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際交往的敏感期,是兒童成長和發(fā)展過程中一個很重要的需求。我們生活在關系中,我們的各種問題就是關系導致的,所以這個敏感期的發(fā)展,將為兒童成人以后奠定非常重要的人際交往基礎。
當然,也正是在這個意義上,孩子的性別意識也開始明確起來。因為在此之前,男孩與女孩基本都是在一起游戲的,他們的愛好和興趣也不會有太大的區(qū)別。但在此之后,男孩和女孩的興趣便開始出現(xiàn)了分化,女孩開始迷戀上過家家和洋娃娃,而男孩開始迷戀上小手槍、小汽車以及一切帶有冒險性的活動,因此,這一階段,孩子的友誼都是在同性伙伴之間發(fā)展起來的。
第一類
兒童的人際關系很好,人緣不錯,常常表現(xiàn)出友好、積極的交往行為
第二類
孩子在班級里的人際關系很差,在交往中常常采用不友好的交往方式
第三類
兒童的名字大家很少提到,他們既不受歡迎,也不受排斥,他們是被忽略的一群,為大多數(shù)的同伴所忽視和冷落,就叫作“受忽略兒童”。
第四類
還有一類是一般型兒童。小伙伴們有的喜歡他們,有的不喜歡他們,既沒有受到特別喜愛、接納,也沒有受到特別的忽視和拒絕,他們在同伴中的地位一般。
父母要多創(chuàng)造環(huán)境,一步一步地引導孩子善于與小伙伴交往,可嘗試如下的做法:
(1)請同事、鄰居家的小朋友來玩,家長在旁邊加以指導,教給一些常用的人際交往策略,比如請小朋友一起玩玩具,和小朋友做合作游戲,學會說“謝謝”“對不起”等。玩的時候,不要光顧自己高興,也要照顧同伴的情緒,大家都要玩得開心才好。
(2)多帶孩子到人多的地方,鼓勵、指導孩子多和其他陌生的小朋友打交道、向叔叔阿姨主動問好。
如果可能的話,每天讓孩子和班上住得比較近的小朋友一起結(jié)伴同行,一起上幼兒園,一起回家。在路上,與小伙伴聊聊天、交換玩具書籍等等。父母接送孩子的時候,也應盡量創(chuàng)造這種機會。
每天去幼兒園之前,鼓勵孩子多交朋友,回家之后,再詢問孩子有沒有進展。剛開始的時候,可以幫孩子出點主意,孩子每交到一個新朋友,家長也要表示由衷的高興。
(3)小朋友來訪,家長一定要表示歡迎,不要怕孩子們把家里搞得天翻地覆。
這里要特別提醒的有兩點:一是家長對孩子的教育要適當。人際關系不能完全依賴于技巧,要能對別人的心理狀態(tài)有正確的體察。有的孩子完全以自我為中心,比較霸道,不考慮別人的需要和情緒,玩游戲的時候常常不遵守規(guī)則,久而久之,就會變得不受歡迎了。
交換是孩子人際關系的開端
具體來講,父母應該如何對待孩子在人際關系敏感期表現(xiàn)出來的那些交換行為呢?
1.不要以大人的成見看待孩子的交換行為
2.告訴孩子交換后不后悔
3.鼓勵孩子交換和贈送
那么,家長應該如何對待孩子在交往中產(chǎn)生的矛盾,才能幫助他們順利地度過人際關系敏感期呢?
一般來講,家長不應該過多地參與到孩子的人際交往中,因為這常常會打亂孩子對人際關系的自然探索。但當孩子遇到自己解決不了的交往問題時,家長就可以及時的為他們提供幫助了。例如當孩子常常因為自己被別人欺負而傷心時,家長可以為他提出這樣的建議:用食物向?qū)Ψ奖磉_好感,化“敵”為友。這一年齡段的孩子都是非常簡單、純真的,食物對于他們有很大的吸引力。當然,家長除了建議孩子送別的小朋友零食之外,還可以建議孩子與別的小朋友一起玩玩具、做游戲等,這些都是促使孩子與別的小朋友關系融洽的好方法。
當然,在孩子遇到交往難題時,除了給孩子提建議,家長還要想辦法給予孩子精神上的支持,使孩子充滿信心地去處理交往上的難題。
當孩子受到別的小朋友的威脅和欺負,也許剛開始時他們會感覺害怕和不知所措,但如果得到家長精神上的支持,他們就會覺得自己很強大,在這種情況下,孩子一般都會知道如何去面對這些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