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社會的上升通道,快要關閉了?!?/b>
這兩天,關于中國階層固化,底層再難逆襲的話題再一次引發了廣泛討論。
《我用了十八年,才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這篇文字想必很多人都看到過。此文剛發表時,我在讀高中。作者用自身經歷,給讀者講了一個底層屌絲,通過自身不斷努力,最終躋身中上層階級的勵志故事。感興趣的朋友可以用下搜索引擎。這篇文章,應該還在。
高中的學習生活苦悶單調,這篇文章在很長一段時間,是我堅持備戰高考的動力之一。
想想也是。父母都是農民,除了日常的吃穿用之外,我不能奢求他們再給我任何其他的資源和幫助。只能靠自己奮斗。
我不算逆襲成功的那一類人,但對自己目前的生活和狀態,也還算滿意,這是我全憑自己努力換來的結果。不后悔,不回頭。
那么,中國社會的上升通道,一旦關閉,底層逆襲的故事還會發生嗎?
接到朋友電話,知道我一直在做教育行業,詢問近況,我回復說:還湊合。
其實,最近壓力特別大,感情問題,工作問題常常搞得我很疲憊。這個年紀的朋友們身上,常見的問題,我同樣存在。
你問我累嗎,當然累了。但我累的心甘情愿。因為我知道,自己沒有依靠。
跟我通電話的朋友,是一位認識很久的好兄弟。在老家城市一家挺大的國企上班,比我小一歲,快結婚了。
電話里聊完我的近況,這位兄弟開始講自己目前的處境:工資偏低,新買了套房打算結婚后住,首付不夠,加上每月的車貸,壓力比較大。
我相信他說的都是事實。國企工作的優點就是穩定,旱澇保收。在父輩們那一代看來,這是給孩子將來,最穩妥的安排。但我這位朋友除了感到經濟壓力之外,還有另一層擔憂:失業。
其實啊,這世上,哪有什么旱澇保收,錢多事少離家近的完美工作呢?
我目前的工作,收入時高時低,很不穩定。自己工作能力還差些,怨不得任何人。我也知道,這是自己必須要付出的代價。得失并存,很多事情,從來都是這樣。
去年,國企武鋼倒閉。就在最近,華為清退三十四歲以上老員工,這條新聞也在不斷發酵。
九十年代的那波下崗潮,對一部分有能力的人而言,其實是好事。改換賽道而已,他們中的不少人,下崗后憑真本事自力更生,現在事業做的風生水起,收入水平比在國企時高了太多。更多的那一撥,屬于在國企這艘大船中那些可有可無的螺絲釘。風暴過后翻了船,連自救都不會。
這種人,不值得同情。
深夜刷朋友圈,看到朋友發的一條狀態,她晚上十點多才下班,原文如下:
“今晚勤奮加個班,發現公司地庫里最遲走的幾輛車都比我的高檔,越是比你優秀的人,還越比你努力。”
是啊,越是比你優秀的人,還越比你努力。
順手點完贊,跟她聊了兩句,問了彼此近況,都是各種忙到飛。真好,欣賞這種拼勁。
因為我們都清楚:沒有依靠,就只能靠自己。
回到本文一開始的問題。
中國社會的上升通道,一旦關閉,底層逆襲的故事還會發生嗎?
知乎上,關于這個問題的留言數成千上萬,各種長篇大論,誰也說服不了誰。
其實認真想想,何必呢?
用了十八年,不是為了躋身到所謂的中上層階級,更不是為了和任何人坐在一起喝咖啡。而是為了成為更好的自己。
只有自身變得越來越強大,任何時候都不再擔心失業,不再為了生活發愁,才有選擇和誰坐在一起喝咖啡的權利。那時候,你會是在哪個階級,這個問題早就不再重要。
但是,在我們沒有權利選擇和誰坐在一起喝咖啡的時候,挺住,就意味著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