辯證唯物主義
(辯證唯物論8、唯物辯證法19、認識論3)(共30條原理)
第一部分:辯證唯物論(物質和意識、規律和主觀能動性)(共8條原理)
一、世界的物質統一性原理
1、〖原理內容〗:辯證唯物主義認為,自然界是物質的;人類社會是物質的。意識是物質的派生。因此,世界是物質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統一性在于它的物質性。
2、〖方法論〗:想問題、辦事情,要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使主觀認識和客觀實際相符合。
3、〖反對〗:反對實際工作中,違背世界物質性原理的表現是主觀主義。
如何做到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1)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要發揮主觀能動性。它要求我們不斷解放思想,與時俱進,以求真務實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質和規律,在實踐中檢驗和發展真理。這是我們做好各種事情的基本要求,也是無產階級政黨制定和執行正確的路線、方針、政策的前提和依據。(2)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要把發揮主觀能動性和尊重客觀規律結合起來,把高度的革命熱情同嚴謹的科學態度結合起來。既要反對夸大意識能動作用的唯意志主義,又要反對片面強調客觀條件,安于現狀,因循守舊,無所作為的思想。
二、物質決定意識原理
1、〖原理內容〗辯證唯物主義認為:世界的本質是物質,先有物質后有意識,物質第一性,意識第二性,物質決定意識,意識是物質的反映。
2、〖方法論〗:要求我們想問題辦事情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使主觀符合客觀。
3、〖反對〗:反對不從實際出發的主觀主義。反對本本主義(教條主義)、經驗主義。
三、意識能動作用原理(或意識反作用于物質原理)
1、〖原理內容〗:(1)人能夠能動地認識世界。人的意識不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現象,而且能夠把握事物的本質和規律,世界上只有尚未認識之物,而沒有不可以認識之物。
(2)人能夠能動地改造世界。①意識對物質具有反作用,正確反映客觀事物及其發展規律的意識,能夠指導人們有效地開展實踐活動,促進客觀事物的發展。歪曲反映客觀事物及其發展規律的意識,則會把人的活動引向歧途,阻礙客觀事物的發展。②意識對于人體生理活動具有調節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奮進;萎靡的精神,則會使人悲觀、消沉,喪失斗志。
2、〖方法論〗:要求我們一定要重視意識的作用,重視精神的力量,自覺地樹立正確的思想意識,克服錯誤的思想意識。
3、〖反對〗:反對否認意識能動作用的形而上學觀點和片面夸大意識能動作用的唯心主義觀點。
四、物質和意識辯證關系原理 【重點掌握】
(1)〖原理內容〗:辯證唯物主義認為,物質決定意識,意識對物質具有能動作用。正確意識對事物發展促進作用,錯誤意識對事物發展起著阻礙作用。
(2)〖方法論〗:想問題、辦事情既要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又要重視意識的作用,重視精神的力量,自覺地樹立正確的思想意識,克服錯誤的思想意識。
(3)〖反對〗:反對夸大意識能動作用的唯意志主義和反對片面強調客觀條件,安于現狀、因循守舊、無所作為的思想
五、規律的客觀性和普遍性原理【重點掌握】
1、〖原理內容〗:所謂規律,就是事物運動過程中固有的本質的、必然的、穩定的聯系。規律是客觀的,是不依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它既不能被創造、被改造,也不能被消滅。規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類社會和人的思維,在其運動變化和發展的過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規律。沒有規律的物質運動是不存在的。
2、〖方法論〗:必須遵循規律,按客觀規律辦事(即堅持實事求是),而不能違背規律。一旦違背客觀規律,人們就會受到規律的懲罰。在客觀規律面前,人并不是無能為力的,人可以在認識和把握規律的基礎上根據規律發生作用的條件和形式利用規律,改造客觀世界,造福于人類。
3、〖反對〗:反對否認規律的客觀性和企圖創造規律或消滅規律的唯心主義觀點,反對不講科學,不顧客觀規律的冒險盲干的主觀主義。
六、客觀規律性和主觀能動性辯證關系原理【重點掌握】
1、〖原理內容〗:規律是客觀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它既不能被創造,也不能被消滅。但人在規律面前又不是無能為力的,人可以發揮主觀能動性在認識和把握規律的基礎上,根據規律發生作用的條件和形式利用規律,改造客觀世界,造福于人類。(簡而言之,即發揮主觀能動性,是認識和利用規律的必要條件;尊重規律,是正確發揮主觀能動性的前提和基礎。)
