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1-21運營的故事
回顧過去的幾年,諾基亞、摩托羅拉、三星等一大批大公司的隕落的隕落,蘋果、小米的崛起,360和百度、獵豹的掐架,移動互聯網悄無聲息改變我們的生活習慣,還有現在正熱的人工智能(AI)和虛擬現實(VR)趨勢的到來,互聯網猶如狂卷的波浪,一波一波把前浪拍死在沙灘上···
???
這本書的李善友很有特色,中歐國際工商學院學生VS教授,把酷6網做到上市的企業家。寫的兩本書都有看,數據很充實,論述很有洞見,看書比聽他的演講簡直舒服得多。相比較于周鴻祎和黎萬強的互聯網思維,李善友這套書的層次真的高了好幾個層次。
???
【1】這本書主要講的問題
1、互聯網思維的理論基礎。站在時代和技術的前沿,破除大公司窘境,進行破壞性創新。
2、從互聯網大戰透視小公司如何打敗大公司--不正面交鋒,而是做不同。
3、工商管理的窘境。現有的利潤流、KPI下,大公司存在“遮蔽效應”。
4、從工業思維到互聯網思維。站在時代的風口上,把握時代的步伐。
???
【2】第一部分:顛覆式創新
1 . ?任何一個價值網都存在失效的邊界。
在時間軸上,計算機的發展經歷了大型計算機(IBM)---數字設備公司(DEC)---臺式電腦(IBM、Apple)---便攜式電腦(HP、Dell、Lenovo)---手持設備(Apple、小米),當他們處在各自的價值網里,不會關注和進入正在興起但是小份額的“下一代產品”,直到不知不覺中被其顛覆,他們的時代就被刷新了。在同一個邏輯體系內,領先企業總是能贏,因為資源壟斷等,但是在這個體系之外,大公司常輸給新興企業。所以對于小企業來說,千萬不要在大公司的邏輯體系下跟它競爭。
2、大公司的黑洞:破壞性創新
破壞性創新象限圖
主流市場
新興市場
成熟產品\技術
Q1大公司的邏輯
持續性技術Q2
新興產品\技術
Q3
Q4小公司的邏輯
破壞性創新
把成熟的產品和技術賣給主流客戶,是第一象限;把新產品和新技術賣給一個新興市場,是第四象限。
持續性技術有兩個特征:第一,持續改善產品性能,客戶需要什么產品就給什么產品,而且越做越好;第二,技術進步的速度一定會超過市場的需求。
破壞性創新有兩個特征:第一,一方面降低原有的性能指標,不求改善和提高原有的主流性能特征,另一方面進入新的性能改曲線;第二,這個新的性能改善曲線通常更方便、更簡單、更便宜、更小、更容易操作,作為破壞性創新的通路。
破壞性創新成功率很低,但是一旦成功,很有前景。試想指數增長,只要能熬過那個關鍵的拐點。在羅振宇《時間的朋友》跨年演講上,滴滴打車的程維說在瘋狂補貼大戰時,滴滴有一晚上錢花光了,司機提不出錢來,于是司機紛紛提款,認為這個公司要垮,于是程維團隊連夜借了1000W補窟窿,好在擺脫了這個困境,成為他很難忘的一個公司成長的節點。
???
【3】第二部分:小公司如何打敗大公司
1.從第四象限逆襲:與其更好,不如不同。
雷軍:不要用戰術的勤奮隱藏戰略的懶惰。搜狗VS百度搜索:沒有醫療廣告,支持微信公眾號和文章的搜索。避開雷點,另辟蹊徑。
2.產品破壞性創新
破壞性創新的兩條路徑:不同產品+不同市場 。大公司做的產品通常問題是“繁”,對于大公司來說,技術一定越來越高級,產品一定越來越復雜,客戶必然越來越高端,定位必然越來越高大上。這就是一個不可擺脫的“勢”。那么小公司要做的,就是“簡”,產品致簡+成本致簡,實現另一個價值網。
3.怎做到致簡?
產品致簡:從麻煩到訪便,從復雜到簡潔。參考喬布斯《瘋狂的簡潔》,在設計IPod之初,喬布斯對操作的態度是:如果找一首歌或者使用某種功能的按鍵超過3次,就會很生氣,甚至要求IPod不能有開關鍵。Apple到目前依舊遵循這個原則。
成本致簡:從貴到便宜,從收費到免費。小米模式的成本結構:零庫存+零渠道費+零營銷費。意味著毛利率為零。通過這個降維路線小米怎么實現盈利:賣軟件! 要想毛利率為零,必須有二次打擊的能力。要想有免費模式,必須要有延伸的價值鏈,否則是不能生存的。
符合人性:貪、嗔、癡。你滿足了人性的弱點,其實就是抓住了巨大的商機。微信支付、支付寶付款,小米將整個智能手機價格拉低靠MIUI和其他生態網盈利,就是于此。
市場破壞性創新:“低端市場顛覆性策略”和“跨界打劫”。“低端市場顛覆性策略”經典案例:小型鋼廠逐漸侵蝕大型鋼廠的產品外包,不斷突破技術門檻,不斷升級,最終淘汰大型鋼廠。“跨界打劫”經典案例:ARM挑戰英特爾,在移動設備中比的不是CPU,而是低耗能,于是在價值網中獲得了移動設備的機會。
不對稱競爭:非主流競爭。低質量、高風險、低利潤率】小市場、非證實等特征讓未來一些小公司有機會。從邊緣切入!案例:獵豹VS360,360做安全衛士金山做殺毒,360做PC獵豹做移動,360做國內獵豹做海外并最終不斷從邊緣切入而上市。
工業時代:以體系促單品;互聯網時代:以單品帶體系。典型:小米公司。
???
【4】第三部分:工商管理的窘境
1.遮蔽效應
合理性遮蔽原則:內部邏輯自洽,自身無法突破。當你專注于利潤和KPI的時候,你怎么會想到免費模式?
2.大公司如何逃離窘境
承認并突破窘境。
自我革命。亞馬遜:在亞馬遜商城紙板書占據主流時推出電子書Kindle。
獨立機構。IBM:大型機時代時,在遠離總部的佛羅里達州成立一家獨立機構來做臺式機,使IBM個人電腦取得成功。金山:獨立小米,分出30%股放手管理層去干。
內部賽馬。騰訊:QQVS微信
???
【5】從工業思維到互聯網思維
工業思維:諾基亞--功能機、電信網、功能為王。
互聯網思維:iPhone -- 智能機 、互聯網、情感為王。
???
【6】Ending
技術進步的步伐,一定會超過市場需求的速度,而一旦性能過度供給,產品性能就會發生演變。
版權聲明:本文為原創,歡迎閱讀和轉發,轉載請聯系本公眾號:運營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