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青山若夫
-1-
五月,小滿。
初夏的雨水夾雜著悶雷淅淅瀝瀝地下著,陰沉的氛圍籠罩著萬壽村。夜色襲來,萬壽村的燈火淹沒在雨水之中,連狗吠聲都潛進了夜的深處。
福生從萬里之外的江浙趕回,他抱著血肉模糊,身體冰涼的孩子,一陣陣寒涼從后背傳來,這個五月,格外的冷。
福生的孩子叫石頭,十年前他來到這個家庭時,曾為這個小家帶來了無盡的歡喜。年逾花甲的祖父母、老來得子的福生夫婦天天圍著石頭轉。至于為啥叫石頭,大抵是一家人覺得這個名字命硬,好養活。
雖出身寒門,石頭打小并不缺衣少食,只要他想要的東西,一家人都會想辦法找來。爺爺奶奶對石頭更是寸步不離,貼心守護著心頭之肉。對于老人來說,孫子的到來除了是生命的延續之外,更能對鄰人說他家香火難續予以有力的反擊。
-2-
福生的家,在萬壽村算是得盡地利,前有綠水相繞,后有青山可倚,又因村村通工程的實施,一條玉帶剛好經過福生家前,將村莊帶向了遠方。
隨著石頭的入學,物價的上漲,福生夫婦不得不離開心頭肉遠赴江浙,在鋼筋水泥間求得一點衣食,補貼家用。
初入都市的福生夫婦靠出賣體力為生,拿著最低的工資勉強立足。每當都市的夜幕降臨,勞累一天的福生夫婦歇息時,四目相對,滿是生活的艱辛。
都市的誘惑在每一個難熬的夜里襲來,姿色不錯的福生妻看見都市女人搽脂抹粉,時常感嘆同為女人為啥命途迥異。在都市里生活久了,福生妻開始嫌棄身邊這個灰頭土臉的男人。
福生雖有聽聞妻子的風言風語,老實巴交的他憑著男人的自尊心斷然回絕了工友的善意提醒,每日仍埋頭于工地之間,為萬里之遙的老小每月寄回生活費。
但是,福生不愿相信的事情終于還是來了,他的發妻在一次休假時與另一男人遠走高飛,從此音訊杳無。
-3-
正上小學的石頭還未明白留守兒童的意義,又得知母親舍他而去。從此他在學校里寡言少語,遠離同齡的小伙伴,上了年歲的老師并未注意到石頭的變化,爺爺奶奶更是不知孫兒心中所想。
石頭的心慢慢變得和萬壽村一樣寂靜,他放學后習慣坐在村口的槐樹下,癡癡地盼著遠方的父母,總希望母親能有一天出現在他面前,這樣,他就不再是那個沒媽的孩子了。
年幼的石頭,在村頭坐得久了,眼睛變得深邃起來,清澈的眼眸里裝滿了萬壽村的破敗和凄涼。
父母在家的溫暖和如今的巨大反差,他本來想和祖父祖母說出心中所有,最后都被那句“作業做完了嗎?”堵了回去。石頭變得更加孤僻,他想如果會飛該有多好,這樣就可以去尋找遠方的父母了。
那日,雨后初晴。石頭藏在青草間,影影綽綽的光亮從草的間隙投來,石頭第一次聽見了自己的心跳,他早就想逃離旁人的冷眼、逃離破敗的村落,他想飛到父母的身邊,去享受幸福。
終于,汽車的聲音近了,近了,那是起飛的聲音,那是溫暖的聲音。石頭等汽車走進,縱身一躍,急促的剎車聲回響在山谷之間,這個山村又收回了一個孤獨的靈魂。
福生得知石頭的死訊,悲痛欲絕,匆匆扔下手中所有,回到久別的鄉村。走進家門,福生的父母老淚縱橫,幾度哭得暈厥。兩位老人傷痛之余,心中自責難消,他們對自己的粗心難以原諒,也在凄冷的夜里自掛房梁。
驟雨初歇,朝陽如血。剛剛醒來的萬壽村霧氣氤氳,草木幽香,稻禾初綠,一片生機勃勃之景,只是這個美麗的鄉村又添了幾座新的墳塋。
(轉載請記得聯系作者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