2、〖方法論〗:想問題、辦事情,既要尊重客觀規律,按規律辦事,又要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把尊重客觀規律和發揮主觀能動性有機地結合起來。
3、〖反對〗:反對片面夸大人的主觀能動性、否認規律的客觀性、盲目蠻干的唯心主義錯誤;也要反對片面夸大規律的客觀性,忽視人的主觀能動性、無所作為的機械唯物主義錯誤。
七、物質和運動辯證關系原理
1、〖原理內容〗:物質和運動不可分割。運動是物質的根本屬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脫離運動的物質;運動是物質的運動,物質是運動的承擔者。
2、〖方法論〗:要用運動、變化、發展的眼光看問題。
3、〖反對〗:離開物質談運動或離開運動談物質都是錯誤的。既要反對離開物質談運動的唯心主義觀點,又要反對離開運動談物質的機械唯物主義觀點。
八、運動和靜止辯證關系原理
1、〖原理內容〗:辯證唯物主義在肯定物質是運動的同時,也承認靜止的存在。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處于運動變化中,沒有不運動的物質,因而運動是無條件的、絕對的;靜止是有條件的、相對的和暫時的,是運動的一種特殊狀態;動中有靜、靜中有動。物質世界是絕對運動和相對靜止的統一。
2、〖方法論〗:既要用運動、變化、發展的觀點觀察和處理問題,又要看到事物相對靜止的存在,堅持絕對運動和相對靜止的統一。
3、〖反對〗:反對割裂運動和靜止的辯證關系。只承認靜止而否認運動的形而上學的不變論,只承認絕對運動而否認相對靜止,把事物說成是不可捉摸的不可知論、相對主義和詭辯論。
第二部分:唯物辯證法(聯系6、發展4、矛盾7 + 創新2)(共19條原理)
貫穿于唯物辯證法的三個重要范疇:聯系、發展、矛盾。普遍聯系和永恒發展是唯物辯證法的兩個總的特征。聯系的根本內容是矛盾,發展的根本動力也是矛盾,唯物辯證法的兩個總的特征由矛盾決定,所以矛盾的觀點是唯物辯證法的根本觀點,是唯物辯證法的實質和核心。唯物辯證法的根本觀點是承認矛盾,主張用聯系的、發展的、全面的觀點看問題。形而上學的根本觀點是否認矛盾,用孤立的、靜止的、片面的觀點看問題。
Ⅰ唯物辯證法的聯系觀(6條原理)
一、聯系的普遍性原理【重點掌握】
1、〖原理內容〗:唯物辯證法認為,所謂聯系,就是事物之間以及事物內部諸要素之間的相互影響、相互制約和相互作用。聯系是普遍的。世界上一切事物都與周圍其他事物有著這樣或那樣的聯系。每一個事物內部的各個部分、要素之間是相互聯系的。世界是一個普遍聯系的有機整體,是一幅由種種聯系交織起來的豐富多彩的畫面,其中沒有一個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2、〖方法論〗:要用聯系的觀點看問題,反對用孤立的觀點看問題。既要看到事物之間的聯系,又要看到事物內部諸要素之間的聯系。
3、〖反對〗:反對切忌割裂事物之間的聯系,用形而上學孤立的的觀點來認識和處理問題。
二、聯系的客觀性原理
1、〖原理內容〗:唯物辯證法認為,聯系是客觀的。聯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自在事物和人為事物的聯系都是客觀的)
2、〖方法論〗:①要從事物固有的聯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觀隨意性。②聯系是客觀的,并不意味著人對事物的聯系無能為力,人們可以根據事物固有的聯系,改變事物的狀態,調整原有的聯系,建立新的聯系。
3、〖反對〗:反對否定事物的聯系,或主觀臆造聯系,把本來不存在的聯系強加給事物。
三、聯系的多樣性原理
1、〖原理內容〗:唯物辯證法認為,世界上的事物千差萬別,事物的聯系也是多種多樣的。
2、〖方法論〗:要求我們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發展的各種條件。我們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過程中,既要注重客觀條件,又要恰當運用自身的主觀條件;既要把握事物的內部條件,又要關注事物的外部條件;既要認識事物的有利條件,又要重視事物的不利條件。總之。要一切以時間、地點、條件為轉移。
3、〖反對〗:反對以一種聯系概括事物之間多種多樣的不同聯系,否認聯系的多樣性。
四、聯系的條件性原理
1、〖原理內容〗:事物之間都是有條件地聯系著的,無條件的聯系是不存在的。任何具體的聯系都依賴于一定條件,隨著條件的改變,事物之間及事物內部因素之間的聯系的性質、方式也要發生變化。
2、〖方法論〗:一切以時間地點條件為轉移,具體分析事物之間聯系的條件性。
3、〖反對〗:反對忽視聯系的條件性,認為任何事物之間都存在著相互聯系是錯誤的。
五、整體和部分辯證關系原理【重點掌握】
1、〖原理內容〗:唯物辯證法認為,(1)整體和部分是相互區別的:①含義不同。整體是事物的全局和發展的全過程,從數量上看它是一;部分是事物的局部和發展的各個階段,從數量上看它是多。②整體和部分在事物發展過程中的地位、作用和功能各不相同。整體居于主導地位,整體統率著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備的功能;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發展過程中處于被支配的地位,部分服從和服務于整體。
