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中秋國慶同日,雙節期間工廠放假六天,我打電話告訴妻子準備回家。為避免返鄉路上堵車我又提前請假一天,買好了9月30號上午8點的東莞汽車總站至桂陽四里的車票。
1,歸途
找點空閑找點時間/領著孩子常回家看看/帶上笑容帶上祝愿/陪同愛人常回家看看/媽媽準備了一些嘮叨/爸爸張羅了一桌好飯/生活的煩惱跟媽媽說說/工作的事情向爸爸談談/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哪怕幫媽媽刷刷筷子洗洗碗/老人不圖兒女為家/做多大貢獻呀/一輩子不容易/就圖個團團圓圓/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哪怕給爸爸捶捶后背揉揉肩/老人不圖兒女為家/做多大貢獻呀/一輩子總操心/就問個平平安安…………
天邊飄過故鄉的云/它不停的向我召喚/當身邊的微風輕輕吹起/有個聲音在對我呼喚/歸來吧 歸來喲/浪跡天涯的游子/歸來吧 歸來喲/別再四處飄泊/踏著沉重的腳步/歸鄉路是那么漫長/當身邊的微風輕輕吹起/吹來故鄉泥土的芬芳/歸來吧 歸來喲/浪跡天涯的游子/歸來吧 歸來喲/我已厭倦飄泊/我已是滿懷疲憊/眼里是酸楚的淚/那故鄉的風和故鄉的云/為我抹去創痕/我曾經豪情萬丈/歸來卻空空的行囊/那故鄉的風 和故鄉的云/為我撫平創傷…………
當我踏上歸家的路途,總是會想起《常回家看看》和《故鄉的云》這兩首歌。我就是鐵打的漢子,坐在車廂里望著窗外掠過的滿目奇景,眼里也會噙著閃動的淚花。山一程,水一程,何處是歸程?故鄉啊,故鄉,我終于踏上了回家的歸程!
歸心似箭。然而汽車不是火箭,節假日的公路,大車小車如蟻爬行。雖然交通發達,但是汽車更發達,高速成了高堵。堵車,成為了公路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為了打發無聊的堵車時間,手機便是不敢隨便打開了,設置了超級省電模式,簡書也不敢看了。陪伴我的是一套書籍:《抗日戰爭》(2015年版王樹增著.人民文學出版社)。
很久很久沒有閱讀過紙質書了,手里捧著一本好書,就如同青春時代捧著一個心愛的姑娘那種感覺。《抗日戰爭》這套書籍是兩年前在圖書城購置的,花了我好幾百大洋。我是一個詩詞愛好者,同時也是一個歷史愛好者。尤其是抗日戰爭史,學生時代在課本上的了解連皮毛都算不上。再者父親生前是抗戰老兵,跟隨著宋希濂將軍在焦土抗戰的歲月中英勇殺敵。我總是想在書中尋覓父親的影子。在炮火連天的那個時代,中華民族上演著一寸山河一寸血的歷史畫卷:九一八事變、盧溝橋事變、八一三事變、南京大屠殺…………
現在是太平盛世,我們不能忘記歷史。這段歷史并不遙遠,父親雖然逝去快30年了,但他講述的抗戰故事還在我的耳邊回響,父親的模樣屢屢在夢中呈現。
身體發膚,受之父母。父親仙逝,母親仍然健在。家有一老,勝有一寶。思家念家,便成了我心中永遠的痛。
正常情況下回家早上8點出發下午5點便能達到家里。而當天回到家時已是午夜12點。一路上妻子時常發微信問到達哪兒了。還在韶關?還在郴州?還沒到桂陽?
