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喜歡下雨天嗎?”
“我很喜歡。”
因為,是這個我摯愛的自然現象讓我遇見了你。
六月。
快要到夏至了吧。
盛夏。酷暑。以及鋪天蓋地的雨水連綿。
蟬鳴。森林。還有充滿思念延續的十里長亭。
少年稚嫩的臉龐,忙碌不停繪畫設計的手指執筆,落于紙上的各種樣式的鞋子草稿。女子眉眼流轉著的風情,散落其身旁的啤酒罐零零落落,直立的,傾倒的。還有那與啤酒不搭調的巧克力包裝紙。
亭子里供旅人休息的椅子上。少年與女子,一人坐在一個角落,互不干擾卻又默契十足的。兩個陌生人。
這是,這個故事的開始。這是,這段感情的起端。
充滿謎團的女子以及那遙不可及滿滿隔閡的距離感。正處于青春萌動期的少年以及那夢想照進現實的無力感。
在這個即將來臨的盛夏里,這是新海誠為我們獻上的最溫暖的虹光最動聽的雨聲——《言葉之庭》。
夏至愛戀,冬季雪藏。所有的情感不過一個換季。
做為繼宮崎駿之后在動漫電影描繪情感的手法上的新秀,新海誠。從《云之彼端.約定的地方》到《秒數五厘米》再到《追逐繁星的孩子》。無一不是取得了巨大的好評與反響。以膠片方式更為接近現實的場景描繪。將天空、森林、高樓、街燈、落日、風聲、雷鳴、雨滴這些種種的場景描寫得更加的逼真,各種寫實。CG技術的純熟運用在場景上是特別顯著的。可以說,看新海誠的作品不可否認的確實是一種美的享受。大自然有多么的鬼斧神工,場景與人的情感相互呼應。看是突兀有莫名協調的鋪墊。倒敘,插入,剪切等等,畫面的流轉。所以,在《言葉之庭》中,這些場景的處理就更加純熟了。以男主角15歲的高中少年孝雄的口述以及那滴滴答答的雨幕為《言葉之庭》拉開了序曲。
‘隱約雷鳴,陰霾天空,但盼風雨來,能留你在此。’
‘隱約雷鳴,陰霾天空,即使天無雨,我亦留此地。’
我愛你,是一個不可言喻的秘密。
七月。
可能是梅雨季節了吧。
燥熱,天總是黑沉著臉。到處都是濕漉漉。時而傾盆時而溫順的雨未曾斷片。
高樓,開開合合的傘漂浮在馬路。還有那個好像內心秘密花園般存在的亭子。
少年偶爾浮游的眼光無一不是向著女子,帶來早餐一起分享,傾訴與這個明明陌生人卻又好像那么親密的女子知道自己未曾訴與任何人知曉的關于那個想要成為制鞋師夢想,那么那么小心翼翼,欲言又止。女子把少年當成了自己弟弟般存在的與其聊天,只是好像一直以來她還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心事重重,難以接近。
庭外,是稀里嘩啦,連續不斷被樹木石頭之類的阻擋物反復剪接然后重新連上,好不歡快的雨滴落。
這個夏天我才開始懂得戀愛。因著你,來自你。
《言葉之庭》獨特的亮點是在于開篇之后,神秘的女子留給了孝雄的來自《萬葉集》的答問短歌。還是那么十足的文藝范兒,還是那么滿分的小清新。很日本,很美的一部作品。新海誠延續著一貫且比起之前更加有所提高的講故事的能力。并沒有把故事夸張得牽涉到多大的范圍,就只是簡簡單單的以兩個人,孝雄以及雪野的視角分別展開中間又巧妙地匯合。孝雄有著一個父母離異的家庭以及一個疼愛自己的哥哥。孝雄喜歡也想要自己制作屬于自己的鞋子而不斷為此努力,考大專,學習,打工,賺錢。循環反復。唯一的偷懶休息也就是自己給自己的規定,在下雨天的上午逃課來到小亭這里。做自己愛的事情。雪野在這里之于孝雄也好,看客的我們也罷,都是一個秘密的象征。大概的每個人在成長的過程里或多或少的都有被比我們年長成熟的男(女)性戳中內心某個點的時刻吧。也許雪野她(他)們對于我們而言是代表了‘整個世界的秘密吧’。就好像,雪野的腳對于孝雄來講就是那整個世界的秘密。在提出以雪野的腳為模板來設計鞋子的時候。他和她的世界是靠近了的。所以,并沒有用過多的筆墨來稱述雪野的家庭成長歷程,相反是隱晦的通過手機短信電話以及反復提及的辭職之類的方式隱隱約約的告知我們她的情感糾葛她的黯然傷神以及一些和雪野有關的性子里的敏感。
