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我的第八次預習作業,又是拖到了最后一刻才開始動手。
? ? 我在仔細閱讀了預習資料包里的相關內容后,以《“教-學-評”一體化的內涵、意義和實施路徑》為題,完成了本次作業中的理論闡釋部分。其中,前兩部分是摘抄了預習包裝里的內容之后,談了一下自己對這一部分內容的粗淺的理解,而第三部分則完全是預習資料包里的內容了,估計這樣完成作業質量是差了點,但湊個數交上去是不成問題的,要是有網絡查重檢查,那是斷然不會通過的吧?
? ? 為了完成單元作業設計,我又回看了王老師第七次授課的案例部分的回放,仿照著王老師作業設計案例中的部分,亦步亦趨地模仿著去完成了自己的課時作業設計。但幾乎每一部分都有問題,比如目標部分,好多作業目標就是按照教學目標照搬下來的,而效果評價和設計意圖部分,我似乎搞不懂這兩個欄目的區別,寫得有點云天霧照般的,連自己都犯迷糊。
? ? 這次的作業交上去,可以說我就已經超越了2021年春和2022年秋《英語研課》時的自己。2021年春,我抱著學習的態度報了名,卻做了旁觀者,連課也沒聽幾回;而2022年秋,我完成了五次作業和聽課,到后來卻半途而廢,做了逃兵。這學期,也許我的作業和學習效果難言優秀,但我總算堅持到底了。
? ? 至于這次作業的收獲和困惑,大體是這樣的:
? ? 收獲:從理論上熟悉和了解了“教-學-評”一體化的內涵、意義和實施路徑,也能從別人的課例中看明白,是如何實施“教-學-評”一體化的;通過對課時作業的設計,多少明白了點,作業設計要有整體的、系統的考慮,各個課時之間要有關聯性。
? ? 困惑:還是不能有層次地自己設計出豐富多樣的作業來,還是不能做出理想的“教-學-評”一體化的教學設計來。
? ? 有了一點收獲,所以也就有了完成作業后的成就感。
? ? 有了困惑,所以也就有了對繼續學習的期待,期待著王老師的第八次的授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