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跡互聯網公司必備英文名詞

雖然我很討厭時不時中文中夾點英文的人,但身在互聯網行業(yè),不得不適應之。
文章來源于網站分析在中國,我做了些刪減。
說白了,在互聯網行業(yè)里,還是有必要了解的一些概念,有助于提高自己的逼格!

數據分析領域

Dimension:維度。維度是對一指一個事物的不同的方面、特征或者屬性。這么說太抽象。簡單說,人可以分成男人和女人,性別就是人的一種維度?;蛘咂嚳梢苑譃榘咨?、黑色、紅色等,顏色就是汽車的一種維度。維度是最基本的數據結構,任何一個度量(指標)必須要依附于一個具體的維度才有意義。比如說,我說visit=100,這沒有任何意義。我說搜索引擎給我的網站帶來的visit=100,就有了意義。搜索引擎流量就是維度(即流量來源)的具體的值(就如同男人是性別這個維度的具體的值)。

Metric(常用作復數,即Metrics):通常翻譯為度量或者指標,但是因為指標含義更寬泛,例如KPI或者benchmark都可能被稱為指標。度量絕大多數都能能用數字表示,比如汽車的速度,速度就是度量。課程中涉及到的度量分為兩類,一類是計數度量(比如常見的PV、UV、訪次、停留時間等)和復合度量(兩個度量四則運算而成,常見的有轉化率、跳出率、留存率、活躍率等)。另外有些度量使用布爾量表示,即是或非。度量必須依附于維度才有意義。

Unique:Unique是指排重(排除重復)。Unique很少單獨用,常用在計數類度量的前面,比如unique visitor,指排除對同一個訪問者重復計數之后的訪問者數量——同一個人今天到網站一次,明天又來一次,不能就因此變成兩個人,unique visitor仍然是1。Unique visitor通??梢院喕癁関isitor,兩個可以通用。Unique visitor和unique user是唯一的兩個可以加不加unique都算unique的度量。另一個例子是unique impression,即同一個人多次看同一個廣告,還是計算為1次。Unique impression和impression是兩個不同的度量,因為后者不排重。

Benchmark:Benchmark就是“可以作為對比的參照值”。很多人會問,這個指標在行業(yè)中的平均情況是什么樣呀?他們的問題可以同樣表述為:這個指標在行業(yè)中的benchmark是多少?

Pattern:指某種會重復出現的模式或規(guī)律。Pattern常常用于發(fā)現用戶行為上的某些趨同特征。比如,我們發(fā)現用戶都喜歡在晚上10點到11點打開某個app應用,這就是一種pattern。如果我說發(fā)現了一個pattern,很興奮,實際上的意思就是說我發(fā)現了一個規(guī)律。

Random:隨機數,或者隨機性。但是老外們也用它來形容“混沌”之類的意思。

Cohort:“隊列”。跟Segmentation有點類似,但內涵要多一點,多點排隊的意思。Cohort一般是一種分析方法,所以一般不單獨出來,而是跟analysis在一起,即cohort analysis。

Filter:過濾。過濾是指摒棄掉不需要的數據,只留下需要的。過濾是一種常用的定位某個細分領域的方法,與細分(segmentation)的區(qū)別在于segmentation是把總體分成并列的若干塊(segment),而Filter則只保留符合規(guī)則的塊,而丟棄其他不符合規(guī)則的塊。我個人經驗是,對于用過的數據,看過的郵件,收集過的信息,都要進行過濾,該刪除的一定要及時刪除。

Segmentation:細分。這是我們最基本的方法,即把總體按照一定的規(guī)則分成并列的若干塊。做了segmentation之后,每一個塊就是一個segment。所以segmentation和segment不是同義詞。Segmentation怎么用?怎么發(fā)揮最大價值?課堂上有很多案例。

列幾個最近我比較在意的分析指標:
MRR:月度經常性收入monthly regular revenue,在SAAS公司中用的比較多,類似的還有ARR,年度經常性收入。

ARPU:平均單個用戶收入

CAC:客戶獲取成本

LTV:整個客戶生命周期當中獲得的收益,一般指MRR*n,n即客戶生命周期的月數

CLC:客戶生命周期

一篇沒看完但覺得很重要的文章,希望大家看一下:
http://blog.asmartbear.com/visualizing-the-interactions-between-cac-churn-and-ltv.html