(2)整體和部分又是相互聯系、密不可分的。①相互依賴。整體是由部分構成的,離開了部分,整體就不復存在。部分是整體中的部分,離開了整體,部分就不成其部分。②相互影響。部分的功能及其變化會影響整體的功能,關鍵部分的功能及其變化甚至對整體的功能起決定作用。整體的功能狀態及其變化也會影響到部分。
2、〖方法論〗:要求我們應當樹立全局觀念,立足于整體,統籌全局,選擇最佳方案,實現整體的最優目標,從而達到整體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同時必須重視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發展推動整體的發展。
3、〖反對〗:注意既要反對只考慮整體利益,忽視局部利益的做法;又要反對只重視局部、部分利益而置整體利益于不顧,把整體和部分割裂開來的反對。
六、系統和要素關系原理
1、〖原理內容〗:唯物辯證法認為,整體和部分的關系,在一定意義上就是系統和要素的關系。系統是由相互聯系和相互作用的諸要素構成的統一整體。系統的基本特征是整體性、有序性和內部結構的優化趨向。掌握系統優化的方法,要著眼于事物的整體性,要注意遵循系統內部結構的有序性;要注重系統內部結構的優化趨向。
2、〖方法論〗:系統優化的方法要求我們用綜合的思維方式來認識事物。既要著眼于事物的整體,從整體出發認識事物和系統,又要把事物和系統的各個部分、各個要素聯系起來進行考察,統籌考慮,優化組合,最終形成關于這一事物的完整準確的認識。
3、〖注意〗:整體和部分的關系,在一定意義上就是系統和要素的關系。但整體和部分與系統和要素并不是完全一樣的。
Ⅱ唯物辯證法的發展觀(4條原理)
一、世界是永恒發展的原理(發展的普遍性原理)【重點掌握】
1、〖原理內容〗:唯物辯證法認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處在永不停息地變化發展之中,都有其產生、發展和滅亡的歷史,發展的實質是事物的前進和上升,是新事物的產生和舊事物的滅亡。
2、〖方法論〗:要用發展的觀點去看問題。反對用靜止的觀點看問題。(即要把事物如實地看成一個變化發展的過程;要弄清事物在其發展過程中所處的階段和地位;要有創新精神,促進新事物的成長。)
3、〖反對〗:我們應反對認為事物是一成不變的靜止觀點(反對形而上學用靜止地觀點看問題);破除思想僵化、因循守舊、墨守成規、抱殘守缺和安于現狀的舊觀念。
二、內外因辯證關系原理(發展的原因)
1、〖原理內容〗:唯物辯證法認為,矛盾是事物發展的動力,事物的內部矛盾是事物發展的第一位原因,而事物的外部原因是事物發展的第二位原因。事物的發展是內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結果。內因是事物發展的根據,外因是事物發展的條件,外因通過內因起作用。
2、〖方法論〗:要求我們在觀察事物、分析問題時,既要看到內因,又要看到外因,堅持把內外因結合起來。
3、〖反對〗:反對忽視外因對事物變化發展的影響;否認內因對事物變化發展的決定作用。
三、事物發展是前進性與曲折性相統一原理(或事物發展的總趨勢原理)【重點掌握】
1、〖原理內容〗:唯物辯證法認為,事物發展的方向是前進的、上升的,事物前進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這是一切事物發展的總趨勢。
2、〖方法論〗:我們既要看到前途是光明的,對未來充滿信心,積極鼓勵、熱情支持和悉心保護新事物的成長,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準備,不斷克服前進道路上的各種困難,勇敢地接受挫折與考驗,在曲折的道路上問鼎事業的輝煌。
3、〖反對〗:既要反對把事物看成是一帆風順的盲目樂觀主義;又要反對看不到光明前途的悲觀失望思想。
四、量變和質變辯證關系原理(發展的狀態)【重點掌握】
1、〖原理內容〗:唯物辯證法認為,事物的發展總是從量變開始,量變是質變的必要準備,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質變又為新的量變開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質的基礎上開始新的量變。事物的發展就是這樣由量變到質變,又在新質的基礎上開始新的量變,如此循環,不斷前進。
2、〖方法論〗:(1)我們在任何事情都要從一點一滴的小事做起,要腳踏實地,埋頭苦干,積極做好量的積累,為實現事物的質變創造條件;(2)在量變已經達到一定程度,只有改變事物原有的性質才能向前發展時,要果斷地抓住時機,促成質變,實現事物的飛躍和發展。(簡而言之,即重視量的積累;不失時機,促成質的飛躍;堅持適度原則)
3、〖反對〗:反對忽視量的積累,急于求成,盲目亂干;反對忽視質的飛躍,條件具備時優柔寡斷,畏縮不前。
Ⅲ唯物辯證法的矛盾觀(唯物辯證法的實質與核心)(7條原理)
一、矛盾的斗爭性和同一性辯證關系原理
1、〖原理內容〗:唯物辯證法認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包含著兩個方面,這兩個方面既相互對立,又相互統一。矛盾即對立統一。對立是指矛盾雙方相互排斥、相互分離的屬性;統一是指矛盾雙方相互吸引、相互聯結的屬性,矛盾雙方相互依存,并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矛盾雙方的對立和統一是始終不可分割的。矛盾具有斗爭性和同一性兩種基本屬性。
