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做一個只有8分好的人
2.精致的利己主義者走不遠
? “精致的利己主義者”這個概念由北大教授錢理群提出,指那“高智商,世俗,老到,善于表演,懂得配合,更善于利用體制達到自己目的”的人。
3.世界上分為三種人:Giver、、Taker和Matcher。
? Giver是奉獻大于索取的人,樂善好施;Taker是赤裸裸索取而不知奉獻的人,肆意掠奪;Matcher在Giver和Taker之間搖擺,精心包裝自己的意圖,有利可圖時提供幫助,無利可占時冷漠旁觀,總是等著別人先示好,無利不起早。“精致利己主義折”,大多屬于Matcher。
? 研究表明,matcher和taker,其實走不遠。真正會獲得最高成就的,是8分的giver。
4.很多時候,要實現目的所采用的手段,往往與直覺相反。
? 曾見幼兒園的孩子們玩過這樣一個游戲:
? 老師拿出3種顏色的貼紙,在每位小朋友的額頭上貼一張,小朋友們必須找到和自己顏色相同的人圍成一組。可是,貼紙在額頭上,每個人并不清楚自己是什么顏色。
? 這該怎么辦?
? 有一個孩子率先站了出來,拉著兩個顏色相同的小朋友,讓他們手牽手。這兩位看了看對方的額頭,便明白了自己的顏色,很快找到了其他隊友。最后剩下最初的那個孩子落單,但立刻被組員喚了過去。
? 柔,能克剛;少,即是多;慢慢來,會比較快。
5.先替別人著想,是解決自己問題最快、最好的辦法。
6.深度工作與浮淺工作
? 《深度工作》指出,一些“偽忙碌”的浮淺工作通常不會創造太多價值。更要命的是,它們容易復制,可替代性強。
? 與浮淺工作相對的,就是深度工作。它是在無干擾的狀態下專注進行的職業活動,可以使個人的認知能力達到極限,創造出新的價值,實現個人成長。
7.深度工作就是通過做更少的事,產生更有價值的產出。
? 《深度工作》這本書并不是告訴你,該如何去壓縮完成每一項工作的時間,而是建議你,要想做得更好,首先得去分析和判斷哪些才是工作中最重要的事情,需要以全情投入的狀態來處理。? 所以,它并不簡單是一種工作技能,它的本質,是深度思考——思考最重要的事是什么,思考你要成為怎樣的人,思考你有限的精力該投于何處。
8.在淺薄的世界,你仍可以選擇做專注與深刻的信徒。
? 紐波特說:“深度工作是喚醒你當前智力水平下的每一點價值所必需的。”一旦你被如此激發,不僅工作成效會立竿見影,生活質量也會因時間從容而得到提升。
? 倘若心安理得地躺在浮淺工作中,并以忙碌為借口拒絕去深入反思并改變,那么,工作的難題尚可以用丟棄或離職來逃避,然而人生卻沒有辭職一說。
9.管理精力,而非時間,才是一切高效表現的基礎。
? 精力,就是做事情的能力。
? 生活習慣的蠶食,高壓工作的索取,都讓我們的精力儲備長期處于透支的狀態。
? 休息,哪怕只是利用碎片時間的休息,都能起到恢復精力的效果。
10.成為一個富有能量感的人
? 洛爾和施瓦茨把精力分成了4個組成部分——
? 一是體能精力。提升它的要點是健康飲食、充足睡眠,保持鍛煉習慣等。
? 二是情感精力。你需要與家人保持深度的溝通,同時在工作中至少交一位好朋友,他們會成為你面對壓力時的情感后盾。
? 三是思維精力。這是腦力勞動者所仰仗的重要力量。思考會耗費大量的精力,所以你必須懂得休息。創意往往來自慢跑、沐浴、散步等時刻,沒人會聲稱自己在工作中得到了靈感。
? 四是意志精力。如果你明白自己生活的意義,明白自己此生的使命,那么他們將為你的行動提供源源不竭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