“也許這就是幸福吧。"
"如果有一天,能夠走得更穩更遠了,就去見她吧。”
若是為了你的幸福,我愿意舍棄所有。包括你。
九月。
下雨的日子好像一去不返了吧。
天是晴空萬里無云。炎熱。已經好久不見的人。還好嗎。
少年恢復了正常的上下課時間也偶爾會去搬出去的哥哥那里去居住,已經沒有理由去那個庭院見那個她了。女子還是渾渾噩噩的,每天到亭子里喝酒。只是恍惚了個神發現,原來艷陽天里的庭院是如此的陌生。因為少了那個一直陪著自己的那個孩子吧。
聽慣了的滴滴答答的雨聲與轟隆隆的雷鳴后突然變成刺眼的陽光,真的不習慣。
大抵的抓住幸福其實比忍耐痛苦更需要勇氣。
那么,是不是《言葉之庭》的故事也就這么無中心沒有緣由的隨著雨天的結束而結束了?當然,這是不可能的!所有前因全部的可能都只是為了后面的敘述做陳鋪。從五月走到九月的故事。孝雄與雪野的相見都是在雨打落的日子里。所以,在雨停之后的很長一段時間,他們都沒有在遇見彼此。這時候,以學校為視角展開了的契機,就是雪野與孝雄在學校里擦身了。原來,雪野居然是自己學校的,27歲的,高中古語老師。內心敏感,脆弱。因為與自己教的班上的學生有矛盾等種種的緣由最近沒來上課。一直逃避著現實,逃避著自己。他終于可以不再對她是一無所知。他終于可以離她再近那么一點。這大概也是新海誠作品的魅力所在。總有那么一絲的豁然開朗,平淡里預留著淡淡的起伏。就好像生活。起起落落。永遠也無法預設下一秒。孝雄知道了雪野的身份后并沒有能讓他停止對雪野的那份情感。還好,感謝新海誠的溫暖。他沒有使這兩個人就這樣生生的錯過了。最后的那場傾城的暴雨,電閃雷鳴。成全了他的暗戀,也成就了她的躊躇。因為這場雨,孝雄再次在庭院里見到雪野。也因為這場雨,在雪野小小的房間里,無預警的孝雄告白了。觸不及防的。明知道彼此之間有著年齡這個不可逾越的鴻溝。他向她告白了。打破了兩個人平和的假象。因為亮出了自己最后的底牌卻明顯招到雪野不確定的拒絕的孝雄,他自以為長大了的像個‘大人’一樣的轉身瀟灑離開。大概也是不想面對那份被言明拒絕的難堪。這時候,外面的天氣也如同男女主人公起伏波瀾不斷的心情那般,狂風暴雨不斷。新海誠在做足了伏筆之后終于揭開了高潮。女子光著腳丫,倉惶推開門,帶著慌忙想要抓住什么的心情跑下樓去追已經賭氣離去的少年,跌倒,摔得全身淤青也不管不顧了。少年還未離開,就停在樓梯轉角處望著那傾城的雨,然后彼此四目相對。他有著滿滿的指控。“你早就知道我們是師生關系了吧,也太狡猾了。如果知道你是老師,我也不會提起制鞋的事了......是不是覺得,小孩子的夢話隨便敷衍一下就行了......你啊,你就一直那樣,總對重要的事只字不提,然后擺出若無其事的表情,一直孤單一人度過一生吧......”是的,這一刻,孝雄已經學會了邁出這一步去說愛。話語未落卻已淚如雨下。是的,這一刻,雪野光著腳跑下來追孝雄之際她已學會了走路。學會讓自己走得更遠。撲向少年,抱著少年,哭得歇斯底里。如同一個迷路已久的孩子終于找到道路那般,痛哭。
是不是,我和你還依依不舍的留戀在那暴風雨中少年與女子相擁的那一幕呢。可是,《言葉之庭》這個故事這部電影就要接近尾聲了啊。雖然,屬于孝雄和雪野,他和她之后的人生道路還有很長。但,我們能陪伴的就到此了。
《言葉之庭》帶著一種小小的溫馨與感動,也擁有著一種可以激勵人的溫暖。最后的最后,我好像聽到少年的喃喃自語:
等到有一天,你可以走得足夠穩了,就去找她吧!
那時候,可否。
如果要我開口,只能說一句,讓我成為你的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