2、〖方法論〗:矛盾的觀點要求我們必須用一分為二的觀點、全面的觀點看問題,堅持兩點論、兩分法。(即既要看看矛盾雙方的對立關系,又要看到矛盾雙方的統一的關系;既要在對立中把握統一,又要在統一中把握對立;既要看到矛盾的這一方,又要看到矛盾的另一方;同時要積極創造條件,促進矛盾雙方的相互轉變。)
3、〖反對〗:反對片面看問題(一點論),割裂對立統一關系,離開對立談統一或離開統一談對立。
二、矛盾的普遍性和客觀性原理【重點掌握】
1、〖原理內容〗:唯物辯證法認為,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不包含矛盾的事物是不存在的,即事事有矛盾;矛盾貫穿于每一事物發展過程的始終,每一事物從產生到滅亡都存在著自始自終的矛盾運動,即時時有矛盾。矛盾的客觀性是指矛盾是一切事物所固有的,不以人們的主觀意志為轉移。
2、〖方法論〗:要求我們承認矛盾的普遍性與客觀性,承認矛盾的普遍性是堅持唯物辯證法的前提;在任何時候,對任何事物,我們要承認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積極尋找正確的方法解決矛盾;還要堅持一分為二,兩分法。
3、〖反對〗:反對回避、否認和掩蓋矛盾,遇見矛盾繞著走的做法,又要反對片面地看問題的觀點(一點論,絕對化,片面化)。
三、矛盾的特殊性原理【重點掌握】
1、〖原理內容〗:唯物辯證法認為,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著的事物及其每一個側面各有其特點。它主要有三種情形:一是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這些不同的矛盾構成了一事物區別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質;二是同一事物在發展的不同過程和不同階段上有不同的矛盾,這些不同的矛盾形成了事物發展的不同過程和不同階段;三是同一事物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兩個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
2、〖方法論〗:要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即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導下,具體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決矛盾的正確方法。)
3、〖反對〗:反對對具體事物不作具體分析,千篇一律地用一種方法解決不同事物的矛盾,反對把理論當成不變的教條,生搬硬套。
四、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辯證關系原理【重點掌握】
1、〖原理內容〗:唯物辯證法認為,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關系,也就是矛盾的共性和個性、一般和個別的關系。①兩者相互聯結。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過特殊性表現出來,沒有特殊性就沒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特殊性離不開普遍性,世界上的事物無論怎樣特殊,它總是和同類事物中的其他事物有共同之處,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沒有的。②兩者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由于事物范圍的極其廣大和發展的無限性,在一定場合為普遍性的東西,在另一場合則是特殊性。反之,在一定場合是特殊性的東西,在另一場合則是普遍性。
2、〖方法論〗:要求我們要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導下,具體分析矛盾的特殊性,不斷實現矛盾的普遍性與特殊性、共性和個性的具體的歷史的統一。(補充:這一原理是馬列主義普遍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哲學基礎,也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依據。堅持這一原理有助于我們正確認識事物,掌握“由特殊到普遍,再由普遍到特殊”的認識秩序;有助于學會“解剖麻雀、抓好典型,一般號召與個別指導相結合,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等科學的工作方法。)
3、〖反對〗:注意既要反對只看到矛盾的普遍性,忽視矛盾的特殊性,看不到事物之間的差別;又要反對只看到矛盾的特殊性,忽視矛盾的普遍性,看不到萬事萬物的聯系
五、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辯證關系原理【重點掌握】
