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太原的第二日,按照導游的提示,一早就趕到指定地點集合,出發前往喬家大院和平遙古城。
著名建筑專家鄭孝燮曾說“北京有故宮,西安有兵馬俑,祁縣有民宅千處。”在祁縣民居中,喬家大院是最有名的一個。它隱居在喬家堡村,我之前在網上百度了一下,知道它又叫“在中堂”,是一處極具北方傳統民居建筑風格的老宅子。旅游車漸漸接近大院時,遠遠一望,瞬間便有驚艷之感,因為是首次見到這樣的大宅子,所以只瞧上一眼,便開始感慨這喬家的氣派和富裕。不過,等改天我再去王家大院后,才發現,在山西這些老宅院中,喬家的確不算大,也許是因為那部名為《喬家大院》的電視劇和張藝謀拍的《大紅燈籠高高掛》,才讓它的名氣更大些罷了。
導游帶著我們進入這座城堡式的建筑群,真是讓人眼前一亮,六個大院、20個小院、300多間房屋,更樓、眺閣點綴其間,氣勢之宏偉,必得親眼見到才能懂得。無論是大門對面磚雕百壽圖照壁還是與大門遙遙相對的甬道盡頭的祖先祠堂,都不僅可以看出主人家的富足,更能感受到綿延其中的家風。而那種家風,沒有一絲土豪的作派,是浸潤著傳統文化的內斂和沉穩。相信也正是這樣的家風,才使得喬家經過幾代人的努力,達到了人丁興旺、家財萬貫的輝煌吧!
我順著甬道,穿行在院落之間,磚雕、木刻、彩繪,隨處可見。每個院子都布局嚴謹、建筑考究,規范中不乏變化,古樸中愈顯卓越,既有整體美感,又有局部特色,就連房頂上的140多個煙囪都各不相同。導游介紹說,僅門的結構,就有硬山單檐磚砌門樓、半出檐門、石雕側跨門、一斗三升十一踩雙翹儀門等;窗子的格式,則有仿明酸枝欞丹窗、通天夾扇菱花窗、柵條窗、雕花窗、雙啟型和懸啟型及大格窗等;房頂則有歇山頂、硬山頂、懸山頂、卷棚頂、平房頂等等……我雖然聽著這些建筑術語一頭霧水,但眼見那些屋頂平的、低的、高的、凸的、無脊的、有脊的、上翹的、垂弧的……真是讓人賞心悅目,回味無窮。這些雕梁畫棟、斗拱飛檐,充分展現了古代建筑師們的高超技藝,無論臺階還是那一根普普通通的柱子,都處處透著主人家的用心,暗含著某種吉祥而美好的寓意。比如從進正院門到正房,需要連登三次臺階,寓示著“連升三級”和“平步青云”的吉祥之意;再比如土地祠上額的四個磚雕獅子和一柄如意,隱喻著“四時如意”;祠壁上的梧桐、松樹以及六對鹿合在一起,喻意為“六合通順”。所以一路走來,諸如喜鵲登枝那樣的圖案讓人想想都覺得美好。據說,這處院落雖然經過幾代人的擴建和增修,但始終沒有違背最初的構思,所以整個院落風格一致、渾然一體;據說,專家們曾把喬家大院稱為北方民居建筑史上一顆璀璨的明珠。這顆明珠,經過時光的洗禮,多了份滄桑的韻味,很合我這種人的胃口。
在蒙蒙細雨中逛完了每個院落,便在喬家后花園的假山流水旁小坐了片刻。很多年以前,那些喬家子孫們也許就坐在我今天休息的這個地方,賞月品茶,或者悠閑地規劃著家族的未來?月色下、斜陽里,這處宅子都一定美得讓他們自豪,也讓他們愿意用一生去守護吧?
而如我一樣的過客,路過那里,帶走的除了紀念品,還有一種家族的情懷,一種關于文化的感觸。
出了喬家后花園,有一條長長的售賣紀念品的小街。最多的便是山西手工陳醋,以至于整條街都彌漫著濃濃的陳醋味兒。這也許就是山西的味道吧!
山西,一直是我夢想的旅行目的地,有人說,我向往山西是因為喜歡吃醋,錯了!我向往山西,是因為當年有一個朋友告訴我,山西平遙古城很契合我的性情。那時,我還沒有經歷什么滄桑,沒有現在這樣的心境,但好奇心比現在要濃。所以,當我懷著現在這份心情來到山西時,雖然還沒到平遙,我已經發現,山西的確適合我。
接下來,我便要去平遙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