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的格局:我們之所以取得目前的成就,是因為我們關心的是尋找那些我們可以跨越的一英尺障礙,而不是去擁有什么能飛躍七英尺的能力。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格局》
今天寫這篇文章,一是為了發泄我內心的不滿和委屈,二是為了排解我的困擾,擴大我的格局。
題目原本打算叫:《我不高興,但沒有人來哄我》,寫完了又覺得顯得太小家子氣。后來決定用《格局》這本書里的一句話,顯得大氣又很英明的樣子。
文風稍微有點絮叨(沒辦法,水平是一個字一個字練出來的,這個真不能一步登天),嫌啰嗦的可以直接繞道,謝謝。
偶然在網上看到《格局》這本書,一看名字就直接拍了。今天下班后書就送到手了。
不得不說《格局》這本書來得非常及時。我正陷在委屈和郁悶的深淵中不能自拔,這本書的出現解救了我。
事情的導火索是那個傳說中的PPT。
L、T、C、Z,請問:誰是最可愛的人
今天甲方對于PPT又提出了一些修改意見,這是甲方自簽訂合同以來提出的無數條可行或不可行的意見中最新的一條,這讓已經爆發過怒火的后臺又一次著了。
就甲方提出的意見,后臺總監C組織了一個討論會。會上,后臺主力人員L女士和T女士就我這個銷售人員對客戶的對接方式,提出了很多建議和指導,說白了就是批評。
她們認為:第一,我太好說話了,性子太軟了,面對客戶不合理的要求,不懂得拒絕;第二,我們應該跟甲方講條件,比如說當對方提出的要求明顯增加工作量時,我們就提出加工作量就加錢;第三,甲方的對接人就是個事媽,我們要越過這個負責人,直接找她領導。
當然,我承認,我在跟甲方溝通時確實比較和氣,對方也確實不干脆,反應問題總是沒完沒了。但恕我無可奈何,跟對方提加錢和越過對方的執行負責人,這是根本做不到了。
作為銷售,我很清楚我的立場。客戶是衣食父母,你確定要得罪到底?活還沒干完,就跟別人談加錢,這話怎么說出口?對方的負責人已經是總監級別,難道就PPT的事還能找副總?
她們的想當然讓我很郁悶。
還有一個人我是忘不了,火上澆油的Z小姐。Z小姐跟我一個團隊,平時什么事都熱心得很。我原以為她是我的隊友,開會的時候特意叫上她,目的是希望多一個人支持我。但是我錯的離譜。最狠的補刀來自于她的一句貌似漫不盡心的話:為什么他們提什么條件我們都答應呢?這句話引發了以上L和T提出的一系列意見和建議。
原本我說完了對方的要求,C也布置好接下來的工作,大家雖然不太愿意,因為手頭都有事,也不愿浪費時間,大家都要散會了,Z這時候來這么句話,大伙又來勁了。
接下來,就聽見一堆人再說,對方是如何變態,我們是如何好說話。然后矛頭就指向了我。
這一刀來的夠狠。我毫無招架之力。我有多希望她是無心的。
問題有辦法解決,但是沒動力執行
一整個下午,我的腦子里都在琢磨會上的事和PPT的事,無心干別的,但也沒想出個所以然。
師總回來了,我把上午的事對他進行了匯報。師總分析了下問題,最后的決定是:除了已經分出去的部分,剩下的不能解決的都由我們自己來解決,主要是我自己來執行,這樣既滿足了客戶的要求,也不用麻煩后臺的大神。
就整個大局而言,這個決定堪稱完美。
除了我有點郁悶。
我手頭上要解決的PPT的事并不復雜,集中注意力半個小時就差不多了,但是我一點處理的心情都沒有。總忍不住想起上午開會的時候他們說的話,說我怎么怎么了。還有想起Z的那一計明刀,我就釋懷不了。
我也沒打算去跟誰叨叨這些,從上午跟S吃飯過程中的試探來說,她也認為這個事就是我的問題。覺得是我的談判能力不行,才讓對方這么沒完沒了。