最基本的名詞

ROI:Return On Investment的簡稱。在中國的互聯網營銷,這個值一般指的是,我花了多少錢推廣費,直接產生了多少的銷售。比如花了1萬元做SEM推廣,直接賣了3萬元的貨。ROI會被認為做到了3(即3:1)。這一點與財務計算上的ROI是不同的,后者是利潤和投入的比值,但在互聯網營銷上,大家沒有把利潤作為R,而是用GMV。

Impression:意思是“曝光”,也被稱為“展示”或“顯示”,是衡量廣告被顯示的次數,一個廣告被顯示了多少次,它就計數多少。

Click:點擊,是指互聯網用戶點擊某個廣告的次數。

CTR:Click Through Rate,點擊率。就是用click除以impression的比例。

CPM:Cost Per Mille,這次實際上省略了impression,全文應該是cost per mille impression。Mille是千的意思,在英語中它只跟著per一起用,即per mille,就是漢語的“每千……”的意思。所以CPM是每千次展示的成本。

CPC:Cost Per Click,每次點擊的成本。

SEM:Search Engine Marketing的簡稱。就是搜索引擎營銷。不過在中國,SEM其實僅僅指PPC。但是SEM事實上是PPC和SEO的統(tǒng)稱。PPC和SEO是什么,下面有解釋。

PPC:Pay Per Click的簡稱。一般是特指搜索引擎的付費競價排名廣告推廣形式,因為搜索引擎競價排名只有一種收費方式,即按照點擊付費。雖然也有其他廣告形式也是按照點擊數量來進行收費,一般不被稱為PPC,而被稱為CPC,即Cost Per Click。為什么?似乎是約定俗成。

SEO:Search Engine Optimization的簡稱。就是搜索引擎優(yōu)化,特別指搜索引擎搜索結果自然排名的優(yōu)化。所謂自然排名,就是不通過給搜索引擎付錢就能獲得的排名。

Social:社會化,是social marketing(社會化營銷)或者social media(社會化媒體)的簡稱,具體指二者的哪一個要看場合。社會化媒體,在中國過去是人人網、開心網之類,現在是微信、微博、圖片分享類網站應用等。

WA:Web Analytics的縮寫。就是網站分析。

DA:Digital Marketing Analytics的縮寫。數字營銷分析。

互聯網和互聯網營銷分析技術領域

Cookie:Cookie并沒有真正的中文翻譯,cookie是在你瀏覽網頁的時候,網站服務器放在你電腦(或移動設備)的瀏覽器里面的一個小小的TXT文件。這個文件里面存儲了一個標識你這個人的匿名的ID,以及一些與你訪問的這個網站有關的一些東西,這樣當你下一次訪問這個網站的時候,cookie就會知道你又來了,并且記住你上次訪問時候的一些狀態(tài)或者設置。Cookie以及與cookie類似的東西是互聯網營銷的最重要技術之一,幾乎所有識別人和標記人的工作都需要cookie及類cookie技術完成。

Link Tag:Link Tag特指在流量源頭的URL后面加上的標記,用來標明流量源頭的名稱和屬性。最典型的link tag是Google Analytics的UTM格式的標記。目前已經成為標明paid media(花錢購買的廣告流量)的標準配置。

Heat map:熱圖。在一個圖上標明這個圖上哪些是獲得更多關注的部分。關注可以是眼光,也可以是鼠標點擊或者手指的指指點點。熱圖是做行為統(tǒng)計學研究的好可視化工具。大家都看得懂的東西,但用好則要水平。

JavaScript:簡稱JS,網站頁面上的程序,能夠讓頁面除了展示內容之外,還能實現更多的程序運行和功能。網站分析工具監(jiān)測代碼就是JS代碼,將JS代碼部署在你要監(jiān)測的網頁中,就可以把用戶在頁面上的互動訪問行為不間斷的發(fā)送到相應數據分析工具的服務器,從而獲取想要的用戶數據。

Attribution:歸因。但是實際上這個詞被翻譯成“歸屬”更好。歸因是指在多種因素共同(或先后)作用造成的某一個結果時,各種因素應該占有造成該結果的多大的作用,即“功勞應該如何分配以及歸屬于誰”。為解決歸因的問題而建立的模型被稱為歸因模型,即attribution modeling。

Path:路徑。任何構成先后次序的一系列事件或行為都可以用路徑來描述。路徑分析(path analysis)也是較為常用的一種分析方法。

UID:是User Identification的縮寫,即用戶ID。

Bots:機器人。非人產生的流量,都被稱為機器流量,即bots traffic。Bots是互聯網虛假流量主要的創(chuàng)造者之一。

Spider:常翻譯為蜘蛛,蜘蛛是一個自動程序,它的作用是訪問收集整理互聯網上的網頁、圖片、視頻等內容。比如百度蜘蛛會將互聯網的各種內容抓取回來并分門別類建立索引數據庫,使用戶能在百度搜索引擎中搜索到想要的內容。