2,歸家
終于到家了。天上有明亮的月光,家里有溫暖的燈光,桌上有豐盛的熱飯熱菜熱湯,滿身的疲憊一掃而光。母親和女兒早已熟睡,妻子陪著我聊著家常。
妻子說,真的盼著你能早點回來。一是中秋國慶全家應該團團圓圓,二是有很多事情需要你來處理,老娘總是不聽我勸,每天總是撿柴撿柴,她居住的那間靠馬路邊的房子,馬路邊堆滿了柴垛,門口堆滿了柴垛,房間里也塞滿了快堆到床上去了。進進出出,出出進進都要側著身子。萬一哪天用柴火煮飯不小心,引起了大火,那后果可不是鬧著玩的,說不定老娘被火燒死了,那我們得后悔一輩子。我已經給你打過電話告知,鄉政府派人多次來找我麻煩,說我們不孝,不好好照顧老人,萬一發生火災,得負法律責任,背負不孝之名。你回來正好,得想個法子,解決這件麻煩事。
我說,那就把老母親接來住在我們這棟新房子里來,我們現在在二樓生活居住,一樓有三個房間也是空閑著,而且也有廚房衛生間,挺方便的。
妻子說,你又不是不知道你老娘是一根筋。老娘說這地板磚太光滑,走路容易摔跤。拉屎尿用衛生間也不方便,習慣了用茅房。而且又總是撿柴,撿廢品,用不了一個月,這一樓便成了柴房,廢品房,垃圾房了。還有更重要的,是我們的新房鐵大門是上了新式螺鎖,不是舊式拉栓,我教了老娘許多次,就是學不會,既不會開門,也不會關門。老娘哪里肯住我們這棟新房?老娘現住在馬路邊上的那房子是我們96年來這新村建的第一棟小房子,也是紅磚水泥平房,還設置有一個木樓,當年可以在房間里堆放十幾擔煙草,還可以從事綁煙作業,雖說是一間,但很寬敞,而且還連著一個烤煙房,那烤煙房如今也改造成了一間小房可以晾衣服,存放許多物品。而且大門是木制拉栓的,地板也是水泥地。老娘住習慣了,只可惜住房成了柴房,再不去清理,老娘那床上也要變成柴床了。你也知道,女兒已經到縣城讀初中了,只有半個月才回來一次,這次雙節多放幾天假才在家里。我在鄉幼兒園上班做廚師,周末雙休才有時間回來,有時想辦法把這柴木送給別人,老娘又不同意。有次把這些柴賣了一部分,把錢交給老娘,老娘更高興了,撿柴能變錢,越發來勁了。我很生氣,后來便在馬路邊把柴堆在一起用火燒了一兩天,我站在旁邊手里拿著自來水管,以免火勢亂竄。但這終究不是解決之道,過兩天老娘撿來的柴又堆滿了馬路邊。
我說明天去看看老娘,想辦法把柴木搬走,處理好這事情。今天先沖個熱水澡,早點休息。
第二天便是中秋國慶雙節了。早上7點鐘,妻子說早餐弄好了,你去把老娘接過來吧。
母親的住房離我這新房只有一百米的距離,下個坡就到了馬路上。母親駝著背拄著拐杖,正朝著我這方向走來。
我疾步走到母親身旁大聲喊道:“阿媽,我回來看您了!"
母親盡力撐了撐腰,抬著頭笑瞇瞇地望著我說:“你不用這么大聲音叫喊,我聽得見。武兒,回來啦?回家過年來了?”
母親已經記不清每天的日期了,每次我回家她只知道兒子回來了就是快要過年了。
望著瘦小的拄著拐杖的駝背母親,我忽然一陣心酸,眨了一下眼睛便掉下了兩顆淚珠。風刀霜劍的歲月硬是把一個高大的母親縮編成了一個瘦小的母親。
我攙扶著母親,道:
“阿媽,今日是中秋,也是國慶節,是一個團圓節,知道啵?”
母親搖搖頭道:
“不要扶著我,我還走得穩。今天是幾號?不是過大年?”
