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尋找方向,發現產品創意。
1.目標客戶面貌(什么人)
2.生活工作場景(什么情況下)
3.用戶的挑戰/需求(碰到了什么問題)
4.產品概念的呈現(用什么創意解決)
5.用戶+新產品的場景(客戶獲得的利益)
這里,我們有一些工具來輔助大家說這個故事,很簡單,找一堆沒用的舊畫報,把它們撕碎了,然后從中找到能回答上述五個問題的圖片,每個問題可以
一張或多張。找到以后,把它們貼在一張大白紙上,給未來的產品干系人講這個故事,看看大家是否有感覺,如果大家high了,產品創意通過。
這里舉個我們組在培訓中,用一刻鐘時間找到的產品創意,如下圖。

畫報輔助創意練習
這個產品創意是“智能長命鎖”,是因為我們組有兩位年輕父母,我在組織團隊討論的時候,問大家有什么在日常生活中讓你很頭疼的問題,他們都提到了自己的孩子。于是,我們對上述五個問題給出了這樣的回答:
1. 目標客戶面貌:小孩3~5歲的白領,圖片沒找到更合適的,只有一個抱著小寶寶的年輕爸爸。
2. 生活工作場景:帶著小孩一起出去玩的時候,我們找了海灘和迪斯尼的圖片。
3. 用戶的挑戰/需求:因為人多、環境新、突發時間多等因素,對小孩的安全時刻提心吊膽,貼了一張危機四伏的街道、沙灘……的圖片。
4.? 產品概念的呈現:智能長命鎖,概念車的圖片表達了“高科技”這個關鍵詞,戒指表達了“時尚”的關鍵詞。可能的功能有“超距離報警,哭聲報警”等等。
5. 用戶+新產品的場景:家長放心,配合一家人其樂融融吃飯的場景;孩子開心,這個產品很漂亮,孩子也很喜歡,配合一張笑著的小天使。
時間較短,上面的描述肯定不完善,但這個路子大家有數就行了。在講述給其他人聽的時候,如果你聽到大家說“這個你準備賣多少錢?”,“有點用,是不是已經有類似的東西了啊?”這樣的問題,就說明方向大家已經認可了,靠譜。
還有個組的例子不錯,也分享一下,大家可以按照上述的條理自己試試說個故事:
產品創意——拍書。線下書店看到實體書,用手機拍條碼,知道評價、價格等信息,可以直接通過手機下單,實體書店變為體驗店。
第二,用戶訪談,驗證產品創意。
上面一步,我們只是通過yy的方式,找到了方向,緊接著,我們就得去用戶那里驗證。仍然以“智能長命鎖”為例,通過一系列的問題以及點評,大家體會一下這個過程。
預篩選問題,防止在非目標用戶身上花費更多精力,可以在電話預約的時候問:您有沒有孩子?孩子多大?經常帶他/她出門么?同時感受對方溝通能力、配合程度……
約到靠譜的目標用戶以后,有一系列問題等著他,如下的舉例可以當做模板,當然,當面問的時候,應該盡量口語化。
請告訴我一次您和孩子出行的有趣故事。(引起興趣,營造輕松交流的氛圍)
請描述某次出行,您孩子讓您擔心的幾種情形。(感受用戶的痛,偏主觀)
當您最近一次帶孩子出門,您做了什么準備?出門以后又是如何防止發生危險的?(發現現在是怎么做的,偏客觀)
如果您自己來解決相關安全問題,您想怎么做?(可充分展開)
如果我們有一款XXX,您希望它有什么功能?(這是在拋產品創意,需慎重,不要把用戶帶到溝里去,較后期可選擇介紹你設想的功能,試探用戶反映,詢問愿意付的價格……)
您還希望討論哪些相關問題,我們沒有涉及?(沒想到的額外的,讓用戶幫忙)
Ok,這是第一次和用戶接觸,按照我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里對用戶研究方法的分類,這屬于“定性的說”,都是“開放式、非引導”的問題,我們應該盡量到客戶發生需求的場景去,傾聽客戶、如實記錄,不要過濾和理解。
這一步的跨部門共同參與很關鍵,這樣才能有“早期共識”,便于后續的產品推進。
第三,確定方向,設計產品概念
把上一步收集到的原始信息拿出來,充分理解,形象化為有“聲音/圖形/故事感”的關鍵點,即用戶需求,往往表現為具體的問題。比如,你可能聽到“公園排隊買票的時候,很擠,小孩離你只有兩米都不放心”,這就是很好的圖景。
把圖景抽象成關鍵詞,對于“智能長命鎖”,可能會有“人多、擠、距離遠、哭鬧……”。
思考搞定這些關鍵詞的解決方法,可以敞開來想,這時候不怕多,就怕漏。通常我們可以找一塊白板,大家往上面貼便簽。
將解決方法便簽分組,總結成產品需求,可多輪匯總,不斷向上抽象,比如說直至抽象到馬斯洛需求層次模型里的“安全感”。
把產品需求向下具象化為產品功能,注意這個“先歸納后分析”的過程,最終導出了前面提到的“超距離報警”,這時候,我們就得到了初步要做的東西——產品概念。
在我的書里,并沒有嚴格區分產品需求和產品功能,而我最近的體會,產品需求可以用來表述用戶需求抽象后的概念,而產品功能則表述我們真正要做的
那個東西,可以用一個“V”字來形象化表達,書寫過程中的3個點,第一個點是用戶需求,第二個點是產品需求,第三個點是產品功能。
再往后,很關鍵,拿著Demo去給用戶試用,獲取反饋,這個過程可以反復很多次,不斷的VVVV下去(得益于一燈大師的分享)。這也是培養核心
客戶的過程,可以發展一批用戶成為外包的共同設計者。再次獲得認可后,就進入產品定義階段,也就是我書里第2.3.2節提到的“給需求做一次DNA檢
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