Tracking:翻譯為跟蹤,就是數據分析工具跟蹤用戶各種行為的“跟蹤”,用戶所有的線上行為都可以被跟蹤。監(jiān)測這個詞的“監(jiān)”這個字,就是tracking。而測,則是measurement。所以監(jiān)測這個漢語詞,最準確的翻譯就是tracking and measurement。監(jiān)測需要用一定的技術手段實現,其中核心技術之一就是監(jiān)測代碼(tracking code),是一串可以發(fā)揮監(jiān)測功能的程序(很多都是腳本語言編寫,比如JavaScript語言)。

Pixel:本意是像素,但是在監(jiān)測領域,是tracking code(監(jiān)測代碼)的同義詞。

VAST:即Digital Video Ad Serving Template。一種實現視頻程序化廣告的基礎性協(xié)議。目前是4.0版本。

流量與用戶行為領域的名詞

Bounce Rate:跳出率。

Referral:翻譯為引薦來源?,F實生活中,如果我推薦你使用了某個產品,或者我介紹你加入我們光榮的黨,我就是引薦人(referral)。而在數字營銷中,referral是指那些給我的網站帶來了流量的其他網站,通常這些網站上會有鏈接到我的網站的鏈接。如果沒有做特殊的標記(如使用link tag標記)或者不是特殊的流量源(比如搜索引擎),那么大部分的流量來源都會被監(jiān)測工具記錄為referral。

Retention:指用戶的留存。如何讓用戶能夠留存,是一個重要的課題。在這兩期公開課培訓中會跟大家介紹如何提升retention。

Engagement:沒有特別合適的中文翻譯,這個指標指的是用戶在網站或APP上的交互程度或者參與度,可以由多個指標組合而成。比如一個網站有很多交互行為,包括下載文檔、觀看視頻、咨詢等,那么會根據每個交互的重要程度給每個交互行為賦值,用戶每完成一個交互及賦予相應的數值,這樣可以判斷不同類別用戶的交互程度以及不同頁面的交互差異。Engagement和其他一些名詞比如effectiveness、performance、acquisition等相似,都是泛指性的名詞。

Session:session實際上和visit是一回事。本來,各類工具都是將用戶的一次訪問(網站)稱為visit,但是隨著app的普及,visit app聽起來很別扭(因為我們都是use app),所以app也就不存在visit了,于是就用session代替。為了統(tǒng)一表述visit和session,有些監(jiān)測工具把visit改稱session。

Visit:即訪問。指對用戶對網站的訪問,通常以30分鐘為區(qū)隔。如果超過30分鐘在網站上沒啥動靜,則一次訪問結束。

Direct:翻譯為直接訪問,比如用戶直接在瀏覽器輸入網址訪問,或者用戶直接點擊收藏夾里的網址進行訪問,都會被記為直接訪問。除了上述情況,從QQ客戶端聊天窗口或微信客戶端的鏈接直接訪問網站的也會被記為直接訪問。

Exit:退出,即用戶離開網站或APP的行為,用戶離開網站前的最后一個頁面稱為退出頁(exit page),離開APP時所在的最后一個screen叫做exit screen。

策略與運營

Acquisition:泛指用戶獲取。在用戶運營中使用的極為廣泛,做任何產品的運營的第一步就是獲取用戶,比如在網頁端的推廣流量的獲取、App推廣中用戶的下載等。

Goal:目標,是想要達到某種效果,每個網站都會有一些作為目標的交互,比如點擊下載說明書、登錄、注冊、提交訂單等。那我們就可以將這些設定為目標,那么這里引出另一概念:轉化(conversion)。每完成一次上述的目標,就可以認定為完成一次轉化。

KBR:Key Business Requirement。關鍵商業(yè)需求。是一個企業(yè)商業(yè)目標中最關鍵的。KBR決定了一個企業(yè)的其他目標,并且也決定了我們應該如何制定digital marketing的目標,以及針對這些目標選用什么樣的指標或KPI。

KPI: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的縮寫,譯為關鍵績效指標,是若干個用于衡量業(yè)務表現的最重要的度量。不同的商業(yè)目標,不同的業(yè)務,所對應的KPI不同。如何設置KPI是一門技術,也是一門科學。在這次的培訓中也會做詳細介紹。