我可不這么覺得。只不過這個問題發生在我這里罷了,要是發生在其他人身上,也不見得有什么好辦法來解決。
雖然這么想,但心里難免不開心啊。因為在這件事上,我一個人一個陣營,其他人如師總,負責拍板但是不負責具體對接;如后臺,負責寫PPT但不負責銷售業績;如S,什么都不負責只負責觀戰;如Z,什么都不負責但是可以補刀。
在這件事上,做的對的事都是應該的,錯的事都是因我而起的。是的,我認了。誰讓這是我的單呢?誰讓業績的提成歸我呢?我就是負責人,不是嘛。
別老想著找領導,領導就是負責指明方向的,你自己沒干到位,你說你是新來的,你說你不懂,你說你不會,你說你沒想到,誰管你啊?沒做好就是沒做好,別找理由了。
道理我都明白了,但還是渾身沒勁。
終于等到你,《格局》來了
要說這是本好書,換做別的時候我是絕對不會承認的。一本60千字的書就敢要28塊錢;書里的好多故事我都能復述下來,隨便加幾句結論就敢當成自己的拿來賣了;一看目錄就知道要講什么人生大道理了,死沒勁。
但在郁悶、憋屈的情緒下來讀這本書,真心覺得這是本好書,好的不得了。
首先來看Part1:你怎么看自己
這一部分中有一個標題特別吸引我:你看重什么,什么就有價值。
你是否曾被別人貶損的話弄得自慚形穢?是否因沒得到某人的重視、贊賞而心情低落?活因愛人移情別戀,就覺得自己一文不值?
如果你答“是”的話,就表明你還不懂的自己的價值。
有自我價值的人不會因為別人的看法而否定自己,不會因為不被肯定而感到情緒低落,或是因為得不到某人的喜愛,就覺得自己一文不值、一無是處。
我是不是自我價值感太低了,看到這一段我我自己開始反思。她們這么覺得完全是因為她們跟我站的不是同一個立場,如果我是他們,我很可能也跟他們想法一樣。我完全沒有必要因為她們不理解我,就覺得自己委屈了。我的作用也是她們替代不了的,也不受他們的評價決定。
再來看Part2:你所認識的人
一個很有啟發的標題:你的情緒是自己,還是別人的。
一次佛陀在旅途中,碰到一個不喜歡他的人,連續好幾天,那個人都用各種方法來侮辱他。最后,佛陀轉身問那個人:“若有人送你一份禮物,但你拒絕接受,那么這份禮物最后會屬于誰?”
那個人回答:“屬于原來送禮的那個人。”佛陀笑著說:“沒錯!若我接受你的謾罵,那你就是在罵自己啰?”那個人摸摸鼻子走了。
佛陀說:“當我拒絕接受虐待時,他惡毒的禮物將被退還,而被施虐者本身所收回。”
他有生氣的權利,你有不接受的權利。你用不著非要當塊情緒海綿,吸收周遭所有的情緒。學著去區分你感受到的情緒究竟是屬于自己的,還是別人的,如果是別人的,就物歸原主吧。
我今天雖然沒有遭遇謾罵和侮辱,但是遇到的問題跟佛陀碰到的問題性質是相同的。我當然也有不接受的權利。所以就聽一聽就罷了。
PS:這會覺得師總的決定實在是聰明、冷靜、理智,還是要跟師總好好學學做人和做事。
其實書讀到這里,我的問題就基本解決了。至于那個什么刀不刀的,根本不需要care。我之所以那么在乎,不過是我現在實力太弱了罷了,如果我足夠強,又怕什么刀呢。
所以問題的關鍵和本身還是在我自己身上,努力提高自己的業務對接能力,控制情緒,提高溝通和表達能力,多向身邊的人學習。
把犯過的錯當作人生寶貴的經歷,認真總結得失,爭取下次遇到問題時有更多的預見性;把別人的批評當作信息反饋,爭取更客觀地考慮問題,在這個過程中不要被別人的情緒傳染;把別人有意或者無意的傷害當作人生路上的一點小雨點,人生路這么長,遇到奇葩也正常,能越過就越過,不能越過就理智對待吧,也沒有什么大不了。