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三國時期是一個風云變幻人才輩出的時代,文壇亦是如此。當時有那么三個飽學之士,他們才思敏捷,出口成章、妙筆生花,在當時的文壇也算得上能夠獨當一面的響當當的人物。在封建時代文政不分家,俗話說“學成文武藝,貨與帝王家”,這三個人也是統治階級積極爭取拉攏的對象。神馬政協委員、朝廷顧問等職位對他們是虛位以待。他們三人本來可以在朝廷拿著高俸祿幫上層做些走走過場裝點門面的事情,然后把主要精力放在自己喜愛的專業學術上,甚至可以弄一個文學草蜢組合搞搞新意思。這是多少人羨慕都羨慕不來的呀,可是這三兄弟偏偏不作死就不會死,不走尋常路,結果都被一個人送到鬼門關去給閻王報到去了。這三兄弟就是赫赫有名的孔融、禰衡與楊修,送他們去鬼門關的更有名,叫曹操。
二
我們按年齡長幼順序給這三人做一個簡單的介紹。大家一起拍巴巴掌,首先歡迎老大哥孔融登場。說起孔融,小時候就已經是童星了。孔融讓梨的故事那是家喻戶曉,說起隔壁家的孩子,孔融排行第一呀?!度纸洝防锩娑加小叭谒臍q,能讓梨”之語。孔融長大了也還是不錯,為人剛直有義氣,進賢好士。最主要的是自己很有才氣,寫了很多文學作品,江湖人稱“建安七子”。這哥兒們也有缺點,就是說話偏激,又喜歡冷嘲熱諷。他很看不慣曹操,經常拿領導曹操開涮。曹操滅了袁紹,把袁紹的兒媳婦甑姑娘賜給了曹丕,孔融就揶揄曹操說:“即周武王伐紂以妲己賜周公”。曹操搞禁酒,他嘲笑;曹操征烏桓,他也嘲笑;曹操奉行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方針,他要反其道而行之上書《宜準古王畿之制》唱反調,最后終于被曹操處死并株連全家。
接著我們再拍巴巴掌歡迎禰衡出場。這位老兄也很有才,最厲害的是提筆成章,文思說來就來。黃祖的兒子黃射讓他以一只鸚鵡現場做賦,禰衡一氣呵成,而且文采上層。不過這哥們兒脾氣大,看很多人都不順眼,覺得老子天下第一。孔融罵曹操那是冷嘲熱諷式的挖苦,有點像魯迅,而禰兄是對曹操直接開罵,罵的全部是干貨,就差問候曹操爸媽了,還好禰兄畢竟是個文化人,文化人罵人不問候對方爸媽,但也要搞點行為藝術表示特立獨行。禰兄就是脫光了自己的衣服褲子,裸露著全身罵曹操。曹操沒有像殺孔融那樣直接殺他,而是把他送給別人借刀殺人。曹操先送劉表,禰衡到了劉表的地盤開始罵劉表。劉表忍了又忍,轉送這個惹不起的祖宗去黃祖那里供起,禰衡到了黃祖的地盤又開始罵黃祖,黃祖直接讓他腦袋搬了家。我每次讀《三國演義》讀到這一段時,我真心懷疑禰衡有狂躁癥或者有些精神問題,再或者一直想尋死但自己又下不去手,借別人的手的殺自己。我對他的定義就是:三國第一噴子,整個三國時期前無古人后無來者。
最后拍巴巴掌歡迎楊修上場。說到楊修的故事那就太多了,小時候讀書學古文都學過,這里就不再累述。總之就是這哥們超級聰明,曹操沒想到的,他想到了;曹操能想到的,他提前想到了;曹操想到了但想裝逼的,他揭穿了;曹操自己家里立誰當世子的事情他也參與了,當然最后也被曹操隨便找了一個借口殺了。
三
通過閱讀這三人用鮮血演繹的人生表演,我有些感悟與大家分享下:
