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一個人在一群人中,猛然間有些飄浮,如同水上的浮萍微微飄蕩。
我想,如果我不是父母的女兒,他們不會愛我;如果我不是一名在校的大學生,我將學不到專業知識;如果我的名字在身份證上被抺殺,那么,我可能搞不了笠證,結不了婚,買不了房。
一個人在社會上似乎必須有身份,比之地位而言,它是一個人的正常需求。換言之,身份對于人們而言又是多么重要,那些剎那看破紅塵躲進深山修行的人,他們的身份在一定程度上明顯受到了損傷,沒有醫保,沒有工作,買不了奔馳,也談不上朋友。
曾經看到一則新聞,十幾年前,一名高中女生在上大學時被另一個有背景的女生盜取了身份,因為這次人為的明目張膽,這名女生步入中年后淚流滿面。也許她以后會墜入平庸,但對于她來講,一個已是滿眼皺紋的婦女,她說,我被奪走了夢想。
你可以有你的選擇,但為何要傾占我的利益?我們每個人一生下來,身份便隨即而來,這仿佛成了我們最貼近的牽絆。
在機器中,
我是321322199502286425。
在家里,
我是老二。
在學校里,
我是140103297。
在手機通訊錄里,
我是13196687887。
在銀行卡中,
我是用戶5644 3332 4455 3316。
沒有了靈魂,只剩下各種數字化的信息,然后統一于一種身份。
02
如果沒有身份,縱然我遠赴他鄉流浪數年,也是沒有人會理睬罷。那些在戰爭時期的勞工們,同樣是被剝奪了身份,他們等不到祖國的贖救,只能在日復一日的等待中漸漸死去。人們偶爾地想起他們,然后又永久地遺忘他們,在永不復返的歷史中,順理成章的忘記成為人們向未來推進的借口。
雖然,我們每天在身份掩飾之下生活,但是,為什么存在感竟如此稀薄?船員長時間地潛藏于船艙中,何時出來呼吸一口新鮮的口氣?生活無比沉默,在一次又一次的忘卻之后,它逐漸變得無聲。
李白那般不屑于世俗的人,終究還是死于塵土;盧梭,一個狂妄的天才,也逃脫不了死亡的枷鎖。天生的敏感者們當年高談天文地理之時,那顆熱情四溢的心,滿篇文采,讓我感覺他們還活著。
是昨天還與我在書中暢談的朋友們?那時你們的天才讓人驚嘆。這些偉人死后,身份逝去,好像靈魂卻永存了。
03
今天,一些人變得有錢,一些人變得更有錢;一些人變得貧窮,一些人變得更貧窮。誰也成為不了誰,誰也無法成為另一個人。
不過,縱然如此,人還是會因為貧窮而感到自卑。這不是困囿于金錢(貨幣),而是對于金錢背后的奢華生活感到望塵莫及。
以前,我有一個饅頭,你有一座金山;現在我終于有了一堆銀子,你卻已經踏上了另一個世界。那么,怎么看這堆銀子,怎么都覺得沒有饅頭好。
貧富懸殊讓我們無法認清身份,或者,無法去透過身份審視內心。而一經社會輿論扭曲后,很容易會變得三觀不正。現在社會上所謂的冷漠之人,當年不也是青澀少年?整個社會對他們實施了怎么的觀念輸出,又是否每個人都能順其自然地接受一切。
身份!
如果可以,我真想拋棄,拋棄一切,去過想要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