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設計應該是“以終為始”
在《為什么“逆向”是最好的》這個章節(第14頁至16頁),作者說道,
我們的課堂、單元和課程在邏輯上應該從想要達到的學習結果導出,而不是從我們所擅長的教法、教材和活動導出。
總之,最好的設計應該是“以終為始”,從學習結果開始的逆向思考。
看到這段話,我回顧了自己的備課歷程,基本都是從輸入端開始思考教學,即這節課“我”打算講什么,怎么講,要不要用多媒體,這些都是從“我”出發,而不是首先思考“為了達到學習目標,學生需要什么。”
很多時候我們會抱怨學生不聽我們的,但其實停下來,想一想,是不是因為我們教的并不是學生“需要的”?
架構學習的優先次序
在15頁的“設計技巧”中,作者給出了5個問題,用于架構學習的優先次序:
(1)我應該如何閱讀這本書?我希望得到什么?
(2)我們將討論什么內容?我如何為這些討論作準備?
(3)我如何知道我的閱讀和討論是有效的?
(4)這些閱讀和討論最終要達到的表現性目標是什么,從而使我能在學習和做筆記的時候明確重點和優先順序?
(5)在這本書中,有哪些與其他讀物相關聯的大概念?
為避免出現傳統設計的兩個誤區,作者要求設計者在開始的時候就要詳細闡明預期結果,即學習優先次序,以及根據學習目標所要求或暗含的表現性行為來設計課程。
結合數學的教學實踐,我把18頁設計技巧中的5個問題改造如下:
(1)這道題要我們干什么?
(2)解決這類問題,通常有哪些方法?
(3)你打算從哪個條件入手?
(4)從這個條件,可以得到什么?(或者是你看到了什么模型?)
(5)從本題中,你學到了什么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