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長這么大,第一次認真對待寫作課,希望這回可以堅持下去。別的不重要,關鍵是要養成觀察生活的習慣。
1、關于決心:從小就這么按部就班的學習、考試,從沒考慮過為什么。到了大學,為了日后就業選了個工科專業。一切都是盲目順從。從沒自己想過,自己要什么。有時想到自己要什么,又不敢做出改變。辭職專心做自己的夢想,即使現在看也還有些遠,沒有這份勇氣。
2、關于習慣:就要多寫,然后拿給別人去看、點評。這種方法確實很好,我雖然沒有寫日記的習慣,但一直用這種方法背單詞:背完單詞分享到朋友圈里,這樣大家都看到了,也不好意思放棄了。雖然沒有點評的過程,但有助于養成習慣。等養成習慣了,也就不會放棄了。《邏輯思維》有一期講的是,及時反饋才能有效促進進步,也更容易堅持下去。以前也想過寫些東西給別人看,但總是覺得寫得太爛,不好意思。以前沒有寫日記的習慣,總覺得太爛。但其實,沒有一次次小的改善,終究只會停在原地,而及時反饋才是進步的關鍵。
3、關于電影:文藝片和商業片。這兩種電影一直是電影中的兩個大類。在我看來,二者的區別,在于商業片通常會為了票房考慮而照顧大多數觀眾,將一些吸引眼球、美化過的情節放到影片中。而藝術片通常不會做這樣的處理,他們會將生活中真實的情緒、矛盾、沖突真實的放在影片中。舉個例子,商業片就是王子與公主幸福快樂地生活在一起,而文藝片就是王子與公主生活在了一起,然后他們要買房、要買車、要生孩子。。。。。。。所以,對于文藝片而言,角色是否立體、令人信服就非常重要了。但是否意味著,商業電影就完全忽視角色呢?舉個例子,今年大火的電影《釜山行》就是原汁原味的韓國商業片。孔侑扮演的基金經紀人從一個自私自利但還算盡職的父親到后來懂得去保護身旁的陌生人,不可說塑造的不成功。奧斯卡作為最具代表性的商業片獎項,其獲獎影片大多對角色塑造極其考究。《黑天鵝》里的尼娜,一個單純、專注、膽小的舞者,經歷了現實的誘惑、母親的壓力,內心逐漸的扭曲。也正因這種扭曲,才得以將白天鵝和黑天鵝集于一身的角色表現出來。影片將現實和尼娜的幻想交替呈現并逐步提高幻想的比重,將這種心理變化逐步表現出來,效果并不輸于文藝片。
4、關于這篇文章:一直以來,都是因為好多話想說而說不出來、懶、害怕被嘲笑而總是放棄寫東西的念頭。這次總算是咬住牙把文章寫完,雖然還是不太滿意,但總算是邁出了第一步。只有忍住了過程的痛苦,才會覺得完成后的放松如此痛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