“阿媽,今天是農歷八月十五,公歷十月一號。”
“過完中秋,再過幾天就是我生日了,我是1937年生的。武兒,你是來給我做生日的?”母親記不得自己多少歲數,但還記得自己是哪年生的。
我如雞啄米地點頭道:
“阿媽,我放幾天假,是特意來陪您過生日的。”
母親可高興了,笑道:
“好!好!武兒還算有點良心,還能來陪我過生日。”
母子倆聊著聊著就到家門口了,妻子早已在門口等候,對母親說:“請娘上樓吃早餐了。”
母親問我妻子:“媳婦,今天是幾號了?”
妻子說:“娘,今天是八月十五過中秋,也是十月一號過國慶。”
母親說:“八月十五,那得先擺上供桌,祭拜天地祖先再去吃早餐。拿張桌子過來,放在這兒”。
老家有一種習俗,每逢農歷初一,十五或重大節日,都要祭拜天地,祭拜祖先。我家在村里頭的老房子,設有祖先堂祭祀祖先,房子中央有天井,用來祭祀天地。而今搬遷到這新村里來建的新房沒有那設施,只得在家門口擺上供桌,天地與祖先一起祭拜了。
我對妻子說道:
“女兒起床了沒有?叫女兒搬張桌出來。”
女兒在二樓窗戶探出頭來道:
“爸爸,你是什么時候回來的呀?”
說著興沖沖地下了樓,出了大門便笑著對她的奶奶說:“奶奶早安!”然后又對著我們說:“爸媽早上好!”
女兒搬了張桌子出來,妻子擺上三牲祭品及供果,又添上三茶兩酒,把紅燭、線香、冥紙遞給我,說道這個儀式就由你來完成吧,老娘年紀大了,行動不太方便,平時都是我在念叨,這回該輪到你了。
我用打火機點燃冥紙、紅燭、線香,在地上安放好,然后真正地進入祭拜儀式。
我雙手合十,朝天鞠躬,虔誠地祈禱道:
先拜天地,祈福上天保偌風調雨順,人壽年豐,國泰民安!
再拜祖先,保偌子孫平安順意,居家創業業興隆,出外求財財到手。家和萬事興!
天神,地神,家神,祖先,父親,今天是國慶中秋雙節,您們都來過團圓節吧,吃供品供果呀,喝茶呀,喝酒呀,都來領紙錢呀,保偌母親健康長壽,女兒茁壯成長前程似錦,保偌我夫妻平平安安,全家萬事如意!
妻子拿著一封鞭炮,對我說:
“你放一掛鞭炮吧,來點喜慶。”
女兒接過鞭炮說:
“爸、媽,我來放鞭炮!”
噼里啪啦的鞭炮聲,響徹在這早晨寧靜的鄉村,增添了節日氣氛。
禮畢,母親滿意地笑道:
“可以上樓吃早餐了!”
我和女兒左右攙扶著母親,走過一樓,沿著樓梯鋁合金扶欄,慢慢地一步一步地上了二樓。
早上火紅的陽光透過窗戶照射到二樓客廳,客廳里顯得寬敞明亮。母親坐在沙發上,感慨道:
“如今農村人也過上了城里人的生活了。我這輩子能看到兒子住上這么好的房子,也算是有福氣了。”
我說:“阿媽,您也搬過來和我們一塊兒住吧?您住一樓。”
母親說:“我不習慣,你們的煤氣灶我不會用,洗衣機、熱水器也不會用,大門那鎖也不知道開怎么關,又沒有燒柴火的爐灶。不行,不行,還是我那房子方便。”
這時,妻子端來了一碗碗熱氣騰騰的湯圓放在飯桌上,說道:
“今天是雙節團圓節,早餐吃湯圓嘍”。
母親說:“好像哪兒還有粽子的香味。”
妻子又從廚房里拿出一串串粽子放在桌上:
“香噴噴的粽子來了!團團圓圓的月餅來了!”
