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的言論和論著都無法解決現實的具體問題,因為理論是定論,是抽象的,而現實不是這樣的。
?家長問Ellen:我家孩子一直很乖巧,我們親子關系一直很好,但是孩子突然進入了青春期,情緒起伏很大,有的時候發脾氣,孩子自己也無法控制,會抱著我哭,我好難受,給我推薦一點書吧。
Ellen是什么性格?一點就著,孩子的事,家長的事總是第一。
于是真的開始搜解決方案,文章,心理學家的理論和文章。
但是——都不滿意。
不論是網絡公眾號文章,還是心理學名師的說的話,都不符合這個家庭的現狀。
網文的歸因和專家的歸因都是:家庭的問題,家長的心態問題。
?但是,原因和現實都不是這樣的。
Ellen知道自己的學生和學生家長的真實情況,他們都很好,很nice,從來沒有拿成績和學習當成頭等大事,家庭里沒有額外給孩子壓力,學校也很好,更沒有不好的教育觀,家長和老師面對孩子沒有不當的處理方式。
一切都正常,怎么能把“這口鍋”直接給家長背呢,孩子的表現都是家長和家庭的原因,把事情簡單化了,而且冤枉了無辜的善良友好的家長。
這樣的孩子和家庭,Ellen遇見了不止一個。
X奶奶說,這個孩子最近一段時間都是這樣,孩子爺爺說他——變tai ,
再平常的一句話,孩子就是聽不進去,比如“吃飯了”
就這么一句話,孩子竟然覺得不對,我們現在說什么都不對,不說也不對,說了也不對,叫孩子吃飯,孩子就是不吃飯,但是過了一定時間,自己餓了,然后自己去吃兩碗飯。
上課也很明顯,原來很活潑積極的孩子,突然就完全不開口了,而且很容易生氣,敏感,暴躁,委屈,覺得自己很憋屈,Ellen讓孩子哭
“難受你就哭吧,說說你的委屈吧”
結果孩子說出來的話,我們任何一個正常人都很難理解
那么高大的孩子竟然指著課本說“昨天Y應該讀這句的,結果他讀了我要讀的句子。還有**也針對我。”
Ellen是老師,我還看不清事實嗎,根本沒有任何人針對他,只他自己幻想出來的事情,但是不能這樣說。
你怎么也不會相信,孩子會把這樣的事情裝著心里很久,還覺得委屈,難受,甚至郁悶,流淚。
而進入青春期的孩子到底多大?
青春期的敏感,暴躁,叛逆來得越來越早,我們不知道原因是什么,但是現實卻是如此,原來中學生到初三也許會有這樣的表現,但是現在小學生和初一的學生已經有這樣的表現了。
整個家庭都進入“緊張”的寸草不生的狀態,怎么辦?
Ellen想告訴大家——
唯一的辦法:平靜的面對孩子,不要妥協,不要驕縱,不要過度卷入爭執,這個時期會過去,不是家庭的錯,不是父母的錯,不是孩子的錯,不要責怪誰,不要自責。
而一定不要做的事情,Ellen希望叮囑您:
1 不要和孩子理論,因為他們的敏感勁一起來,說理無法控制,那些看起來根本就說不清的事情,永遠無法說清楚,比如一個英語句子誰讀的事情,哪有絕對的對錯,又哪里值得日思夜想,還能痛哭流淚,這些我們不要覺得奇怪,不要議論孩子,平靜的面對孩子,接受孩子。
2 不要一切依著孩子,這個階段的孩子本來就在小胡同里思想不斷打轉,而且特別容易非黑即白,不要卷入任何這樣的爭論中,沒有必要。
3 給予孩子安全感,關注孩子,但是不要過度關注。
是讓孩子影響你,還是用你的平靜,家庭的能量,老師的能量去影響孩子,我們一定要有定力,萬萬不要陷入其中。
完全被孩子的情緒起伏波動牽著走的話,家庭就沒有安寧了,班級也沒有安寧了,這樣,孩子也會越陷越深。
有的高中生仍然在深陷其中,Ellen和高中生也聊了這個事情。
“你的同學里,有沒有進入青春期的,特別敏感——”
“有啊,我的朋友會在電話里破口大罵自己的父母,但是T一這么做,我就把電話放遠,等T發泄——”
你看見了,這個高情商的高中生如何面對自己朋友的,不理論,不理睬,不陷入其中,正常處理,旁觀者清。
青春期的孩子,很難相處,他們會覺得自己特別孤獨,憋屈,委屈,容易爆發情緒,會哭,會生氣吵架和沉默,以及對小事情上的是非極其敏感,雖然不一定每個孩子都會經歷這些。
如果你遇見了這的情況,不論您是家長,還是老師,記得:平常心。
平常心,平常心,平常心。
不要激化孩子,孩子的內心本來就有巨大激蕩,他們需要平和的環境和平靜的對待。
還有哪些做法,對青春期的孩子有好處?
素描,非黑即白,沒有什么比這個色彩更好了吧。
大自然,大自然的治愈能力遠遠大于我們的想象,因為我們距離大自然越來越遠了。
人際交往,有朋友的孩子,有更多人生的支點,朋友的同輩影響力一直不容忽視。
時間是解藥,陪伴是良方,平靜是秘訣。
祝福每個青春期的孩子少點痛苦,每個遇見這些孩子的大人都要學會如何和他們相處,他們會長大,不要和他們過度計較,原則永遠不要動,做錯了的事情需要付出代價和承擔后果,不能為所欲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