1、〖原理內容〗:唯物辯證法認為,在復雜事物的發展過程中,存在著許多矛盾,其中必有一種矛盾,它的存在和發展,決定或影響著其它矛盾的存在和發展。這種在事物發展過程中處于支配地位、對事物發展起決定作用的矛盾就是主要矛盾。其他處于從屬地位、對事物發展不起決定作用的矛盾則是次要矛盾。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賴、相互影響,并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
2、〖方法論〗:辦事情要著重把握主要矛盾,抓重點、抓中心、抓關鍵;又不忽視次要矛盾的解決,統籌兼顧。
3、〖反對〗:既要反對辦事情不分主次,“眉毛胡子一把抓”;又要反對只抓主要矛盾,忽略次要矛盾的“單打一”
六、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辯證關系原理【重點掌握】
1、〖原理內容〗:唯物辯證法認為,每一個矛盾中的兩個方面的力量是不平衡的。其中,處于支配地位,起主導作用的方面叫矛盾的主要方面。而處于被支配地位的方面叫矛盾的次要方面。事物的性質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決定的。矛盾的主要方面與次要方面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賴,并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
2、〖方法論〗:看問題要著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抓住主流;但又不忽視矛盾的次要方面,即支流。
3、〖反對〗:反對把矛盾雙方同等看待,甚至顛倒主次,混淆事物性質的反對
七、主次矛盾、矛盾主次方面辨證關系原理【重點掌握】
1、〖原理內容〗:唯物辯證法認為,主要矛盾在事物發展的過程中處于支配作用,對事物的發展起決定作用。主次矛盾相互依賴、相互影響,并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事物的性質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決定的。矛盾的主次方面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賴,并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
2、〖方法論〗:要堅持一分為二的矛盾分析法,堅持兩點論和重點論相統一的認識方法。
3、〖反對〗:反對形而上學的一點論和均衡論。
Ⅳ創新(2條原理)
一、辯證的否定原理【重點掌握】
1、〖原理內容〗:唯物辯證法認為,辯證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發展自己。辯證的否定既不是簡單地肯定一切,也不是簡單地否定一切,而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克服的是舊事物中過時的消極的內容,保留的是舊事物中積極合理的因素。辯證否定的實質就是“揚棄”。
2、〖方法論〗:必須樹立創新意識,做到不唯上,不唯書,只唯實。因此,我們不僅要尊重書本知識,尊重權威,還要立足于實踐,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不斷實現理論和實踐的創新與發展,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動中取得成功。
3、〖反對〗:反對把否定理解為外力作用的結果,要么肯定一切,要么否定一切的形而上學的否定觀。
二、辯證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原理
1、〖原理內容〗:唯物辯證法認為,辯證法在對現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時包含對現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對現存事物必然滅亡的理解;辯證法對每一種既成的形式都是從不斷的運動中,因而也是從它的暫時性方面去理解;辯證法不崇拜任何東西,按其本質來說,它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創新的。辯證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創新意識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
2、〖方法論〗:要求我們密切關注變化發展著的實際,敢于突破與實際不相符合的成規陳說,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觀念;注重研究新情況,善于提出新問題,敢于尋找新思路,確立新觀念,開拓新境界。
3、〖反對〗:反對因循守舊、不思進取、思想僵化、抱殘守缺、固步自封的觀念和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