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這篇文章,我只想說:
這是一篇命題作文。
這是一篇訴說自己內心的作文。
這是一個含蓄的人想告訴她的父親的。
這是原創文章,請勿私自轉載。
父親的心
文/若英懷風(Pleiades_Antares)
“把預習作業拿出來,放到桌面上攤開,我檢查”。語文課上,李老師說道。吵鬧聲中,我默默地把手伸進書包,裝模做樣地在書包里翻來翻去,假裝自己在找的樣子。事實上,哪里需要找呢?我不過是沒有做罷了。不好,老師先檢查的竟是我們組,這該怎么辦?老師一步步向我走來,我心跳動的也越來越快,直到——“顧盼煙,你的作業呢?” 我一時間不知道該怎么回答。我應該撒謊,還是誠實地招出沒有寫作業的事實?猶豫了一下,我說:“我落在家里了。”本以為這樣便能過關,沒想到老師直接打開了我的書包,找到了放在最顯眼位置的那張白白的預習卷子。“這是什么?”老師問道,“這是你的作業嗎?” 我揶揄著,不知所言。
那是我五年級的事了。在學校課上游刃有余的我,在輔導機構里卻是吃力極了。做題不光要用的時間長,正確率還很低。而每次上完課后,在接我回家的路上,父親往往會與我討論當日的學習內容,以及我遺留的各種問題。而漸漸地,隨著知識難度的提升,題目不再是一想便知的了。看著不會做的題,我的眼神愈發渙散、迷離,眼前的一行行字,一個個數字似乎變成了螞蟻,爬來爬去,想抓也抓不住,只能無奈地靜靜看著。父親見了,沒說什么,只是去了一趟文具店。
父親買了草稿本,大尺子…… “喏,以后每道題,不管你會不會,只要有一丁點相關的念頭,都寫上去。” “這有什么好的!浪費時間浪費紙張浪費筆墨,又一點幫助都沒有!” 真是搞不懂父親為什么如此鐘情于草稿本,明明沒有多大用處——我把所有思路想法都在草稿本上寫了,卻仍然沒有任何幫助。這樣的想法大約從我五年級一直持續到初一。當然,在這期間,父親一直都強烈要求我使用草稿本。多奇怪,父親可以接受我躺在床上做題,可以接受我邊吃東西邊做題,卻無法接受不用草稿本的我。無論這后事如何,在最開始的時候,父親與我因為草稿本而大吵了一架,而正是因為那些習題都要寫在這個“可惡的”草稿本上,“浪費了”太多時間,導致我沒有寫完最常被檢查的語文作業。于是,便出現了最開始的那一幕。說真的,我一直搞不明白父親。
直到這個學期,由于有些需要大量計算的卷子實在是太密了,我開始主動地使用草稿本,才逐漸意識到了它的好處。自從有了草稿本,我可以冷靜地從整體分析題目,不再只糾結于某一小部分地運算;在發現答案不對以后,可以找到自己的錯因所在;以及最重要的一點:從心態上讓人從一開始的緊巴巴到“空”“寬”,這魔力一般的神奇力量也使我在做題時正確率大大提高。 就這樣,我攻克了一道又一道我原以為自己不會的競賽難題,甚至將其應用在了月球基地相關設計這樣龐大的工程上。我這才終于明白了父親曾經的用意。現在,我非常感激父親曾經的堅持,是那堅持讓我養成了使用草稿本的習慣,是那堅持讓我得以在自己需要的時候省去許多不必要的麻煩,父親的遠見著實讓我又是感激又是感動。
以前每個周六的傍晚,父親會帶著我到一家“百姓肉餅店”,店里頭很大、很空,父親每每與我買上幾塊肉餅,剩下的時間里便在那兒與這些數學題苦戰。上周六因為辦事偶然路過那里,肉餅店居然已經關門,那一片都換成了美術博物館。我這才突然想起家中還留存著的我的第一個草稿本,里面有很多煩躁時的涂畫,也有著父親嚴謹工整的演算過程。如今這里早已大大地改變了,我從在那里“吃肉餅”變為了靜靜地看“美”,正如我從沐浴在愛中變為了細細品味那愛。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