母親說:“武兒,還得在飯桌上多放一碗湯圓,再添雙筷子,給你爹爹供上。”
這個問題我還真沒想到,團圓節應該把死去的老爹也請來吃湯圓。我朝妻子使了個眼色,妻子會意地笑了。
中秋吃湯圓,十一吃粽子也是我家鄉的習俗。全家人都吃得很高興,這個雙節算得上是過得團團圓圓了。
吃過早餐,我跟母親說:
“阿媽,你在這兒看看電視吧,我得去把你撿來的那些柴弄到我這房子后面的空地上來,全部堆在你那兒也不安全,萬一發生火災了,那就不得了的。”
母親說坐久了也不舒服,我得看著你怎么去搬運那些柴木。
于是全家人都陪著母親來到她的住房。只見那燒火柴堆滿了靠墻馬路邊,堆滿了大門口兩邊,從柴垛的縫隙擠身進去,打開大門滿屋子都是柴,就只有那張大床還鋪著兩床棉被子,衣服全都用裝谷子用的包裝袋裝著,凌亂地堆放在床上。靠窗戶的地方放著碗柜,碗柜旁邊就是一個燒火的柴灶和一個煤氣爐灶。母親使用的柴灶,煤氣爐只是到了寒冷的冬天才肯使用。我和妻子進去看看,連站腳的地方都沒有。母親在這兒燒柴煮飯,稍有不慎便會引起火災,想想那恐怖的結果,真讓人不寒而栗。
母親的鄰居是我自己的堂兄弟三哥。三哥有輛農用卡車,今日逢墟早早地去集市上賣魚去了。三哥的大門口放著一輛小斗車,我便推過來作運柴的工具。首先得把母親門口堆放的柴木運走,然后再收拾房間里的柴木。
小斗車只能裝些短木棒柴,長根的柴只能用繩子捆綁起來放在斗車的上面。那些短木棒都是別人建房時丟棄的廢棄材料,長根的都是山上的樹枝樹杈。我和女兒裝短木棒,妻子捆綁長樹枝杈。一車又一車都運我那房子后面的一塊很大的空地上去。也不知道拖走了多少斗車,弄了一個上午才把堆放在門口的柴木運完。
吃完了中午飯,三哥賣魚也回來了。我聯系三哥今天下午抽空給我幫忙,用他的農用卡車把房子里的這些柴木也運走。三哥很爽快地答應了。
還是人多力量大,下午三哥也來幫忙了,而且農用卡車比小斗車裝得多,太陽還沒有落山前,總算把所有堆放的柴木搬運完畢。
清理過后的房子自然是顯得寬敞了許多。木樓梯下面靠墻的地方,還堆著許多去年年底買的煤球,約估還有四百多個,按每天燒4個計算,母親燒煤也能用到3個多月,用完后再購買也不遲。現在買煤只需打個電話便可送到家里,非常方便。
母親對我們的行為不理解,為什么要搬走我的柴?我的柴放在我這兒礙著誰了?我不燒柴燒什么?有柴撿為什么要去買煤炭?你有那么多錢去買煤炭么?
我只得耐心地解釋,萬一發生了火災,阿媽你葬身火海了,那武兒還算有天理良心么?又怎么向父老鄉親交待?又怎么向老爹和祖先交待?阿媽,你得替兒想想啊。鄉政府上面幾次下來督查,再不清理你這些柴垛,可就要給我家罰款一萬塊錢了,而且還要凍結我們家的信用社卡、社保卡、老年卡、工資卡,您這些柴值幾個錢?萬一發生火災了,兒子還得去坐牢,把您燒死了,還得拿我去槍斃,那劃算嗎?
我使出渾身解數,盡量說些危言聳聽的話來欺騙母親。母親盡管倔強,但還是有點害怕,半信半疑地相信了我的話。于是反問道:“武兒你說這話是真的嗎?可不能讓你去坐牢槍斃,要抓也要上面來抓我,我活了這把年紀了,死也值了。柴是我撿的,為什么要罰你們的錢?還讓我的兒子去坐牢槍斃?天下哪有這種王法?
