優點本次不做論述,主要羅列幾點不足之處:
? ? ? 1、碎片化容易導致片面化,內容不夠體系化、不聚焦、易分散
? ? ? 碎片化的學習,往往不成體系,選取內容相對整體而言較片面。多數碎片化學習未在內容上進行建設,多數停留在碎片的時間利用上。這部分學習的特點在于,往往出現今天學習這個點,明天學習這個點。內容不聚焦,分散,無法形成有效合力。
? ? ? 2、碎片化毀滅了深度思考能力
? ? ? ?碎片化,使人容易陷入快餐閱讀,導致無意識的消遣,易讓人產生滿足感。此種方式,逐步毀滅了人的深度思考能力,例如主動搜索能力(例如論文的文獻查閱)和主動鏈接能力等。
? ? ? ?最后,如何利用好碎片化學習呢?
? ? ? ?較為正確的學習方式可能是,問題化-體系化-碎片化。遇到一個領域的問題,選擇其進行專注,借助自身的資源搜索能力,構建相應的體系內容。接下來的便是按照體系的內容,進行時間上的碎片化安排,最為重要的還是通過實踐來強化學習內容。正如秋葉老師一文中所說,因身份的轉變,無法像學生年代一樣擁有大塊的時間,當前需學會利用碎片化時間完成大塊工作。
附引用的幾個學習方法:
A、知識零存整取:
1、積件式寫作,就是用ctrlc加ctrlV的方法,先拼出一篇符合邏輯的文字。
2、個性化改寫階段,在第一步的基礎上,你可以根據自己的個性化,寫出自己的案例,自己的風格,自己的側重點——現在網絡上大部分的寫作和講課都是此類。
3、創造性重構,在持續的前兩步積累下,創造出全新的思路和模型
B、練就搜索能力
1.從有經驗的人開始,根據你提出的問題,給你清晰的建議、方向和邊界;
2.找到行業對標,看看人家是怎么做的;
3.進一步用網絡搜索資料和書的總結和評論,最后才是系統的看書。
C、碎片時間的結構化管理
? ? ? ?學會給每一種碎片化時間單位尋求多元化用途。動手做一張表格,把你的碎片化時間單位用途和你生活中的情景關聯起來。這樣在任何場合你意識到你有幾分鐘的碎片化時間,你馬上可以安排完成零碎時間完成一件小工作,而不是臨時去想你能干什么。而一旦你的碎片化時間用途越多,你的時間支配自由度就越高,你就能自由組合時間碎片完成不同的工作。
? ? ? 例如,五分鐘方案法:
一份完整的方案=5分鐘構思+…+5分鐘構思+半小時提綱+5分鐘構思+…+5分鐘構思+半小時提綱+5分鐘構思+…+5分鐘構思+2小時高效率寫作+5分鐘修改…
部分引用內容來源:
1、百度百科
2、碎片化學習是一個悖論?
3、為什么越學反而越蠢?——碎片化學習是個騙局
4、碎片化時代,學會高效碎片化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