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寫個簡短的學習筆記加了自己的體會,跟大家分享。
看了某一期《羅輯思維》,講是說《你如何聽懂我的話》
其實我覺得準確的說,是如何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意思并且快速地說服別人,一直覺得說服別人是一項非常重要的社交生存技能,而把話說清楚讓人能快速明白你的意思對領導人來說尤為重要,直接影響下級的辦事效率。
那么該如何做到?
三點:簡單、意外、具體
簡單
這里有個概念叫“指揮官命令”。
一場戰爭中,不管做了多少戰術準備,計劃總是趕不上變化,這時候,只能做的一件事情,就是這個“指揮官命令”,比如掩護傷兵、比如奪取堡壘,每個士兵知道自己這個組現階段的終極目標后,可以靈活機動地去完成任務,不至于上級下達了命令,卻不知道目的到底是什么,一旦敵情跟預料的有不同,就不知道該如何去做了。
我對這個深有感觸,領導交待任務,我一定想搞清楚她到底想要做什么,未必,我一定要按照她的安排去完成這個任務,可能解決問題有另外的途徑。不過有些時候領導未必想讓你知道她真正的意圖,在層級多的公司,一個任務會被分解,層層下達,如果核心任務不能被所有人清楚的知道,難免會有錯誤的執行。
這就需要領導人能“簡單”的描述任務,讓人聽得懂,記得住,能轉述。
專家舉了個例子
比如領導說:“我們未來的目標,是要通過高度團結的創新以及充滿策略的戰略優勢,以取得在全球在太空工業上的領先地位。”
朋友們,這種長句是不是聽起來很耳熟?領導們開會常說的吧,新聞聯播常說的吧,報告常寫的吧。但是真的很拗口,除非記憶超群的人,不然一般人很難轉述。
拿現在的話就是“不像人話”
來看看肯尼迪總統說的人話是怎么樣的?
“未來十年,我們的目標是把人送上月球,并活著帶回來。”
是不是你馬上記住了,印象深刻,并且能轉述?
非常通俗簡單,聽了后,下面各部門會想辦法協助總統完成這個目標。
要簡單真的不容易,因為“周全“和”精確“會妨礙它。
比如好學生守則,那么多條款,到底哪條是最核心的,只要滿足了這“一點“,他就是好學生?
好的觀念不是無法再添加東西進去,而是不能減去任何東西。
最容易傳遞的往往是概念,而不是精確的描述。
意外
什么東西讓人最有印象,什么東西能夠讓人改變他的觀念,讓他接受新的觀念而不是仍然抱持著舊的觀念?
這里要提到幾點人類的情緒,恐懼、憤怒、意外、驚慌。
恐懼是離開的理由。憤怒是作戰的理由,只要一個人憤怒時就會變得對自己很有信心,觀點就越加不可改變。
這點我們一定不陌生,“小宇宙爆發“就是這樣的,很多電影里也都是這么演,一旦作戰時,朋友親人死去,那大boss肯定完蛋了。吵架的時候你會覺得自己是錯的嗎?
但是憤怒并不是說服別人的好武器。驚嚇是!
每個人腦中都有個預測機,看一部電影、小說,都會預測接下來發生什么,驚嚇證明了這個預測失靈了,驚嚇會讓我們調整預測機制。
一個原始人,面對一個草叢,突然冒出一個獅子,會嚇一大跳,以后他面對草叢時就會很謹慎,一個人在表達觀點時會有一個既有的預測,而意外是調整預測的最好時機,所以讓人意外往往可以說服別人。
比如說領導想要表達什么是好的客戶服務,舉了個例子,有家商店幫客戶人退換了一個產品,可這個產品并不是他們出售的,這就讓人意外,使原來固有的概念松動,瞬間理解了領導所要表達的客戶服務的含義。
具體
我們傳遞信息的時候,細節會幫我們很大的忙。
美國有一個法庭做了個測試,證明證人的證詞對陪審團的影響,是一個爭取撫養權的官司。用了兩個版本,之間只有一個小差別。第一個版本,媽媽說,我非常愛小孩,每天晚上都陪孩子刷牙。第二個版本,媽媽說,我非常愛小孩,每天晚上都陪孩子用米老鼠牙刷刷牙。第二個版本有畫面感,大家能感覺到小孩用米老鼠牙刷刷牙時的表情,媽媽的姿勢,當時溫馨的氛圍,可信度很強。
所以加一點細節,會讓人感同身受,印象更為深刻。
如何設計我們的資訊,調整我們的內容,如何抓到我們認為重要的觀點,這才是真正你的訊息能傳播出去的方法。
請問,你講很多點,能不能只告訴我一條,這一條,能不能把意外的點做出來,給我小小細節,讓我聽完后,能有畫面感,心領神會?
OK!大家一起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