1.做人不能恃才傲物,不能毒舌他人。這是一種低情商、負能量的表現,甚至是人品上有問題。就那禰衡來說,他說自己“天文地理,無一不通;三教九流,無所不曉;上可以致君為堯、舜,下可以配德于孔、顏”。禰衡這才能是真是假我們權且不管,反正你沒有殺人放火,作奸犯科,是騾子是馬以后拉出來溜溜就知道了。但你不能貶低人家抬高自己,更不能對別別人進行人身攻擊。他說曹操的手下“荀彧可使吊喪問疾,荀攸可使看墳守墓,程昱可使關門閉戶,郭嘉可使白詞念賦,張遼可使擊鼓鳴金,許褚可使牧牛放馬,樂進可使取狀讀招,李典可使傳書送檄,呂虔可使磨刀鑄劍,滿寵可使飲酒食糟,于禁可使負版筑墻,徐晃可使屠豬殺狗;夏侯惇稱為完體將軍,曹子孝呼為要錢太守。其余皆是衣架、飯囊、酒桶、肉袋耳!”臥槽,這些人都沒和你共事過,甚至都沒說過一句話,也沒有問候過你父母,也沒欠你錢不還,更沒有潛規則你,你罵人家干嘛?你說在曹操這個企業干下去,我們權且理解為你不適合曹操的領導風格及企業文化,但你到劉表和黃祖那里都融不進去,這就不能拉不出屎怪地球引力了。我估計禰衡到了閻王殿,都還在罵那些他認為像豬一樣的隊友。整個天下就他一人有才有德有能。
2.聰明不等于智慧。聰明像把沒有劍套的利劍,劍刃永遠露在外面,生怕別人不知道你有寶劍。這樣的利劍是既能傷敵也能傷己,關鍵在于駕馭能力。而智慧像水,有時可以涓涓細流,有時可以洶涌澎湃;有時可以流于地表,有時卻深藏地下;有時可以在低處靜待,有時可以在高處蓄勢;在不同容器跟隨不同容器的形狀,在不同溫度呈現不同溫度時的狀態;這就是像水一樣的智慧。孔融很聰明,但沒有智慧。你想拯救漢室,難道就不能像水一樣和曹操過招嗎?難道只有嬉笑怒罵才有性格,難道只有犯言直諫才是忠臣,難道最后身首異處才是報國嗎?做大事者必須懂得忍辱負重,做大事者不達最后目標絕不輕言生死。司馬遷能忍辱,才會有《史記》,鳩摩羅什能忍辱,才能繼續表法和譯經,陳平能忍辱,最后才能扳倒呂氏重扶劉氏江山??兹谥貍€人而輕社稷,重逞一時意氣而輕言生死,小忠而大愚也!
3.秀才造反三年不成,溫良恭儉讓是干不成革命的。楊修才華橫溢,談經論道沒有問題,但你喊他做些實實在在的政務就不行了。所以有才華并不一定有才干,有想法并不一定有能力去實施。你看看楊修是曹植的重要參謀之一,但最后參謀得曹植要做七步詩保命。而你看看人家曹丕的參謀是那些,都是司馬懿等實操派??兹谝脖葪钚藓貌坏侥膬喝ィ貍€北海城紙上談兵,連袁譚這樣的貨色都抵擋不住,最后城陷且妻兒被擄。至于那個禰衡,從頭到尾除了到處噴人以外,你根本找不到他干了哪些經世濟民之事。你噴人也要有魯迅的水平和噴后的效果呀。書生誤國,空談誤國,就是此理!
4.人以類聚,物以群分,不要在自己的小圈子里面追求滿足感。禰衡看不起所有人,唯獨喜歡孔融和楊修,他經常說:“大兒孔文舉,小兒楊德祖。其余的人平平庸庸,不值得提。”所以我開篇就說這三人意氣相投,可以搞一個文學草蜢組合。這樣的小圈子,因為價值觀與脾氣對口走在一起,可以酒逢知己千杯少,可以暢所欲言秉燭夜談。但同時也少了價值觀、政治觀的差異化,天空少了顏色,耳邊少了聲音。小圈子之間可以互相吹捧讓人尋找精神的安逸和寄托,但現實更需要通過陣痛和煎熬去獲得成長。沒有在深夜痛苦的流過淚,那么只能等待著在白天去流血了。
四
對于這三兄弟不作死就不會死的人生,我最后用楊修的話做一句總結:“食之無肉,棄之有味”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