互聯網廣告領域的名詞

Display Ads:展示廣告。展示廣告主要指靜態(tài)的圖片廣告、動畫廣告,以及富媒體廣告。

Banner:廣義上是圖片或者動畫展示類廣告的統(tǒng)稱。這個詞的含義源于上街游行隊伍中拉著寫有標語的大橫幅,后來擴展到互聯網廣告商,并與display ads同義。

Pre-roll:也叫pre-roll ads,即前貼片廣告。就是視頻播放之前的長達10秒到喪心病狂的120秒的視頻廣告。

Content Feeds:信息流廣告。信息流(主要是在社交網站和APP上)是內容并列排列自上而下像瀑布流一般,而在信息流中插入跟信息內容形態(tài)一樣的廣告,這種形式就是信息流廣告。

Native Ads:原生廣告,通俗說是那些看起來就像網站或者app中正常內容一樣的廣告。原生廣告容易和信息流廣告混為一談,但它們并不是一回事。原生廣告可以采用信息流來實現,但不僅僅局限于此。

Reach:人群觸達。如果做互聯網廣告,能夠讓廣告觸達到多少人是廣告主關心的。觸達實際上等同于unique impression,所以它不是動詞,而是一個名詞,一個用來記錄廣告觸及到了多少人的計數度量。

Coverage:人群覆蓋。跟觸達非常類似,只是它的含義更模糊一些。往往用百分比來表示,例如,希望reach到的人群是1個億,而實際reach到的是6000萬,那么coverage大約是60%。Coverage不是一個度量,而是一個約定俗成的說法。

Viewability:廣告可視性。過去統(tǒng)計廣告的曝光的時候,不考慮廣告是不是真的被人看到了,所以有些廣告處在一個很長的頁面的第二屏或者更后面的位置,而某個同學只看了第一屏就離開了的情況下,這個廣告其實是根本沒有處于屏幕中的,這個同學根本看不到這個廣告。在不考慮viewability的情況下,這個廣告仍然因此而有增加一次曝光(impression),而若考慮viewability,這個廣告不增加一次曝光。

Fraud:作弊,也有更通俗的寫法即cheating,但fraud特別指流量作弊。反作弊是anti-fraud。另一個與fraud類似的反面詞匯是spam,即垃圾短信、垃圾郵件之類的騷擾垃圾信息。

Campaign:特別難找到準確對應的漢語名詞,大意是一次有始有終的營銷活動。有始,是指營銷活動是從嚴謹的策劃和詳細的執(zhí)行計劃開始的,有終,是指營銷活動有清晰的執(zhí)行結束的節(jié)點。所以心血來潮的營銷“游擊戰(zhàn)”不能稱為campaign,那些幾乎永遠不停止的營銷行為(例如SEM投放)也不能稱為campaign。

Audience:受眾。就是廣告的閱覽者,普羅大眾。受眾這個詞太書面化了,但是確實沒有比這個更明確的詞,所以在這兩期公開課中都會用這個詞。

Target Audience:目標受眾。任何人都可能看到你的廣告,但只有那些合適的人才會購買你的商品。所以,合適的人就是你的目標受眾,是你最希望影響到的那群人。

Effectiveness:效果。這是廣告主評估品牌推廣類廣告好壞的一個關鍵指標。效果的含義比較廣泛,在不同的campaign目標下可能不盡相同。比如,能夠覆蓋到的人群情況(coverage)可以作為一種效果;或者,人們是否真正對你的品牌產生了認知(awareness)也被稱為一種效果。類似的,人們也用performance來表示營銷的好壞,二者是近義詞,但又不完全相同。Performance更偏重有實際產出的具體效果,因此常常被翻譯為“績效”,例如campaign產生了多少的click,產生了多少的交易等等。因此,effectiveness較為抽象,幾乎只在品牌推廣中被提起,而performance較為具體,在效果類推廣中更為常見。

Efficiency:效率,即達到某種效果所花費的成本(包括金錢與時間)。品牌推廣類營銷常用,效果推廣類很少提及。

Branding:品牌推廣。

Awareness:對品牌或產品的認知。做廣告的首要目的,就是讓消費者意識到你的品牌或者商品的存在,說白了就是搏存在感??纯唇诿芗l(fā)布的手機在各個新聞app、電商app中頻頻發(fā)力,就知道awareness對廣告主有多重要了。

