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永遠尊重原創,第一部分很多是對高琳老師創辦的《一線經理成長訓練營》的課程整理,是我理解后的精華總結~
教練的重點:
①挖掘潛能,讓他人更好。過程是助他人學習成長,而不是教授知識。
②能力不足要予以指導,動力不足要予以激勵。
③避免對有能力有動力自我意識強的年輕員工過多實際指導,反倒另其陷入微觀管理的誤區。也不可盲目打雞血。
要像教練指導運動員那樣,既不能代他比賽,也不能在場邊什么都不管。就是要引發其自己思考得答案,提升被教練者自我認知和責任感。
G—Goals—設定目標,通過問問題幫他們找到要達到的目標。
R—Reality—回顧與話題相關的現狀(不可不考慮現狀就想方案)。
O—Options—發展解決方案,但要給員工話語權,引導員工提供想法。
W—Way Forward—制定具體可執行的行動計劃。
這一課我思考了兩天才做的作業,是高琳老師直播時提到的GROW模型,使用好不容易,但使用好又特別好用。它的核心之處在于該怎么聽,聽什么?聽缺少GROW的哪個階段,接著問,問要問出你聽到的缺陷點,而且發問的目的是為了引導對方說出,所以問也講究技巧。嗯,學到現在,確實難。尤其對于這樣一個當前還陷在指導階段,嘗試著激勵,初識教練模式的我來說,想要一下子晉升到教練狀態確實讓我琢磨了好久。
今天嘗試和新人A做了模擬,老人擔心引導不好,畢竟新人初期溝通機會多,可隨時調整。而且新人從心理上講,剛來都想好好表現,配合度處于最高階段。如果溝通后無效果,那就需要重新調整GROW。挑重點簡述下我們的對話:
HH: 加入項目兩周半了,我們也講完了基礎業務。滿分5分,給自己打個分吧。
A: 2分。
HH: 給了2分不高哦,覺得哪里做的不好,同時也是給了自己2分,2分給到哪里。
A: 我覺得在學習業務的時候理解的還是挺好的。但是不知道為什么運用起來還是不行。
HH: 如你剛來的時候我給你的介紹,因為五月中下旬是全年業務的高峰期,而你這個階段加入,勢必對你的培訓就會比較抓緊,當然啦業務也會盡量多分配給你一些,為了讓你盡快多見到更多的問題。那你自己希望在高峰期之前做到什么樣的程度呢?
A: 最好能拿下業務獨自受理。
HH: 既然希望做到獨立受理的程度,可以告訴我按照你現在的理解,你手頭都有哪些工作么?
A: (員工列舉了她想到的所有,但不完整)
HH: 好的,那如果這些是你理解的全部工作,那你看這些部分是否要做呢?
A: 需要的。
HH: 那你剛才沒有提到,說明對于現階段的工作你還沒有理解清晰,如果加上我提到的這些,你想怎么安排呢?
A: (員工給了我一些她的個人想法)
HH: 你的這些想法很好,關注到了最近給你講解的操作方法,可是僅僅會操作,我們的工作還是要符合客戶指標要求。不然沒有成績的辛苦客戶是不認的。你還記得我講過的指標么,如果結合這些,你想做哪些調整。
A: (員工和我講了她當前記下的不同指標,又和我說了她會怎么做來進行關注)
HH: 其實我想告訴你,在我眼里你能拿到3分,不是和老員工比,而是和與你同期的人去比,以我對你的觀察,你的優勢不僅你自己說的那些,還有...同時,我們今天的溝通,至少你清晰了當前工作的真實業務關注環節,這些你都清楚了,才能去改善,理解好自己的工作和工作最終要交付的結果,你還能提高0.5分。期待五月末進入獨立工作時就能做到4分,再經過一年的努力拿滿5分。
以上,我知道我運用的還不成熟,而且對于新人來說,當前的實戰輔助期她其實也才工作了兩天,今天是第三天。但是基于前兩天的觀察,發現總會出現自己閑著不知干嘛,下班前我進行當日業務盤點,就忙到下班趕工的狀態。所以我安排了這次GROW的溝通,早上溝通,今日工作就很妥當,和我保持著互動詢問,還余留出了五分鐘整理衣物安穩等待下班的狀態。
我知道新人一直在努力,可我也一直在努力。我不斷的告訴自己,工作量再大也不要因為自己的壓力和情緒影響新人。標準再高也要基于不同水平和人群對人調整。習慣再自然,既然在學習不同的管理方式,就要不斷自我質疑打破認知嘗試新的方式。我很認真的分析項目,剖析自己,輸出每一個課程作業,現在白天也會翻出我的作業和助教點評,看看當下做的是否又有了偏差。我想,這也是我的GROW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