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老在自己身上找原因,明明錯的是這個世界。”
——宇宙黑洞負負得正能量超高齡少女 阿夕
前幾天看到一個朋友發了一條狀態。大意是說自己不擅長處理人際關系,凡事都想簡單點,一定是自己心理有問題。
我忍不住給他發了一段剛剛寫下的讀書筆記。
憑什么一定是自己的不對呢?善良簡單有什么錯呢。有錯的是這個充滿惡意的世界,嗯,是這個世界太庸俗配不上你的好。
內向怎么就不能幸福呢?內心自帶一萬種劇本當然就不care周圍是不是夠嗨,你看到我面無表情,卻看不到我狂飆內心戲,明明是你活得太糙嘛。
這話當然是現學現用,然而見多了“重度自省癥”患者,我認為盲目自省比盲目自信更糟糕。
比如,關于“內向”,許多人并不喜歡被貼上這樣的標簽,甚至常常因此自省:我是不是太內向了,我是不是不討人喜歡。仿佛內向是一種缺陷。
按照心理學上的說法,內向和外向的根本區分不是在于愛說話還是喜歡沉默,而是恢復能量的方式的不同,當聚會或集體活動之后,內向的人會覺得消耗了很多能量,需要獨處的方式來恢復,而外向的人則相反,社交令他們充滿活力和能量。
承認差異的存在,然后,相信,僅僅是差異。
這是我對一切“差異”的態度。我是這樣的,我變不成你,也很好。
我們這一代,從小活在馬列唯物觀教育下的,聽了太多這樣的話:
“別老找客觀原因,多找找主觀原因。”
客觀是改變不了的,主觀是可以改變的,所以,就該是自己的錯?
“如果出現問題,首先要想想自己錯在哪里,有哪些可以改進的。”
總這么改進,怎么也不見你完美呢?
經常在朋友圈看到:
“也許是我不夠聰明……也許是我還不夠成熟……也許是我還沒學會……”
越是不自信的人越容易自我反省,而自我反省的結果卻是更挫敗,想太多,對于不夠自信的人來說,其實就是反省太多,自我否定太多,簡直要命。“吾日三省吾身”,在我看來,簡直是糟粕,明明就該每天被鏡子里的自己帥醒美醒啊。
這世上活著的悲傷已經夠多了,早上起不來,晚上睡不著,上班遇上大堵車,下班趕不上末班車,商場只逛不買被salesmiss嫌棄,工作累成狗老板還暗示你不夠賣力,喜歡的人不喜歡我,看得上的都是“別人家”的,茍且天天滿格,找不著北的遠方和詩歌……你說,如此絕處逢生的big奇跡,如此冥頑不靈的生命力,你怎么忍心不喜歡你自己!你怎么忍心再打擊自己!
“還好了,沒你說的那么好啦,其實我寫的很爛啦,有太多太多人比我寫得好,還有很多很多要學習啦。”
對啊,世人億億萬,比你寫得好的當然多了去了,可,你自己就是好的啊,不是比別人的好,是你自帶的,是你唯一的,是你的。
自我反省到極致的人,是對這種自我反省的自己都開始討厭了。
“這性格,我自己都不喜歡,困擾自己很久了,不知道怎么丟掉它。”
你自己都不喜歡自己還能指望什么呢?
這世上最重要的事,就是喜歡自己啊。
好的道理就是這么簡單。
上次和同事打uber,車上說起一些事,司機大叔聽不下去了:
“我行不行,不是你說了算的,我說我自己行就行,干嘛需要你來證明?大不了試了不行再學啊,下次不就會了?你們啊,都是有知識有文憑的人,有什么不會的呢。就是太沒自信!”
不得不說,大叔一席話勝讀十八年書。
如果你身邊有這樣的朋友,沒別的,夸她,往死里夸。作為一個自我找缺點的小能手,她活著的意義就是證明自己沒有自己想的那么差。
前幾日因為聽了幾句不那么“好聽”的話,我呀,就像那句話說的:“像個泄了氣的皮球”,“像只斗敗了的公雞”——簡直都不能形容我的頹廢,因為我明明就哭鼻子了,整天跟被雷劈了似的。
然后吧,和w先生發了點牢騷——幾乎滿滿都是自我反省啊,一定是我做得不夠好,一定是我……重度自省癥患者對任何小小的打擊都反應過度,起于舉一反三,止于“一無是處”,仿佛如此自裁才能配得上別人的評價。
以前,w先生基本是這樣的:
五分鐘過去了,沒回音。
半小時過去了,沒回音。
沒回音
繼續沒回音
半天過去了:
“別想太多。”
聊天結束。
自從上次“離婚”事件之后,w先生畫風大變,簡直我都快認不出來了。
所以這次是這樣的。
至于你呢,一點都沒變,還是你啊。
從明天起,關愛“重度自省癥”患者,這世界將變得更美好。
當然,最重要的是,你得愛自己。
真正的愛自己,是接受不夠完美的自己。
就像你們已經看到的,我換了頭像,用了自己的照片,人生頭一次。
你覺得不好看?
沒關系啊,反正你說了我也不信。
許久前,有朋友送我八字箴言:
關你p事,關我p事
共勉。
作者:阿夕。一只不說話的蟬,心事不語,知了天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