Buzz:消費者或網民對于品牌、產品等廣告主在乎的事情在網上發(fā)出的各種聲音。與IWOM是一個意思。Buzz是蒼蠅蜜蜂之類的嗡嗡聲,無數網民每天在網上發(fā)出的各種意見, 在上帝看來就像蒼蠅蜜蜂般嗡嗡作響。

IWOM:Internet Word of Mouth的簡稱。即網絡口碑。

Survey:調研。

IP:Intellectual Property,即知識產權。就是過去說的那些原創(chuàng)的,有知識產權的東西。現在天天出現在各種口語和報道中的這個詞指各種在互聯網上創(chuàng)作的內容。例如,我的這個公開課也可以稱得上是IP。

Minisite/Microsite:沒有對應的漢語名詞,而且大家也從來不用漢語描述它。就是指為campaign專門定制的campaign網站,這些網站規(guī)模都不大,所以被稱為mini(迷你)或者micro(微)。

Programmatic:程序化(廣告)。一種革命性的廣告運作方式。在課堂中會有詳細的介紹。

DSP:Demand Side Platform(需求方平臺)。程序化廣告的廣告投放管理系統(tǒng)平臺以及相應的服務提供方。針對需要買廣告位的人。

SSP:Supply Side Platform(供應方平臺)。程序化廣告的廣告資源管理系統(tǒng)平臺以及相應的服務提供方。針對提供廣告位的人。

RTB:Real Time Bidding(實時競價廣告),這是程序化廣告最重要的一種方式,也是理論上最佳的廣告資源變現方案。

Bid/Bidding:競價。搜索引擎PPC廣告,或者RTB廣告,都需要競價。類似于拍賣,但需要在預置條件的前提下通過程序來實現。

Bidder:Bidder即競價者,在PPC廣告范疇內,bidder就是普通SEM的操作從業(yè)者。在程序化廣告范疇內,bidder一般就是DSP服務提供商。

DMP:Data Management Platform,數據管理平臺。程序化廣告(programmatic advertising)中為實現定向受眾所需要倚仗的數據平臺。

Verification:特指廣告的驗證。驗證有兩類,一類是驗證廣告是否真實被投放出去了,以及投放出去之后廣告所處的環(huán)境是什么。什么是廣告所處的環(huán)境?——對于PC web上的廣告而言,環(huán)境就是這個網站以及具體承載廣告的這個頁面。另一類是驗證廣告覆蓋的人群的情況是不是跟預想的一樣。

效果營銷的名詞

Conversion Rate:轉化率。是指從流量到實際銷售轉化的能力。與ROI本質是一樣的。只是ROI衡量的是現金(收入)對現金(支出)的對比,而轉化率衡量的是銷售的數量與進入銷售漏斗的人數(或者次數)的比例關系。

Churn和Churn Rate:客戶流失和客戶流失率。所有需要盡可能讓用戶反復購買(或付費)的生意,都有這個度量??疵志椭溃@個度量用來描述失去客戶的情況。

SERP:Search Engine Result Page。就是搜索引擎的搜索結果頁面。

Search Query:用戶的搜索詞。人們在各種搜索框(典型的如搜索引擎的搜索框)內填入的詞,這些詞可能很不結構化,且非常隨意。而keyword,則是使用搜索引擎競價排名的廣告主設定的關鍵詞。

Keyword:使用搜索引擎競價排名的廣告主設定的關鍵詞,較為結構化,較規(guī)范。這些詞不可能窮盡用戶的search queries,因此搜索引擎會把用戶的search queries轉變?yōu)榕c之最相近(不過是否真的是最相近,那就只有搜索引擎知道了)的keywords,然后顯示搜索的結果。

Organic Search:自然搜索流量源,即用戶點擊了自然搜索結果產生的流量,而不是點擊了競價排名(PPC)而產生的流量。

Affiliate Marketing:Affiliate marketing就是典型的代銷模式——你的東西,我?guī)湍阗u,賣出多少,你給我按照一定比例提成。在互聯網上,affiliate marketing變成了我?guī)湍阋髁?,我給你的流量如果有轉化了,你給我提成。國內的億起發(fā)、領克特等就是做affiliate marketing的專門平臺。

EDM:Email Direct Marketing(電子直郵營銷)的縮寫,是利用電子郵件(Email)與受眾進行商業(yè)交流的一種營銷方式,電子郵件營銷是網絡營銷手法中最古老的一種。

