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早起
01一定要早起嗎?
在簡書上評論一篇關于早起的文章,說自己每天早上五點起床看書或者跑步,結果這個評論點贊的人數比我寫一篇文章點贊的人數還多,真不知是喜是悲。
我在以前的文章里提到過自己每天早起,也有不少朋友在后臺表示佩服啊,想要效仿啊之類的。
后來我在想,為什么大家都覺得早起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呢?我早起,是因為這是最適合我的生活方式,但并不會因為我正在做這件事情,就覺得這樣做一定是包打天下的妙著。
楊絳先生的《我們仨》里面可以看到,他們家三口人,三種休息模式,錢鐘書早睡早起,楊絳晚睡晚起,女兒阿媛晚睡早起。
每個人的習慣不一樣,體質也不同,有人是百靈鳥型,有人是貓頭鷹型,有人適應早起,有人適應晚睡,到底哪種好?并沒有定論,再好的事情,也要看適不適應某一個個體。還有生活的環境方面的問題,有的人住集體宿舍,大家都習慣晚睡,你要特立獨行,怕是也不現實。
當然,我也并不是鼓勵大家晚起,畢竟對大多數人來說,早睡早起還是相對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果你看了我前面這段就覺得我是在鼓勵大家晚起,然后心安理得的睡懶覺,這個黑鍋我可背不起呀。
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02怎樣才能早起?
對于我來說,由于每天晚上孩子要早睡,為了不妨礙他休息,我也早早躺下(休息也要以身作則)。有時候也會聽聽書,但更多的時候就是直接睡了,因為如果不早睡,支撐不了第二天的早起。
有朋友說也想早睡早起,可是睡不著該怎么辦?
其實要想改變晚睡晚起的習慣,只需顛倒一下順序,早起才能早睡。嗯,沒錯,睡不著別強迫自己睡,但是要強迫自己早起幾天,白天撐著別睡覺。
習慣了早睡,早起那都不是事兒。
同樣的,習慣了早起,早睡也不成問題。
如果你已經習慣了睡懶覺,想要改變,剛開始不要把時間定得太早。
對于很多人來說,六點或六點半就差不多了,五點鐘確實有點早,特別是冬天的時候,深更半夜的感覺。
更重要的是,五點到八點上班,中間有三個小時,一上午也不過工作三個多小時。如果五點就起來,身體不適應的,到上班時很容易產生疲勞感,影響白天的工作效率,得不償失。
有人會說,早上鬧鐘響了,自己也醒了,可就是不想起來,于是倒頭再睡。
其實這種情況,別人真的沒法幫你了,做什么事情,內心的驅動力是關鍵,只有你覺得一件事情很重要的時候,你才會發自內心的主動去做。
誰都無法叫醒一個裝睡的人啊,你需要戰勝的只是自己。
不過倒是可以用一些小方法幫助你自律,比如在朋友圈放出狠話,然后每天早上在朋友圈打卡,讓朋友們監督你,為了不食言而肥,也要早起吧。
再比如你可以加一些自律的社群,讓群友們互相監督,互相鼓勵也是一種好方法。
再比如你每天早上六點跟我道聲早安,晚一分鐘就給我發紅包作為懲罰,我也是很樂意幫你的哈哈。
03早起干什么?
雖然我這么寬容(恬不知恥臉),接受其他的生活方式,但總體來說還是比較推崇早睡早起的。
因為早上的那段時間,是一整塊的,很少有人打擾,而且經過一夜的休息,大腦的記憶力是最好的,思路也是最清晰的,比較適合一些腦力勞動,效率會相對較高。
我一般早上五點起來(其實也不一定這么準時,因為不用鬧鐘,有時候五點十幾分才會醒),洗漱的時候背詩歌古文,然后就是看書了。
偶爾也會跑步,并不是每天。一是我跑步孩子一個人在家睡覺,怕他提前醒來找不到我,我還要在前一天晚上就和他商量好;二是實在不想浪費早上看書的黃金時間。
既不想頭腦簡單,又不想四肢發達,所以跑步一般還是安排在晚上。
其實早起到底要干什么,也是看每個人自己的安排。
有一位我很欣賞的公眾號作者,每天早上五點起來寫文章;
有的小伙伴早起背英語單詞;
還有一位寶媽,早起練毛筆字;
早起,可以做的事情太多了......
可是有一件事情一定要搞明白,不要單純的為了早起而早起。
你早起的目的是什么?你起來后有沒有達到你的目的?
有的人早起后坐在那里發呆,然后每天標榜自己很努力,那只是感動自己。
有一句話叫“不要浪費你的痛苦”,是的,既然放棄了舒適的暖被窩,那么至少要對得起自己的付出吧。
關于讀書
知乎上有這樣一句很出名的話:如果不讀書,行萬里路也不過是個郵差。
我想延伸一下:如果不能消化吸收,讀再多的書也不過是個書本瀏覽器。
讀書有什么好處?或者換個問法,讀書為了什么?
讀書為了明理,讀書可以增長我們的見識、拓展我們的認知、提高我們的格局,讀書可以強大我們的內心,使我們更加包容平和。
就像前面不要為了早起而早起的觀點一樣,不要單純的為了讀書而讀書,讀書也要帶有目的。
我認識一個人,一直比較喜歡看書,這些年積累下來,她的閱讀量還真不小。
可是閱讀帶來的好處在她身上看不到一點點。她依然狹隘,自私,咄咄逼人,不能接受任何不同于她的意見。
知識于她,好比一個人守著家財萬貫,卻要甘當乞丐。
她的存在時時提醒我,看書不要做無用功。所以現在每看完一本書,我都要思考,通過這本書,我學到了什么?我的思想得到了怎樣的提升?
都說“開卷有益”,這個“益”在于你聰不聰明。
哪怕一本書下來,只有一句話打動了你,或者有一個觀點影響了你,使你變得更好,那么這本書對你就是有益的。
可是如果讀了一百本書,你還是原來的你,甚至更加浮夸,那么讀的這一百本書,只是一堆浪費你時間的數字。
要時刻記住,讀書不是為了雄辯和駁斥,不是為了輕信和盲從,而是為了思考和權衡。
那些真正滿腹經綸的人,其實都非常謙虛低調、平和包容,因為懂的越多,越知道世界之大,便越存了敬畏之心。
吃過的食物會變成我們的血肉,讀過的書要豐富我們的思想,這書才算沒白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