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樣的訪談,才算成功的?我想對于大部分來說,應該是“有備而來”的吧。接到“采訪”的任務,我頓感壓力山大。原因有三:一是不愿意主動;二是不知道采訪誰;三是不知道問什么。所以,誘發“拖延癥”犯了。
確定訪談對方
看著小伙伴們陸續交了作業,我心里那個亂啊,一晚上覺都沒睡踏實。腦子無非是采訪誰?問什么?……這就是群的力量啊,感覺多少雙眼睛在盯著自己。后來,看到“L開頭”采訪澤陽老師的文稿很受鼓舞,除了內容的價值高,更佩服她的勇氣和行動力。因此,鎖定訪談對方——“L開頭”。
熟悉被訪者資料
按照我的慣性思維,應該至少閱讀“L開頭”10篇以上的文章。如果能夠有更多的了解,就可以有針對性地挖掘到對方內在更具個性、更有價值的東西了。可惜,我已經沒有多少時間和耐心了,只好臨時抱佛腳,狠認真地閱了她采訪漢陽老師的文章,發現她的確是一個很用心的人,“有備而來”文章必定更有價值。
設計問題
現在想想,應該先確定一個采訪主題,然后圍繞這個主題,形成自己的觀點和看法,最后再設計問題展開訪談。這樣的話,訪談才會有血有肉,更有針對性、趣味性和生命感。但是昨天真沒有想到這個,光想著問什么了?所以后面大家可以看到,因為沒有提綱,所以問題雜亂、單一,沒有深度,缺乏完整性。
采訪過程
采訪者:芊然??????????? 被采訪者:L開頭
Q:緣何加入自控力Lap,目前有何收獲?
L:加入自控力lab是因為《自控力》這本書,《自控力》有推薦社群,免費的和收費的都有,最開始是加入了免費群,但后來發現對于自己來說沒有很大的作用。自己一直都想要養成讀書和寫作的習慣,剛好好有這個群就加入了。
?L:收獲的話,輸出不在那么困難,有些大頭書和畢竟晦澀的書籍都能讀進去了
Q:你認為書寫的障礙和意義分別是什么?
?L:書寫的障礙就是語言表達不夠吸引人,內容不夠豐富
?L:讀寫這個也屬于技能吧,以后工作都會用得上。還有一個就是昨天采訪老師也提到過的,輸出倒逼輸入,需要寫會需要攝入大量的新東西
Q:愿意分享一下,你的新年目標或者近年規劃嗎?
L:新年計劃的話?? 想要養成讀寫習慣,現在找到工作了,把自己的事業做起來。
Q:為什么選擇采訪漢陽老師?可以談談您當時的想法嗎?
L:因為聽澤陽老師的講座,非常佩服她。她開創了“自控力Lap”群,令我很好奇她當時為何會想到要將此做成一個事業,讓大家共同來學習。
L:(補充)澤陽老師很優秀? 之前就想有機會可以和她溝通? 但是牛人一般很忙? 沒有理由打擾。
Q:當下最想對未來的自己說的一句話
L:不要在年輕的時候選擇安逸的生活,繼續努力向前!
總結
第一次,很簡短的訪談。且不論成功于否,總是一次大膽的嘗試。完成后,還是挺開心。另外,還有兩位小伙伴主動采訪我,這里就不過多陳述。下次有機會的話,彼此再深入溝通了解,一定會有故事奉上。
所謂“開卷有益”,好的文章讓讀者讀完之后必定有所收獲的。如果我們的讀者看完之后覺得不知所云或者連我們自己都不滿意的話,那我們書寫的意義何在?盡管“量的累積”很重要,但是如果我們每次都不用心的話,“質的突破”要待何年何月?
最后,用我回答另外一位小伙伴的話,結束今天的文字:
我堅信持續“書寫”下去,一定會有不一樣的人生。人生如戲,人身難得,每天堅持書寫,不就是在書寫自己的人生劇本嘛,不僅有過去的、現在的,還有未來的,它其實更像是一面鏡子。我想這樣的生活必定更加充實、豐富,有意義。盡管現在仍然感覺有困難、有壓力,但是堅持下去,也許很快有一天它就像吃飯、睡覺一樣自然。
用心讀寫吧,堅持下去吧,讓它成為我們的一種習慣、一種氣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