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上周時間看完了這本書的前五章,主要闡述了與無條件養育相對應的有條件養育的特點和弊端。愛的給予和撤回,過度管制,懲罰的傷害以及把孩子逼向成功都屬于有條件養育。有條件養育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愛是有條件的,要么是行為良好,要么是取得成就,家長對于孩子的愛是出于他們做了什么,而非他們是誰。愛成為一種被拿來交換的東西,人際關系是建立在互換基礎上,而不是建立在關心之上。未來他們將自己與配偶的關系也會視為互換關系,對付出和回報斤斤計較,婚姻關系滿意度就會較低。年幼時感覺自己只有在不辜負家長期望時才會得到愛的人,作為成人時自我價值感也會頗低。
? ? ? ?愛的給予和撤回,比較形象的比喻是胡蘿卜和大棒,愛的撤回容易造成孩子自卑,更容易陷入抑郁,道德感較差,而獎勵則會破壞孩子的內在動機,讓他們徹底失去耐性和興趣,不愛冒險。影響他們的自我評價。
? ? ? ?過度管制其實是一種對于縱容的恐懼,缺乏對孩子的信任,這樣的作用下有的孩子變得極度順從,而另一部分孩子則變得極度反抗。獲得孩子的順從,卻以其個性自由的缺失為代價,失去自信。極度反抗的孩子則感受到受約束和受控制,所以公然排斥成年人意圖培養的社會性品質,自我認同感很不穩定。
? ? ? ? 懲罰作為一種意欲根除孩子目標行為的手段從長遠意義來看毫無效用,會讓孩子變得更具攻擊性,孩子學會了用傷害的方式來對待比自己弱小的人。削弱了孩子的同情心和公益心。威脅使用懲罰傳遞的是一種不信任,自然后果也是一種懲罰,讓孩子產生雙重失望感。
? ? ? ?逼向成功是目前很多家長在使用的,然而鮮有家長具備勇氣和獨立性,做到更關心孩子的幸福,而非孩子的成功。可預知的后果包括不合群,好斗,妒忌,和輕視,自我評價建立在成功與否之上,難以承受失敗的打擊。這種優秀的壓力,成為很多孩子生命中不可承受之重。
? ? ? ? 有條件養育所帶來的結果都是讓孩子的心距離父母越來越遠,甚至與父母的養育目標背道而馳,很多時候我們都在批評孩子不乖不聽話,而鮮少去思考,造成這種南轅北轍結果的,到底是孩子本性使然,還是我們的教育方式的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