Performance:績效,即通過營銷之后獲得“戰(zhàn)果”。ROI就是一種典型的performance,銷售額之類的也是。

GMV:Gross Merchandise Volume。這是電商經常會用到的詞,書面是“毛銷售量”,實際就是銷售流水。當然,銷售流水不等于最后賺到的錢。GMV=1銷售額+2取消訂單金額+3拒收訂單金額+4退貨訂單金額。GMV是流水,只要你下了訂單,生成訂單號,就算了GMV。而這個訂單轉化為平臺的實際收入還會有2、3、4這些流失量。下單以后后悔了取消訂單,訂單送到你面前了后悔了拒收訂單,簽收訂單以后后悔了要退貨(這個步驟不同的電商平臺計算方法不一樣,有的平臺是不管退不退貨都搜算進銷售額中)。總之,人艱不拆,GMV數字大,好看,而且我們監(jiān)測起來也最容易,所以這是最常用的。

AOV:Average Order Value。平均訂單價格。

Monetization:變現。

MRR:Monthly Reoccurring Revenue,直譯是每月都會產生的收入,實際就是用戶要交的月費。比如我辦了一個158元的包月電話套餐,對于電信公司而言,我就給他們貢獻了MRR 158元。

移動端常用的名詞

Screen:如果說web端用page view來記錄頁面被瀏覽的次數,那么screen就是app的頁面,screen view就是app的頁面瀏覽的次數。

DAU:Daily Active User(日活躍用戶數量)的縮寫,通常統(tǒng)計一日(統(tǒng)計日)之內,登錄或使用了某個產品的用戶數(去除重復登錄的用戶),是用來衡量產品的用戶粘性的重要指標。

MAU:Monthly Active User(月活躍用戶數量)的縮寫,概念與DAU相仿,區(qū)別在于時間跨度。MAU除了能衡量用戶粘性,還可以分析產品衰退周期。

H5:是HTML5的簡稱。它實現的功能與Flash類似(用于實現動畫和各種酷炫的人機交互界面等),但是比Flash具有更強的兼容性,可擴展性,穩(wěn)定性以及安全性,因為該技術是HTML的延展,而非如同Flash一樣是一個單獨創(chuàng)立出來的事物。目前各大互聯網鉅子們——包括Adobe(Flash的所有者)——都已經加入支持H5,H5在移動端幾乎已經完全取代了Flash。

ASO:App Store Optimization。狹義上指針對蘋果應用商店的app排名所做的優(yōu)化工作。廣義則指對所有的應用市場的優(yōu)化。與SEO類似,都是排名優(yōu)化,只是優(yōu)化的對象變成了應用市場。

LBS:Location Based Service,基于位置的服務。低逼格的講就是用手機定位之后,能否關聯一些服務或廣告的。當然實際的應用比我說的肯定逼格高很多。

企業(yè)、組織機構與產品

Google Analytics:谷歌分析,簡稱GA,是全球用戶量最大的網站和APP上流量用戶行為的監(jiān)測與分析工具。

Universal Analytics:簡稱UA,是GA在2013年左右做的一次大升級版本,目前無論是免費還是付費版的GA,都是基于Universal Analytics的。GA的付費版叫Google Analytics Premium,簡稱GAP。

GTM:Google Tag Manager,是谷歌公司用于管理網頁上各種廣告、監(jiān)測和分析代碼的平臺型工具。

DCM:DoubleClick Campaign Manager的簡稱 (即新版 DoubleClick for Advertisers 7),DCM 是一個管理及投放廣告的全面解決方案,覆蓋從 廣告策劃、管理、定位、投放、優(yōu)化到生成報告等。廣告的impression和click等幾乎所有的度量,都可以通過它來進行監(jiān)測。

AdWords:全稱Google Adwords,是谷歌搜索引擎的關鍵詞競價系統(tǒng),按點擊收費(CPC)。

AdSense:全稱Google Adsense,是谷歌推出的針對網站主(簡稱發(fā)布商)聯盟的一個互聯網廣告服務,通過程序來分析網站的內容,并且投放與網站內容相關的廣告。

DAA:Digital Analytics Association,數據分析協(xié)會。美國的互聯網營銷數據分析行業(yè)協(xié)會,號稱是全球協(xié)會,但主要章程和成員都在美國,對其他國家的影響力較小。

IAB:Interactive Advertising Bureau,美國的互動廣告局,也是類似于DAA的行業(yè)協(xié)會,主要領域是數字廣告。這個協(xié)會在美國,但對全球數字廣告的影響力巨大,尤其是標準和技術上。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fā)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fā)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