我說:只要您以后不再去撿柴燒,改成燒煤炭(球),并要求我寫份保證書,上面就不罰款也不抓去坐牢了。
母親說:“我又不是故意去撿的,只是順手撿來的。你寫個保證書吧,我以后不去撿就是了。”
老天爺保偌,好說歹說總算是把母親勸說成功了!
吃晚飯時,我對三哥說了很多感謝的話,三哥喜歡喝幾杯酒,我滴酒不沾,但我妻子酒量好,這勸酒的事只能由妻子代勞了。
母親與三哥為鄰,母親用的水電都是三哥的,平時有水果或好菜三哥都會送給母親吃。母親偶爾感冒生病了,見不著我們,他便用摩托車送去醫院看看。米缸里沒米了,有時也不通知我們,自己掏錢買回來送給母親。三哥照顧母親比我們還要仔細。只是關于母親撿柴一事,他也無可奈何。這次清理柴木,三哥功不可沒。
晚飯后,我與妻子商量怎樣安排母親今后的生活。放假這幾天,留著母親在這里吃住自然不成問題。但是假期過后呢?女兒上縣城讀書去了,我回工廠上班去了,妻子雖然在離家不遠的幼兒園上班,周末雙休才回家,那么周一至周五母親仍然得過著孤獨的日子。
母親雖然能夠自理煮飯,但洗菜,切菜,炒菜已然是很遲鈍的了。我仔細觀察過,母親的雙手那些手指頭極不靈活了。
我給妻子提出了以下兩點建議:
你每天下午在幼兒園下班之后,回家來給母親把菜炒好晚上送給母親,第二天母親只需把菜溫熱一下就可以吃了。送給母親吃的菜一般應以雞蛋、豆腐、湯圓或容易嚼的軟食菜為主。你以后晚上最好是回家來住宿,方便照看母親。妻子表示欣然接受,同意這種做法。
還有一個問題就是你不能再送給母親錢了。所有的吃穿用都由你全權負責購買。因為母親已經患上了老年癡呆癥。她總是把錢不放在口袋里,總是東藏西藏,最后藏在哪里自己一點記性也沒有。今天下午我在房間里清理柴堆時發現了兩處母親用紅色塑料袋用線包好的錢,一包里有1200元,另一包里有500元。以后若有親戚朋友送錢給母親,也由你保管,把這些錢用來給母親買生活用品,米菜、零食、衣褲、鞋襪、床被等等。早幾年過年時我都要給母親千兒八百的錢,那時頭腦清醒,守得住錢。今年正月,我親手給了她1200元錢,吃了一頓飯后就找不到了,我估計那錢定是今天在柴堆里找到的那筆錢。
談到母親丟錢的事,妻子也跟我講了許多故事。
早在十五年前,那時還住在村里頭,母親就把1600元錢藏在米缸里,后來被村里那些吸毒人員偷走了,也就是從村里到我們新村的這條路上,那吸毒人員把母親裝錢的小布袋丟棄在路上,恰好又被老娘撿到了。老娘便罵那些天殺的小偷,偷了我的錢又把錢袋丟到路上,故意想氣死我呀。
去年老娘過生日也把3000元錢藏在一個大竹籃里,竹籃里裝了許多松樹須柴,那錢用紅布包著放在籃子的最底層。老娘找不到錢,就到處說是我拿了,我氣不打一處來,便把老娘的壇壇罐罐,床上床下,柴草堆里翻了個底朝天,終于在竹籃里找到了。
老娘這老年癡呆癥這兩三年特別嚴重,經常丟三落四,今天說手電筒不見了,明天說圍巾不見了,后天說熱水壺呀,衣褲呀統統不見了,總是懷疑我偷了,我得受多少委屈呀。但是如果你去問她這事兒,她就不承認說了,總夸我的好,說我給她買好吃的,好穿的。老娘就是個兩面派。
