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
四歲半的吉吉最近出現了人際關系的敏感期。
四歲半的吉吉每天會從家里帶一些食品和玩具去學校,每天一進校門看見幾個孩子,他就攤開自己的食品說:“跟我玩嗎?”旁邊的孩子說:“跟呢!”他說:“隨便拿吧!”一會兒工夫所有的食品都被“瓜分”完畢。之后他和朋友頭對頭地玩沙或追逐,顯得愉快又滿足。
一段時間后,吉吉和他媽媽說:“沒人跟我玩!”
之后吉吉還想通過交換玩具來發展自己的人際關系。吉吉每天都用自己的書包把玩具背到學校,晚上幾乎所剩無幾。回到家后,吉吉就會對媽媽說:“看,這是我交換的。”說著就在媽媽面前示范玩具的幾種玩法。
但有幾次吉吉和媽媽抱怨說自己被騙了,因為他沒看清楚玩具的好壞就盲目地交換了,之后他想將自己玩具要回來或再次交換回來。在這個過程中他經歷了各種復雜的感受:交換后后悔時的難過,交換成功時的喜悅,渴求交換時的焦慮,等等。
經過一年多的交往,,現在吉吉開始用自己的個人能力和魅力來結交朋友了,也開始思考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比如他對交換有了全新的理解,他說:“交換就得公平,就是好的交換好的,壞的交換壞的。要是好的交換了壞的就不公平了,我以前就被騙了好幾次。”
有一天吉吉對媽媽說:“有時我有玩具,朋友也不和我玩,因為他們和其他人玩,我就得等,等他和別人玩完再和他玩。”聽完這些話吉吉的媽媽覺得特別感動,孩子就得自己交往,自己積累,自己整合,這樣他們才能真真切切地建構屬于自己的人際關系。
出現時間:4歲~5歲
在人際關系的敏感期,每一個孩子都渴望與同伴進行交往,但是并不是每個一孩子都能和同伴愉快相處,人際交往的技能也并非與生俱來,而是需要不斷地培養和鍛煉,因此,爸爸媽媽們要不斷引導孩子的交往能力。
敏感期建議
首先,在平時的日常生活中,要多帶孩子和小朋友一起玩耍,主動和別人打招呼,可以多邀請鄰居、朋友、同事、親友家的孩子來家里做客,從小培養孩子與人交往的興趣;
其次,對待孩子以物易物的行為,不要用成人的價值觀去判斷值不值,也不必在意“吃虧”或是“占便宜”,因為你的評價會讓孩子覺得自己弱小,自我意識不能自由發展,一個時刻擔心會不會被騙,總是計算值不值的孩子,怎么會敞開心扉去與他人交際呢?
再次,告訴孩子要信守承諾。有時候孩子交換禮物后會后悔,想把原來屬于自己的東西要回來,這個時候,要讓孩子明白一旦交換,就不能反悔,要兌現自己的承諾,否則會失去朋友。
最后,家長不需要過多的主動介入到孩子們交往過程中,只需要在孩子受到挫折時給出建議就好,比如孩子受到欺負了感到傷心時,可以建議孩子用食物向對方表達好感,化“敵”為友;當孩子受到威脅和欺負時,在精神上給與孩子支持,如果孩子內心的自我形象足夠強大,外在表現就會自信,也能更順利地度過人際關系敏感期。
-End-
添加小勇助手“yydyong2019”、關注公眾號“小勇兒童安全平臺”,每周領取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