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 Analytics是我們熟悉的網站分析工具,具有簡潔實用的網站分析功能。通過對網頁加入名為“ga.js”的javascript的腳本,我們可以了解整個網站的流量(traffic),流量的來源(traffic source)以及每個頁面(content)的質量。因此,Google的最常用的三個報告,也就是“Visitor”——即Traffic,“Traffic Source”和“Content”?!军c擊標題閱讀全文】
其中,Traffic Source這個報告能夠告訴我們——網站的流量都來自于何處,是Search Engine(搜索引擎),或是Referring Sites(具體的其他網站),還是Direct Traffic(直接通過地址欄輸入或是從點擊收藏夾網址而來的流量),以及它們貢獻流量的質量如何(通過給出的Time on Site和PV/V,以及其他ROI數據實現)。不過,如果你為你的網站投放了廣告(Banner或者Textlink),想要進一步了解具體的每個廣告帶來的流量質量如何,這個Traffic Source的報告就可能幫不到你了,因為你會發現:Traffic Source的最細分的級別是Referring Sites,即哪些網站或是搜索引擎為你貢獻了流量,但卻無法細分到具體的廣告,是的,在你的報告上看不到。
那么,是不是我們就毫無辦法了呢?事實上,Google早已經(其實也就是去年)注意到這個需求,而且已經給出了一個非常棒的解決方案,使Traffic? Source報告能夠給提供進一步細分的流量來源報告,這對我們深究網站流量來源,尤其是深究不同廣告的流量及流量質量具有決定性的幫助。
Google提供的這個解決方案叫做Link Tag,它通過兩步實現,非常簡單,我建議從未了解過的朋友們看了這篇文章后就立即動手試一試,你會發現你的Google Analytics Traffic Source 報告立即變得sexy了。:)
第一步:給你的網站加入Google Analytics的最基本的Tracking Code,就是我們要監測網站時必須加的那個Code,如圖1所示。唯一要注意的是,一定得是新版的ga.js的那個tag。——你一定會說:這第一步簡直是廢話,如果沒有頁面的Tracking Code,那根本連頁面都監測不到——是的,沒錯,你是對的。但我仍然寫下這一步的原因是告訴大家,Link Tag要想發揮功能,首先必須保證流量來源指向的網站是被Google Analytics監測的。首先網站要被Google Analytics,然后才能有Link Tag。如果網站已經加好了code被Google Analytics監測了,這一步一定要略過:) 。
圖1:先加入ga.js code給網站建立Google Analytics的Tracking(監測)
第二步:給你想要細分的Traffic Source建立Link Tag。這是關鍵一步,可以分解為幾個具體的內容:
請先了解Link Tag是什么。說出來你不信,但就是這么簡單——Link Tag跟剛才提到的ga.js code完全不同,它不過是給一個URL后面加上了一些參數而已。例如一個典型的Link Tag:http://www.chinawebanalytics.cn/home.html?utm_source=sina&utm_medium=banner&utm_content=linktag&utm_campaign=IloveWA
大家可以清楚的看到,上面的這個Link Tag實際上就是一個URL,但后面帶上了一些“utm”的參數;
這個帶了參數的URL將作為網站實際的流量來源(主要是廣告)的鏈出URL。例如,我在新浪上做了一個廣告,廣告內容是介紹Link Tag的好處,廣告鏈接到的地址(即鏈出URL)是我的博客:http://www.chinawebanalytics.cn,為了讓我了解這個廣告帶來的流量大小和質量,我必須要把這個廣告上最初的鏈出URL加上Link Tag,即把http://www.chinawebanalytics.cn改為加了Link Tag的新URL:http://www.chinawebanalytics.cn/home.html?utm_source=sina&utm_medium=banner&utm_content=linktag&utm_campaign=IloveWA
你一定會問我,上面那個URL的“?”之后的參數都是什么?你可以把“?”之后的參數理解為廣告的名字,即為每個廣告起的Google Analytics能夠識別的名字。其中:
utm的意思是“Urchin Traffic Monitor”的簡寫;不了解它沒關系 :) ;
utm_source指廣告所處的網站位置,“=”后面的名字你自己起,如果是新浪,還是用sina較好,如果是搜狐,就用sohu吧!注意不能用漢語字符;
utm_medium指廣告的具體形式,“=”后面的名字同樣你自己起,如果是通欄,就起名“Leaderboard”吧,如果是對聯廣告,就用“Biskyscraper”吧!——約定俗成。當然,你自己認識的名字就行;
utm_content指廣告的具體內容,因為可能你有幾個不同內容的廣告版本——根據不同內容自己起個名字就行;
utm_campaign指你投放廣告的這次營銷活動的名稱。什么?不要告訴我投放廣告的營銷活動連個名字或者代號都沒有!
看完了上面的這幾條,請大家一定點擊這個鏈接:http://www.google.com/support/analytics/bin/answer.py?answer=55578&hl=en,一切一目了然!
當你做好了加入Link Tag的URL,別忘記把它們加到對應的廣告文件(行話是“廣告物料”)中去,記住一定不要張冠李戴造成統計分析的錯誤。
是不是很簡單?加完了之后,你要做的事情是找到Traffic Source報告中的Campaign子報告,然后看看發生了什么變化。你能看到從圖2到圖3的變化就是你的報告中會發生的——此前Campaign子報告所有的項目都是“(not set)”,但現在Campaign報告出現了你加的utm_campaign的具體名字 :)。
圖2:加入Link Tag之前的報告情況
圖3:加入Link Tag之后,Campaign子報告的項目發生了變化!你在Link Tag里加的名字出現了!
不僅如此,你還應該點擊圖4中的上面的紅框中的“segment”下拉條,在下面的紅框中間點擊其他項目,看看會有什么發現?
圖4:試試segment下拉條,看看還能有什么新的發現!
用這個方法,Google Analytics實現了對你的不同類型廣告(或者其他流量來源)的監測,而你,則能夠更深入的了解,具體哪個source(是新浪還是搜狐,還是其他的網站上的廣告)帶來了更好的流量,或是哪種形式的廣告(是Leaderboard,還是PIP,還是普通banner,還是skyscraper)更有效果,或是哪個campaign(營銷活動)的廣告,更加讓你滿意。
不過,我要最后提醒的是,不要把Google Analytics 的這個功能和AllYes或是Double Click等工具提供的廣告監測功能相混淆。Link Tag提供的是廣告點擊后,與這個廣告相關的網站訪問流量數據,而Allyes或Double click提供的則是廣告本身的Impression和Click數據,Google Analytics和它們是配合的,但不能互換。
快試試吧!我寫的雖然已經不少,但實際上可能仍然讓你意猶未盡。如果有什么問題,或是有什么心得,在下面的留言區給我留言吧!我真的非常非常急切的想要聽到你們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