我聽了妻子講老娘的故事忍俊不禁哈哈大笑。什么叫老糊涂?就是人老了,說話和做事都是稀里糊涂。比如過春節,明明已經吃了三頓飯了,都是我親手把碗端送到老娘手里,看著她吃的。老娘還告訴我今天她什么東西都沒吃,你們想餓死我呀。又比如今天,月餅吃了4個,棕子吃了10個,還有湯圓呀雞蛋呀豆腐呀。我剛才問她,老娘你今天吃了什么呀?老娘說,今天我什么都沒吃,還不給我弄點吃的過來呀。就是一天吃五餐飯,老娘還是說沒有吃。
又比如去年也是母親快要過生日了,母親跑到村里頭堂兄弟大哥那兒去,叫大嫂子打電話給我,老娘在電話里頭說:武兒呀,今年你也沒給我錢用,你媳婦也沒給我錢用,我這老娘是怎么過的苦日子呀,我要過生日也沒得錢用呀。這件事我堂兄嫂特別相信,但是我不相信,春節我離開母親的時候,數了數她衣服口袋里的錢足足有3千元。接到母親的電話,我第二天就請假回家了,我說,母親我離開你的時候還有那么多錢,你怎說沒錢用呢,是不是又丟了?母親說,你什么時候給過我3千元?就是你給了,也被你媳婦拿走了。哈哈,原來妻子在竹籃里找到那3千元便沒有還給母親了,怕母親又弄丟了,沒收充公了。
所以說嘛家家有本難念的經。誰若是偏聽一面之詞,那真是清官難斷家務事。婆婆說婆婆有理,媳婦說媳婦有理。關健的問題還是得多多體諒老人。本來是家丑不可外揚的,但若是天下兒女都能善解老人意,我這丑也就丟得值了。
雙節后的第2天,姐姐和姐夫路上經過堵了一天的車之后,終于從長沙來到我家里看望母親,并且買了許多禮品,給母親過生日的五百元錢交給妻子保管。妹妹在東莞也是由于堵車回不來了,便委托姐姐也寄回了五百塊錢。姐姐姐夫在我吃了頓中午飯又匆匆忙忙趕回自己的家里看望家里姐夫那九十多歲的老娘了,在家呆過一兩天還得返回長沙去照顧他們的兩個孫子。
我和妻子抽空把母親的房間全部重新整理了一次,把秋冬的厚衣褲該洗的洗,該曬的曬,又買了兩床新棉被給母親的舊床被換掉了。
母親過生日是10月7號,農歷8月21日,剛好是我節后上班的時間。我于6號就準備返回工廠,母親生日就是10月2號提前給母過了,因為姐姐姐夫也是這么想的。講句不好聽的話,母親自己確實是不知道自己過生日是哪天了,我們這些不孝兒女,就只得使用瞞天過海的騙術了。
在家里呆了五天,有四天時間是整天陪伴母親的,想方設法給她弄好吃的,陪她看電視,逛街,散心,也給她理發,泡腳。時間很短,寫起來很長。還有很多很多關于母親的故事沒有寫。只能長話短說了。
3,尾聲
6號我終于返回工廠了,晚上8點到了工廠出租屋,妻子在微信上發了許多照片,都是給母親的生日禮物,有吃的,也有新衣服,保暖褲,保暖鞋。還給母親買了個小電飯煲。8號妻子也該上班了,老家氣溫已經降到13度,妻子說已經給老娘生了煤氣爐火取暖,每日三餐她會想辦法給老娘照顧好的,一定要我安心工作,切勿掛念。我又豈能不生心掛念?畢竟母親84歲了,俗話說73,84,閻王不請自己去,我還有多久時間陪伴我的老母親?《我拿什么奉獻給你,我的母親?》但愿母親健康長壽,長命百歲!
不孝兒:陳詩武
簡書筆名:陳良心
作者簡介:簡書民間伯樂,《簡書詩詞大會》主持人,《今日評論》主編。
《九洲芳文.鄉情征文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